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日志218]没想到吧,蛇也有模仿大师

蛛尾拟角蝰:

该种蛇的头部,看起来与该地区其他物种的头部非常相似。

但蛛尾拟角蝰有一条十分独特的尾巴,末端有长长的下垂鳞片,尾尖呈灯泡状,使尾巴看起来像极了蜘蛛。

因此,也得俗名:蜘蛛尾角蛇。

分布:

该物种是伊朗西部(伊拉姆省)和与其它国家边境接壤的地区特有的。

伊拉姆省位于伊朗西部,地理特征包括了山脉、丘陵和平原,78%的土地为森林、草地或干旱地带。

它们的分布范围比较小,而且渐渐变得越来越小。

更喜栖息于丘陵和高地,大多位于扎格罗斯山脉,更常见于山脉的西侧。

喜欢钻进岩石中的深裂缝和孔洞中。

蛛尾拟角蝰喜欢这些区域,是因为这里会在炎热的夏季积聚湿气,空气会变得适宜它们生存。

蛛尾拟角蝰夏季喜藏身于,湿润阴凉的深隙与孔洞中。凉爽时,埋伏于灌丛(多为蓼科)中猎食。

命名方面:

学名为:Pseudocerastesurarachnoides

1968年,人们发现了该物种的第一个标本。它们最初被描述为Pseudocerastespersicus,将尾巴归因于:是寄生虫、畸形或肿瘤。

另一个标本于2003年被发现,于是它们于2006年被正式描述。

具体名称urarachnoides,源自古希腊语(οὐρìtail+ἀράχνηspider+οειδήςlike),指的是这种蛇的蜘蛛状尾尖,俗名蜘蛛尾角蛇。

外貌:

该物种具有许多特征。

现存成年蛛尾拟角蝰标本雌性为53.1cm,雄性为84cm。

它们的眼睛是棕褐色的,瞳孔垂直。皮肤粗糙,鳞片呈龙骨状,可以很好的与栖息地的花岗岩融为一体。

像该属中的其他毒蛇一样,它们眼睛上方有着的凸起鳞片,使蛛尾拟角蝰具有了角状外观。

两角之间约有16至17片鳞片,身体上方的鳞片比该属其他物种的鳞片更粗糙。有15对尾下鳞片,尾巴两侧的鳞片被拉长,看起来像是节肢动物的附属物。

尾尖通常膨胀成灯泡状,尾巴呈八字形移动。

该种蛇是极好的模仿者,它们的尾巴类似于蜘蛛或其他蛛形纲动物。

据描述,该物种的尾巴被用作吸引鸟类的诱饵,因为人们曾在标本的胃中,发现了消化过的百灵鸟。

也有很多蛇将尾尖用作其诱饵,但这些例子都没有蛛尾拟角蝰看起来这么奇怪且独特。

毒液:

蛛尾拟角蝰的毒液主要作为细胞毒素,即以细胞为目标并摧毁它们。

这种细胞毒素可破坏多种细胞类型。它具有轻微的神经毒性作用。

与其同类物种相比,这种毒液只针对鸟类。

这种毒液作为促凝剂起作用,具有惊人的凝血速度(约13s)。经研究发现,该物种的毒液确实对人体有凝血作用,会影响人体的X因子。

然而,目前从未有过人类被蛛尾拟角蝰咬伤的记录,所以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毒液对人类影响的严重程度。

觅食方面:

喜欢鸟类,但也会吃蜥蜴、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

它们喜欢躲在悬崖边的缝隙里,摇着模拟小虫子的尾巴,静静等待猎物。

小彩蛋:

该物种使用看起来像蜘蛛的尾部来当做诱饵捕猎——这种现象被称为进食模仿。

这些毒蛇很好地融入了它们的环境,以至于鸟类落在它们身边,只会专注于吃掉“蜘蛛”,等到它们察觉这是蛇时,早已为时已晚。

蛛尾拟角蝰可以在0.2s内发起攻击。

许多当地的鸟类都能轻而易举看穿这种毒蛇的把戏,似乎只有来访的鸟类才会被其吸引。

保护状态:

最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数据不足”,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定它们是否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

后来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ver3.1——濒危。

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为了能吃到好吃的,各位小动物真是费尽心思了。

我是奇怪的bot,感谢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