爲什麼騎車令我上癮
總聽說騎行、攝影、釣魚是中年男人最常見的三大愛好,對此我深以爲然。
雖然離中年尚有一點距離,但自打本着上下班代步+順便鍛鍊的目的入了騎行坑之後,我便深陷其中,越來越難以自拔
來自身邊人的質疑一直沒有缺少過,他們不理解爲什麼一輛自行車要賣這麼貴,不理解爲什麼要用這麼又累又慢的出行方式,不理解動輒就騎幾十上百公里的樂趣在哪裏···
我很難給出令他們滿意的正面回答,但我知道當我聽着歌、吹着風,漫無目的地騎過一段又一段熟悉或陌生的大街小巷的時候,我是真正感到自由的,一種遠離喧囂和紛擾的在路上的自由
關於新人入坑騎行的一些Q&A
Q1.公路車和山地車的區別
A:首先我們要明白公路車和山地車各自的優勢所在,公路車的優勢在於快——更激進的幾何、更輕的重量、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造型,一切都是爲了速度而生
*但除了速度以外,公路車沒有任何優勢
山地車有避震、有更厚且粗的輪組、有更柔軟的坐墊,還有更友好的幾何,這意味着在舒適性、操控性、環境適應能力以及耐造程度等方面,山地車都會比公路車好上許多。
因此,如果你之前並沒有太多的騎行經驗,或者你並不擅長運動,或者你所在地的路況沒有那麼優秀,那麼山地車無疑是更好的入坑選擇
A:如何在有限的預算內從琳琅滿目的品牌和車型中買到自己的第一輛愛車,相信這是許多人最關心的問題。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考慮一個剛入騎行坑的小白有哪些需求。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需求莫過於穩定的品質和便捷的售後,隨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去考慮性價比
我們可以將預算大致分爲3000以內,3000-15000,15000以上三個區間段
考慮到大部分人剛入坑的預算應該都在3000以內,這裏先對3000以內的選擇做一個單獨講解
*我個人建議這個價位只考慮山地車,挑選方法也非常簡單粗暴:
從大牌(捷安特、美利達、喜德盛、迪卡儂)中挑一輛外觀喜歡的即可,具體比如捷安特的ATX系列,美利達的公爵系列,喜德盛的傳奇等等
四千以內的網紅山地車XTC800
這些品牌的品控比其它小牌子穩定許多,同時在任何城市都有足夠的門店,關於車架的質保也都很大方,基本不用擔心售後方面的問題。
(我的第一輛自行車就是捷安特的ATX860,騎了整整七年,只出現過一次因爲胎壓不足爆胎)
且大牌的車在二次出售時也會更加方便、保值(相信我,只要騎一段時間之後沒有放棄,你肯定會想換車,所以二手車的出手速度和保值率也很重要)
Q3.平把公路車怎麼樣?
A:相信許多人看完Q2之後又會衍生出一個新的質疑——我很喫平把公路車的顏值,平把公路車值得買嗎?
騎過一個多月的平把公路
從性價比方面考慮,不建議買。因爲在Q1中我們提到,公路車唯一的優點就是快,快是基於重量、幾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結果。
再回頭看所謂的平把公路車,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一輛去掉了避震,然後把胎寬稍微減小了一點的山地車。騎起來比普通山地車會快一些,但快的很有限,爲此你卻要丟掉山地車的所有優勢,屬實有點划不來
*當然,如果你確實喜歡,那麼選擇平把公路也無可厚非。但是在選擇具體車型的時候需要注意,儘量選擇剎車爲油壓碟剎的款式
(山地車的剎車基本都是油壓碟剎,但是公路車不同)
拿去年捷安特最火的網紅車型Escape爲例,共有Escape1(¥2499)和Escape2(1999)兩款,粗看之下這兩輛車除了塗裝不同似乎沒有任何差異,那麼500元的差價到底不同在哪裏呢?
稍加了解你就會發現Escape1用的是油壓碟剎,而2用的是線拉碟剎,雖然同爲碟剎,但線拉碟剎不管在制動還是在剎車手感方面都十分糟糕,所以這五百塊能不省就不省
Q4.3000以上價位入門車型介紹
回到Q2,在介紹完3000以內入門車輛的選擇之後,我們把另外兩個價格區間的車型也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
3000-15000這個範圍很大,之所以這樣劃分,是因爲這個價位都屬於入門級別的公路車。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電腦硬件行業,三千多的3070是甜點卡,一萬多的4090是卡皇,但在公路車圈,三千的公路車和一萬的公路車都屬於入門車
那麼同樣是入門車,它們的差別在哪裏呢?我們又可以根據定價進一步細分:
*四千以內的公路車,基本採用的都是鋁合金車架+圈剎/線拉碟剎+禧瑪諾R2000/R3000級別變速的配置,整車重量在10Kg左右
比較推薦的款式有美利達的斯特拉93、斯特拉95,UCC的索尼克,喜德盛的RC300等,因爲公路車比山地車嬌貴許多,騎行期間出現各種異響、爆胎等都屬於正常情況,而大部分小白都不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所以在這個價位我們就更需要遵循品牌優先的原則,依賴大牌的售後和品控
*同時,在挑選時請注意,儘量避免 一體把+全內走線的設計
比如喜德盛的AD350,JAVA的諸多車型等等。很多朋友可能會被這些車乾淨利落的外表所吸引,但是這個價位的公路車幾乎都是線拉碟剎或者圈剎搭配一些最入門的變速套件,如果採用全內走線會使剎車和變速的手感雪上加霜,轉動車把時也能聽到裏面線管摩擦發出的異響,長時間使用下來就連保養、更換線管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全內走線至少要搭配油壓碟剎,預算充足的情況下標配是電子變速+油壓碟剎,所以新人入坑時千萬不要因爲顏值去入一些低價位的全內走線車輛
四千到八千的價位,如果選擇大牌,你買到的依然是鋁合金車架,最多前叉或座杆是入門級碳纖維,然後剎車也依然是線拉碟剎,變速套件則視品牌而定。
比如捷安特的PROPEL SL2,用的就是tigra,像閃電specilized的allez e5,崔克的domane al3用的甚至還是R2000
這些車除了性價比較低之外,其它方面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因此能否接受就需要看你對這個品牌的認可度,比如同樣一張顯卡,就是會有信仰玩家爲了ROG的LOGO去接受至少上千元的溢價。
我個人在這個價位會比較推薦美利達的斯特拉King,或者如果你並不執着於公路車的話,捷安特的礫石公路車revolt f1(也叫瓜車,是介於公路車和山地車之間的一種車型)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接受國產小衆品牌的話,這個價位已經可以買到碳纖維車架的公路車,但是前面提到的問題仍然需要注意——不要爲了顏值去買全內走線+線拉碟剎的公路車,比如去年一度被稱爲“性價比神車”的坎普ACE5000,今年推出的速比特銀河等,
騎過半年左右的坎普ACE5000+
可以考慮的有瑞豹的知更鳥,BROSS的Vegabond等
最後8000-15000左右,也是許多騎友在騎行一段時間之後,升級時選擇最多的一個價位,碳纖維車架幾乎成爲這個價位的標配,對於大部分業餘騎手來說都可以作爲畢業車輛使用
比如捷安特的TCR ADV系列,美利達4000後綴的斯特拉或瑞克多,坎普的ACE7000,瑞豹的spark sport,UCC的衝擊波等等;或者購買車架自組,比如SEKA,攻隊,精靈的車架等等,都是比較不錯且熱門的選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