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光環:爲什麼摘頭盔的”土官長“,和小黑人魚是一丘之貉?

注:本文作者和”迷失攻略組“同文章作者系同一人,並非抄襲搬運內容

《光環》遊戲系列,一直以來都是電子遊戲界聲名顯赫的存在;它的小說以及衍生作品,長久以來也受到廣大玩家的熱烈追捧。不過,令玩家們感到遺憾的是:這個本該搶手的熱門IP,卻遲遲沒能迎來它的真人化影視作品;直到去年派拉蒙推出了同名真人劇集《光環》

(光環劇集截圖)


 

《光環》在玩家們心目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上它本身超前的科幻設定和宏大的場景刻畫,使得這部作品的演繹成爲了一道巨大的難題。要接下這個項目,註定需要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撐;而在遊戲發行近20年後,隨着遊戲改編影視作品的熱潮,《光環》真人劇集終於被派拉蒙“一擲千金'地拿下了。

派拉蒙作爲生產出《阿甘正傳》、《變形金剛》等經典電影的好萊塢巨佬,想必在技術資金上應該不會囊中羞澀。 但是不知道是好萊塢黃金年代已過,還是接下這個項目的showtime編劇、製作不上心;《光環》美劇的口碑,似乎從早期宣佈開拍,到剪輯預告,再到正式上線,一直在走下坡路。直至現在,這部劇集的豆瓣評分”高達“6.6分,既不能收買觀衆,更不能討好玩家。

(派拉蒙影視的經典LOGO)


不過,從當前歐美影視圈的大環境,和這部作品的宣發來看,出現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一、早期宣發:迷之選角和“不基於原著”  

 

派拉蒙宣佈將拍攝《光環》美劇之初,衆多的玩家就已經感到了擔憂:因爲它宏大的世界觀和劇情,以及天馬行空的場景是很難復原的。更重要的是,近年來西方國家的影視作品中的“政治正確”現象愈演愈烈,大家都擔心劇情和遊戲中的人物會被“魔改”,就像之前《安妮博林》電視劇裏,公然出現黑人英國女王這樣的離譜現象;以及今年迪士尼自取其辱的”小黑人魚“。

 

(安妮博林裏的黑人英國女王,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它是英國人自己拍的。。)


果不其然,隨着《光環》劇集的演員選角公佈,人們就已經發現了諸多的“槽點”。 首先,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士官長”約翰的選角,即使是在這部劇播出的前不久,玩家們還在調侃出現“黑化版”的士官長。雖然《光環》的卡司陣容不算豪華,不過至少在主角上,showtime沒有觸及原則問題。遊戲中2米高的士官長,由身高195的白人演員“巴勃羅·施瑞博爾”飾演。 

(身高人種都沒有問題,但是此時大家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至於其他的演員,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說原作裏馬革裹屍的吉斯艦長和他的女兒,有着一頭棕發的白皮膚美人米蘭達,就沒逃過“黑化”的命運。另外受到較多詬病的,就是士官長的“AI女友”科塔娜和哈爾西博士。 

(劇裏變成黑人的吉斯父女,圖片下方的字是Windows word識圖。emm)


 

哈爾西博士在遊戲裏有着一頭漂亮的金髮,是一位專注於事業的沉穩女性。劇集裏飾演哈爾西博士的娜塔莎,雖然形象上還原了博士,但是當科塔娜的形象公佈後,玩家們又不淡定了。

 

如果沒看過劇集,-你覺得他們分別是誰呢?


爲什麼要把她們兩個放在一起談?因爲科塔娜是哈爾西博士的克隆體,也就是更年輕、更漂亮的博士。但是劇裏的科塔娜甚至看起來比博士還老,皺紋更多……雖然科塔娜的形象是遊戲中該角色的配音演員,但是這兩位真的沒有搞反?

 

二、正式預告:庸俗化和“爆米花味”的剪輯 

 

《光環》劇集首支正式預告於2021年12月上線,但是這個預告和選角一樣讓人一言難盡:《光環》雖然作爲遊戲作品,但是它的衍生小說,同樣也是有口皆碑的著名科幻小說。其劇情跌宕起伏、立意宏偉深刻。原著里斯巴達戰士們向死而生的意氣、人性與機械情感身份的探討,已經把它和大多數“爆米花電影”劃清了界限。

 

(幾乎全員犧牲的光環:致遠星)


而上文提及的這支《光環》預告,不僅僅沒有勾起玩家的興趣,反而讓很多忠實於原著的粉絲倍感失望:雖然遊戲着重刻畫的是士官長的形象,但是原作也向我們展現了人類面臨危機時,衆多勇士們向死而生,犧牲奉獻的精神,它是每一個人內心勇氣的頌歌,是一副英雄的羣像。

 

但是劇集的預告片,像極了老套的美漫角色作品:凸顯個人英雄主義,時不時帶點漫威式吐槽和幽默,也就顯得庸俗化了。我想,作爲遊戲改編作品,遊戲玩家本就是劇集的主要受衆;改編作品如果尚且不能抓到遊戲本身的精髓和神韻,又該拿什麼來取悅觀衆呢? 

