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可口可樂開售了

這一集,光緒享福了,喝過可樂(據傳呀,我也只是聽說)

19世紀中葉,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曾服役於南方軍隊的藥劑師約翰·彭伯頓因戰場舊傷,長期依賴嗎啡止痛,逐漸染上毒癮。

約翰·彭伯頓

爲擺脫藥物依賴,他開始嘗試用自身醫學知識研發替代品——當時市面上流行的馬裏安尼葡萄酒(含古柯葉提取物的神經興奮劑)給了他靈感。

馬利安尼酒

1884年,彭伯頓在這款葡萄酒基礎上加入非洲可樂果提取物(含咖啡因),調配出法式可卡酒,並宣稱其能助消化、強化肌肉與神經系統,試圖以保健藥酒的定位打開市場。

然而,產品剛有起色,1886年亞特蘭大頒佈禁酒令,含酒精的法式可卡酒被迫下架。

彭伯頓緊急調整配方,他移除酒精成分,加入蔗糖糖漿,再與碳酸水混合,一款全新的無酒精汽水應運而生。

此時,他的合夥人弗蘭克·魯濱遜爲其定名Coca-Cola——既包含古柯葉(Coca)與可樂果(Cola)兩大原料,又因雙C結構便於廣告傳播,魯濱遜還手寫設計出斯賓塞體商標,這一標誌此後百年未變。

弗蘭克・魯濱遜

1886年5月8日,這款汽水在亞特蘭大雅各布藥房的冷飲專櫃正式開售,定價5美分一杯。但初期市場反響冷淡,第一年總銷售額僅50美元,日均銷量不足9杯。

1888年,身心俱疲的彭伯頓以1750美元的價格,陸續將可口可樂的經營權與配方轉讓給多位合夥人,同年8月便與世長辭,未能見證自己發明的飲料日後的輝煌。

而他當時專利意識淡薄的舉動,也爲後續品牌所有權的爭奪埋下伏筆。

彭伯頓的離開,讓商人阿薩·坎德勒看到了商機。這位兼具藥劑師背景與商業頭腦的亞特蘭大人,通過一系列收購,在1891年徹底掌控了可口可樂的配方、商標與生產銷售權,成爲品牌真正的奠基人。

1892年,坎德勒正式成立可口可樂公司,初始註冊資本10萬美元,並於1893年將Coca-Cola商標在美國專利局註冊,開啓了系統化運營。

坎德勒的商業智慧,首先體現在對營銷的重視。他延續並擴大了彭伯頓時期的優惠券策略,大量印製免費試飲券分發至全美,僅1894年就發出超過100萬張;

同時,他在報紙、商店遮陽篷、電車廣告上密集投放美味、清爽、提神的宣傳語,甚至製作帶有品牌標誌的日曆、鋼筆等小禮品,讓可口可樂的名字滲透到日常生活場景。

1895年,在公司成立僅3年後,坎德勒就在股東年報中宣佈:可口可樂已進入美國每一個州與海外領地,其分銷網絡初步成型。

而真正推動可口可樂破圈的,是瓶裝銷售的突破。初期坎德勒專注於藥房冷飲櫃渠道,認爲瓶裝會影響口感、滋生仿冒品,堅決反對瓶裝化。

按照年代排列的6.5盎司容量的可口可樂瓶子

直到1899年,田納西州律師本傑明·托馬斯與約瑟夫·懷特海通過多次遊說,承諾嚴格把控質量、維護品牌聲譽,才從坎德勒手中以每加侖1美元的價格,獲得了全美範圍內的可口可樂裝瓶權。

兩人聯合商人約翰·勒普頓,建立起早期特許裝瓶體系——公司提供濃縮糖漿,裝瓶商負責本地生產、包裝與配送。

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運輸半徑有限的問題,還讓可口可樂從城市藥房走向鄉村、小鎮,1900年前後,瓶裝可口可樂已出現在美國各地的雜貨店、加油站,成爲真正的國民飲料。

