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

在学习情感类咨询知识的时候,总会围绕几个非常底层和中二的问题:

比如,爱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学者试图给予其一个定义。

爱情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两个成熟个体之间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许许多多的学理解释与各种形式的数据模型。

但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些解释都在围绕爱的外形,缺乏一种核心。

近来受人点拨,有所顿悟,在此记述,与各位共勉。

 

我们如何会喜欢上一段关系呢?

曾奇峰老师说:当在这个关系中,我觉得我很好,然后我就爱上了你。(相爱的两人的关系属于亲密关系)

就是说,之所以会喜欢一段关系,是因为,在这段关系中,我能感受到,“我”很好。

这段话很值得细细品味。

它好像不符合普世价值观中的“付出”,显得有点自私与自恋,好像在说一切都在为了自己。但它在心理学上的逻辑十分地通顺。

人们的基因本身就是自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上讲人们都有着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会不断地追求自我的圆满。在关系中,自然也就倾向于利己的部分。

再者说,就算本质上是为了自己又怎么样。君子论迹不论心。

如果你看起来像个好人,做的也是好事,不管你心里怎么想的,那确实也是个好人。

况且,被人接受,被人承认与接纳,从而在这段关系中感到自信与包容,觉得自己原来也很好,一点不比别人差。有谁会不喜欢这样呢?

 

而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一段关系,旁人看起来觉得很奇怪。因为对方给了你很多东西啊。他给了你钱,给了你他的时间与精力,把全部的身心放在了你身上,给了你很多的帮助与付出。

但我们很多人确实并不喜欢这样的关系。看起来是别人在付出,别人在给予,却会让人感觉对方处在比你高的位置,映照着你的不足,弱小,“坏”。

因为对方是好的,而对方给予了你很多东西,然后把你投射成一个“坏”的人。

 

被给予者容易感觉自己像“坏人”。在这段关系中,我感觉“我不好”,所以我就不喜欢你了。

 

况且在这世上,有太多的事物被冠以爱的名义。

假爱往往都蕴藏着控制,权力,与自恋。

我靠近,接近你,打着爱的名义,却希望你如我所愿。我对你真正的,本来的样貌毫无兴趣,只希望你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所以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隐含着的就是,既然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我的都是对的,所以你要接受我,所以你要按照我的来。

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一切都为了你好”,并不是爱。

 

在绝大多数的情感咨询中,我都会陈述一个道理,叫做爱人先爱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懂得爱护与自尊,又怎能学会去爱他人?

一颗心千疮百孔,住在里面的人也会被雨淋湿。

 

那么与假爱相对的:爱是什么?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我喜欢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爱是“如你所是”。(假爱则是“如我所愿”)

 

如果通过讨好,给予,依赖,控制,性等等方式来让对方对自己好,诱惑对方接纳自己,那么人们必然会怀疑:你对我的好是假的。

有句老话讲,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也是这个道理。

用力过猛的关系中,有着这样的一个底层逻辑:我向你展示我是好的;而你必须给出证明,让我确信,我是好的。否则,我就觉得自己是坏的,转而觉得你也是坏的。

而在真正爱的相遇中,我觉得我是好的,所以无需证明,我对你好,但不期待你如何回应我,也不控制你。或者说,我爱你,与你何干。

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给予了我什么,或是你表现出来什么。你本身的存在,就已经足够好。

在这样的关系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教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的真我,本质上就是最好的。

 

我们把自己的内心与各种各样的东西放在了这份亲密关系中,然后在关系中照见,看到了自己,并喜欢上了自己,觉得自己其实也很“好”。

然后我就爱上了你。

 

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和李银河相遇的故事。说是在报社实习的时候,王小波第一次看见李银河,两人聊了很久。突然王小波问李银河,你有男友吗?

李银河如实相告:没有。

“你看我怎么样?”王小波单刀直入,就这样俘获了李银河的心。

 

鲁米有首诗写得很好,放在文章末尾。

 

这首诗名字是:《带给你的礼物》

 

我不知道要带给你什么礼物,

因为你是如此的富足。

 

如果我带给你礼物,

就像带着黄金去金矿,带着水去海洋。

 

我想到的一切,都是像带着香料去东方。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带给你什么。

 

给你我的心脏,我的灵魂。

这都不够,因为你都具有。

 

所以,我给你带来了一面镜子,

看看你自己,然后记住我。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