 

三、首映前瞻:燒錢的獨立劇情,串門的著名導演 

 

該劇上線前,主要有三個話題最引人注目:一、該劇的拍攝成本高達每集1000萬美刀,和權遊旗鼓相當。二、劇組聲稱不瞭解原著,沒考慮過還原遊戲劇情。三、該劇有斯皮爾伯格老爺子”全程參與“,他是該劇集的“教父”。

 

(以《星際穿越》爲例,大家喜歡它並不是因爲特效多麼抓人眼球,而是其中流露出的真摯感情)


 

首先,筆者想說,在這個電影特效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普及的時代;科幻電影想要以視覺效果作爲賣點博人眼球,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劇集的資金投入,並不一定能讓觀衆爲之買賬。其次,劇組這“不考慮”的說辭也略顯迷惑:且不說遊戲改編作品的主要受衆是玩家,劇組用的是遊戲IP,卻又說自己不瞭解遊戲,是不是有一些“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中,出現了士官長的彩蛋)


最後,就是斯皮爾伯格老爺子的“參與制作”。老爺子可是奧斯卡的常客,他在影視界有着響噹噹的名聲,足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曾經拍過《頭號玩家》這樣被稱爲“遊戲玩家盛宴”的電影,裏面就有士官長的彩蛋,看樣子他老人家也是老宅男了。

 

 

遺憾的是我們都知道“監製”意味着什麼:

高情商——“老爺子親自監製”,

低情商——“老爺子來我們劇組串過門”

就算把他的名字拿出來,也改變不了這部劇糟糕透頂的事實。說不定之後又會出現基努裏維斯同款的名場面:“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部劇。” 

 

四、首集上線:槽點滿滿的開場 

 

劇組已經聲明他們拍的不是遊戲劇情,所以該電視劇一開始並沒有涉及遊戲裏最重要的“光環環帶”,而是將鏡頭聚焦於“牧歌星”,一個反抗UNSC的殖民地。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情節,可就再老套不過了:外星勢力“星盟”的軍隊襲擊了這裏,然後隸屬於UNSC的斯巴達戰士,包括士官長從天而降,擊退了外星人,剿滅了部分反抗軍,拯救了該劇的關鍵角色之一——反抗軍首領的女兒“關”。

 

(從外觀到人設都非常潦草的“關”)


且不說這種“超級英雄從天而降,拯救弱小”的老套開場。劇集中這位長得有些“不男不女”的女孩“關”,憑藉這樣的憤世嫉俗、不可愛也不迷人的形象,怎麼能讓觀衆產生同情或者說任何好感? 

 

她和父親“不離不棄”的尷尬演出和故作情深,更難讓人感到同情:沒有任何鋪墊,一開場就發生的生離死別顯得格外單薄。女性的形象可以是強硬、獨立而堅毅的,但是像關這樣“被別人幫助還一臉戾氣”的形象,只讓人徒增反感。 

 

然後就是斯巴達戰士們的表現,只能說該劇的投入,至少還原了遊戲裏的道具和裝備:雷神之錘戰甲、電漿手槍、針刺槍,都和遊戲裏的細節完全一致。但是,奇怪的地方又來了,26世紀的反抗軍使用AK47、加特林打不穿的外星護甲,士官長卻拿起來就能輕易殺死外星人……作爲光環忠實粉絲的筆者,可從來沒聽說過斯巴達戰士可以爲武器“附魔”啊?

 

(士官長拿的機槍,是從反抗軍基地裏隨便撿來的)


然後就是這部劇裏大多數人的動機都很“莫名其妙”:首先是被士官長救了,然後卻鬧着要求獨立、甚至想要殺士官長的女孩“關”,是她先要死皮賴臉地跟着士官長,米蘭達和她友善地交談後她又開始胡鬧……26世紀的人都那麼腦回路清奇、死纏爛打嗎?

 

 

其次,是在劇裏可謂是遭到了嚴重抹黑的UNSC,他們先是要殺女孩滅口,然後沒弄清楚士官長的動機,連他也要一起陪葬?堂堂UNSC的決策居然會如此草率? 花費如此多資源培育出來的、聲名顯赫的超級戰士,隨隨便便就要消滅?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劇裏士官長的舉動也是匪夷所思,過於牽強。劇情中他自己尚且都說“只是看到了一個幻象”,然後他就化身聖母,莫名其妙地要保護剛剛認識的女孩的安全,甚至不惜違抗自己的上級,拋棄自己的戰友?他可是訓練有素的戰士啊...

 

(劇組自己也意識到人物動機說不通了嗎。。)


人的信任和彼此依靠,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熟識的前提下的,就像遊戲里科塔娜和士官長的愛情,讓士官長爲了她不惜違抗命令。但是劇裏這波莫名其妙的反抗是爲什麼?難道編劇要告訴我們“士官長對這個不男不女的女孩一見鍾情”?

 

最讓人失望的,莫過於士官長爲了取得女孩的信任,公然摘下頭盔。要知道,在遊戲中,士官長因爲功能性需要,還有他性格的一些缺陷,幾乎從來沒有摘下過頭盔。玩家們長期以來對這個形象的仰慕和幻想,已經使得沒有任何一張臉可以匹配他的形象了。

 

大哥你誰?


 

更不用說不以真面目示人,是因爲開發者想通過這個留白的英雄形象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玩家都可以像士官長一樣無所畏懼,他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勇氣的化身。所以這部劇和原著相比,單就內涵而言就不能望其項背;就算脫離遊戲,它那浮誇而拙劣的造型、場景和主旨也難以稱得上是一部好作品。

 

(劇集對於電漿手槍的還原,還稱得上是可圈可點)


作爲《光環》遊戲的粉絲,筆者個人是非常不認可這部作品的。不過其他遊戲大作真人化作品,《巫師》、《刺客信條》都表現平平;只有《最後的生還者》還稱得上是優秀作品。或許在當下的影視環境下,我們還是保持對原著的尊重和喜愛就好。。。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