到1900年,可口可樂的年銷量已突破100萬加侖,1923年坎德勒卸任時,公司年銷售額較成立初期增長近10倍,品牌價值遠超同期同類產品。

而他在1898年修建的永久總部大樓,雖曾被認爲足夠滿足未來所有需求,卻在10年後就因產能不足而擴建,從側面印證了品牌的快速擴張。

1960年廣告

1923年,羅伯特·伍德拉夫接任可口可樂公司總裁,這位當時被外界質疑靠父親關係上位的年輕人,在此後60餘年裏,將品牌推向了世界軟飲料之王的寶座,其諸多決策至今影響深遠。

伍德拉夫的第一個關鍵舉措,是重塑品牌定位。

1931年,他委託插畫師海頓·杉佈設計聖誕節廣告,將聖誕老人形象定爲紅袍、白鬍子、大腹便便——這一與可口可樂品牌色高度契合的形象,迅速取代了歐洲傳統的綠、藍色聖誕老人,成爲全球通用的文化符號,也讓可口可樂與節日團聚的場景深度綁定。

此外,他從1928年起推動品牌贊助奧運會,將活力、快樂的品牌精神與體育賽事結合,開創了商業品牌與國際賽事合作的先河。

而二戰則成爲可口可樂全球化的催化劑。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伍德拉夫宣佈無論美軍駐紮在何處,無論成本多少,都要讓士兵以5美分買到一瓶可口可樂。

這一決策得到美國軍方支持,可口可樂被列爲軍需用品,公司在全球戰場周邊緊急建立64家裝瓶廠,從太平洋小島到歐洲戰場,美軍士兵幾乎都能喝到家鄉味道的可樂。

戰後,這些裝瓶廠並未拆除,反而成爲可口可樂在當地擴張的橋頭堡,1945年至1950年,其海外銷量增長了3倍,品牌正式進入歐洲、亞洲、非洲市場。

1955年,公司更換使用近40年的1916年款弧形瓶,推出12盎司大容量瓶裝,適配家庭消費場景;

1961年,罐裝可口可樂正式上市,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1955年,因發現天然可樂果含致癌物質亞硝基化合物,公司停用天然可樂果,改用人工咖啡因與香料,同時徹底移除古柯鹼成分,讓產品更符合健康標準。

到1976年,可口可樂海外銷量已佔總銷量的62%,遠超美國本土市場,Coca-Cola成爲除OK外,全球認知度最高的英文詞彙。

20世紀80年代後,可口可樂面臨着市場飽和、競爭對手衝擊等新挑戰,但其通過戰略調整與創新,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1981年,古巴裔化學工程師郭思達出任CEO,他打破品牌不可觸碰的傳統,推動多項變革:修改沿用60年的特許協議,取消糖漿固定價格,允許裝瓶商購買濃縮液以降低成本;

圖片來源:韓舒呀

收縮非核心業務,出售咖啡、塑料製造公司,專注飲料主業;

1982年推出健怡可樂,瞄準低糖消費需求,同時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探索飲料+娛樂的營銷協同模式(1989年出售)。

1985年,公司爲應對百事可樂的口味挑戰,推出新配方可口可樂,卻引發消費者強烈抗議——僅3個月後,公司不得不恢復傳統配方,命名爲經典可口可樂,這場配方危機也讓其意識到,品牌已超越產品本身,成爲消費者的情感寄託。

進入21世紀,可口可樂進一步完善全球化佈局與多元化產品矩陣:在經營模式上,持續深化特許裝瓶體系,全球裝瓶商超過300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產品上,除核心碳酸飲料外,推出雪碧、芬達等子品牌,收購果粒橙、Costa咖啡、BodyArmor運動飲料等,非碳酸飲料佔比逐步提升;

在本土化方面,進入中國市場後推出薑絲可樂、可樂雞翅等適配本土口味的用法,在日本推出櫻花味、在印度推出芒果味等區域限定產品。

如今,可口可樂已不再是單純的汽水,而是承載着美國鍍金時代的商業智慧、二戰的集體記憶、冷戰後的文化融合的符號。

本文由“落信”僅發佈於小黑盒,其餘皆爲轉載,電玩幫則是盜取,更可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