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在小時候接觸到曹操是通過電視劇和動畫片,一直覺得此人是一個奸詐之人,曹操“奸絕”與諸葛亮“智絕”、關羽“義絕”並稱三絕。那時候一直很喜歡諸葛亮和關羽,一個智慧超羣,一個勇猛無敵。在小說中,也存在尊劉抑曹的現象,我所以爲,是因蜀國的“仁政”和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來體現所謂的封建正統思想。高三那年,用每天午休的時間把三國演義的小說全部看完,也對人物有了新的認識,也漸漸喜歡上了曹操這個人物。
1. 生平
曹操祖父曹騰,侍奉過四代帝王,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漢桓帝時被封爲費亭侯。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官至太尉。
大概由於這層關係,曹操在20歲時,受州郡舉薦,以“孝廉”爲“郎”,授洛陽北部尉。後遷頓丘令,徵拜議郎,因黃巾起義,官拜騎都尉,隨皇甫嵩出兵。
後來因刺殺董卓失敗,逃亡至陳留。最後得到孝廉衛弘的資助,招兵買馬,應募之士紛紛前來投奔於他,一時間他手下猛將如雲,將卒數萬,日夜在村中操練兵馬,影響力和號召力也漸漸增強。於是,發佈天下檄文,會盟各路儲候共同討伐董卓,開始了曹操轟轟烈烈的征戰一生。
曹操雖然出身豪門,但系宦官之後,在當時人們的眼中仍爲“寒族”。正是由於生活在這種社會地位之下,激勵着曹操積極進取。他一生博覽羣書,且在詩歌、書法、音樂等方面天賦獨具,可與名家媲美,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爲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曹操在軍事方面表現出卓越的才能。他一生破黃巾、討董卓、殺呂布、滅袁紹袁術、除劉表韓遂,挾天子而令諸侯征討四方,發動和指揮了歷名上一系有名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遠征烏桓、平定涼州、降服匈奴、相爭漢中、襄樊會戰等經典戰例,雖然有勝有敗,被人追得割須斷袍,險些命喪華容道,但終究阻擋不住他統一中國北方,建立強大魏漢政權的基礎。
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他臨死前留下《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被安葬於鄴城西郊的高陵。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爲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爲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曹丞相一詞由此而來。後爲魏王,去世後諡號爲武王。
2. 文學成就
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曹操。不但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個詩人。爲後世留下他許多著名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抒發了對壯志未酬,光陰流逝的深沉感慨,至今爲人們傳唱。
在漢獻帝建安年間,許多詩文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意境宏大,筆調朗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徵,其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曹操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文學史上稱之爲“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其中以“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以及女詩人蔡文姬爲主要代表。
3. 主要事蹟——曹操好人妻
“曹魏好人妻,東吳蘿莉控,蜀漢全是基。”在三國迷中經常流傳這句話,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殺糧官王垕時說,“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在三國志中並未記載,疑爲後世的演繹。
但曹操好人妻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下:
《世說新語》記載:“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爲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雲:“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雲:“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也就是說,少年曹操就敢去偷新娘,好人妻的種子原來從小就被埋下。
《三國志·何晏傳》:(何)晏,何進孫也。母尹氏,爲太祖夫人……太祖爲司空時,納(何)晏母並收養晏。即納何晏母。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衆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這裏大家應該不陌生,曹操在此地損兒折將,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均戰死。
《三國志·關羽傳》: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啓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啓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這裏是說關羽請求迎娶秦宜祿的妻子杜氏。曹操答應了關羽,到了城破之時,關羽又屢次向曹操請求,曹操懷疑杜氏頗有姿色,城破後,搶先派人把她迎接過來查看,發現果有姿色,便自己把杜氏留下了,關羽由此心中不安。(關羽也是人妻控老sp是吧,我也是嘿嘿。)
縱觀以上記載,曹操從少時偷新娘到長大納何晏母、張濟妻、秦宜祿妻,不可謂不好人妻。因曹操諡號魏武帝,在後世亦有人傳承其高尚精神,史稱“魏武遺風”。
4. 評價
三國演義雖然對曹操作出了有貶有褒的評價,甚至會讓人憎恨,但他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爲恢復漢朝的政治經濟做了很多實事,被後人評價較高。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毛主席曾評價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後又在詞作《浪淘沙·北戴河》稱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沒有曹操不成三國,曹操無疑是三國曆史中的第一主角,推動着中國歷史的進程,在燦爛的中華文化長河裏留有輝煌的篇章,我們仰望着他高大的身影,慢慢消失在歷史的天空裏。
魏武遺風今猶在,不見當年曹孟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