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昨天發了一條有關新手健身的評論,一大早起來全是插眼。既然這麼多好兄弟都對健身感興趣,我就淺談一下自己的健身經歷,希望可以給各位新手朋友一些啓發,也歡迎健身老鳥參與討論\(`Δ’)/
不論是增肌還是減脂,都繞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熱量盈餘。 新手健身沒必要算那麼仔細,很多人因爲在食堂喫飯也沒辦法用廚房秤算清楚到底攝入了多少熱量,那麼在這裏引入一個概念“熱量平衡點”,當你長時間體重變化不大的時候,就處於熱量平衡點了,此時【熱量攝入=基礎代謝+活動消耗】
想要增肌就比平時多喫+力量訓練爲主(多喫的部分儘量選擇蛋白質和碳水)注:增肌期不應該回避碳水攝入,它能讓你保持精力充沛。
想要減脂就保持當前飲食習慣(或者適當調整,增加蛋白質攝入,減少脂肪攝入)+力量訓練+有氧訓練。注:減脂切忌節食,當熱量缺口過大時,前期體重是會掉一些,但是身體調節機制會迅速降低你的基礎代謝,此時又處於熱量平衡點,體重自然也不會降了。
這種方法適用於新手健身,既可以達成增肌或者減脂的目標,又不用改變目前的飲食習慣。也不必管那些計算基礎代謝的公式,因爲每個人除了身高體重的差別外,還有許多個體差異,公式計算很大概率有偏差。如果大夥感興趣,我可以單獨出一期飲食篇。•᷄ࡇ•᷅
接下來就是訓練計劃,我採用的是三分化訓練
![]()
這裏引用b站up好人鬆鬆的視頻截圖,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動作,詳情可見http://b23.tv/MezUl4r 他的訓練計劃偏專業,且大部分動作都需要用到健身房器材,對準備居家健身的小夥伴可能沒那麼友好,恰好我是個純純的居家健身愛好者,可以分享一下我的居家訓練計劃。
![]()
腹部訓練我比較喜歡在每天訓練完之後跟練這個視頻http://b23.tv/Hhe2tyU 效果挺不錯的
![]()
如果你只是想練成我這樣,居家訓練已經可以滿足你了。
以上動作需要用到:啞鈴、單槓、雙槓、瑜伽墊、彈力繩
![]()
![]()
哈哈哈哈哈 差生文具多典範 偶爾興致來了練練街健
推薦幾個app,一個是【lean】,可以自定義訓練計劃,包括組合訓練動作、每個動作練幾組、每組休息多久,可以很完美地適配我的訓練計劃,不過是付費的,12塊好像,不想花錢可以下一個運動計時器;一個是【薄荷營養師】,可以查詢幾乎市面上所有食品的熱量以及營養成分表,同時可以記錄每天喫了啥、喫了多少熱量以及碳蛋脂的比例,完全免費;第三個是【習慣清單】打卡神器,讓自己更容易堅持下去,好像也是十塊二十塊的,培養一個好習慣真的物超所值!
![]()
![]()
![]()
最後講一講我的健身經歷吧,我是典型的小骨架,用大拇指和中指環繞手腕,兩手指相疊超過一個指甲蓋,註定就是一個細狗。可是我不服氣啊,差不多從小學就開始主動做俯臥撐,深蹲之類的運動,初中的時候大概是這樣
![]()
好羞恥(˵¯͒〰¯͒˵)
後來上高中忙起來了,只是偶爾練練,聊勝於無
大學軍訓時候還很瘦
![]()
大二開始放飛自我,胡喫海喝,下巴肉眼可見變圓了
![]()
![]()
實習的時候開始痛定思痛,每天喫很少,晚上還要去跳繩,堅持了有小半年吧,忽然發現自己瘦得離譜
![]()
再然後就開始在網上收羅各種健身相關的視頻,很嚴格的制定飲食計劃,喫什麼之前都要用廚房秤稱一下,結果半年下來就是這個鬼樣子,又瘦線條又不明顯
![]()
這就是我上面說的基礎代謝公式不是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套用的東西,按照這個來算每天應該喫多少對我來說很明顯是喫太少了,這是我走的第一個彎路。
第二個彎路就是捨不得休息,生怕自己練得不夠,最過分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在練,結果就是越練越累,越練越沒精神。上面的三分化訓練我一般是練三休二或者練一休一,在休息日裏做點輕鬆的有氧,又不耽誤休息,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休息日的消耗。
第三個就是訓練前不喜歡熱身,導致手腕經常性不舒服,肩關節在做組的時候會有彈響,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在訓練前打一套【金剛功】完美熱身,這是張至順道長留下來的功法,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http://b23.tv/eAvCfcy 中醫人就是喜歡這些養生功法|•'-'•)و✧
可以說只要只要找對方法,從細狗變成這種撐得起衣服又不胖的身材還是不難
![]()
![]()
以上爲個人一點愚見,各位健身大佬輕噴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