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被普遍认为是国内游戏人的一道坎。
有点像互联网行业,游戏人需要在35岁前加油卷,以期能在年纪成为负累之前混上管理,或者爬到一个难以被替代的位置,否则随着年纪渐长、体力下降,很容易成为汰换的对象。
随着技术快速发展,一些具体的经验不再奏效甚至成为累赘,给了初生牛犊们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行业渴望增量,新一代用户往往是增量的来源,一定年纪后,游戏人很难不自我怀疑:“我是否还能对新一代用户的需求保持敏锐?”如此种种,似乎构成年龄焦虑的理由。
但这么多年过去,国内游戏行业也从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进入需要精耕细作的阶段,越来越多项目开始依赖有视野、有经验、能实操的核心人员带领,哪怕是细分工种也不乏相应的方法论,让一些老员工的价值越发凸显。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海外。有媒体曾报道,《塞尔达传说》由平均年龄55岁的团队开发;截至去年,任天堂日本总部全职员工的平均年龄为40.2岁, 在任天堂平均工作了13.9年;更不用提1952年出生的宫本茂依旧在掌舵任天堂。
对很多人来说,做一辈子游戏可能是一种奢侈(也可能是一种折磨),但这也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本期游茶圆桌,我们与从业者们聊了聊:“35岁后,游戏人都去哪了?”
▍游戏老运营 车尔斯基
也就5个方向:
仍在中等规模的游戏公司(小点的已经死了),但角色可能从纯粹的执行岗转向需要经验和综合能力的忠诚的背锅位管理岗位。
依靠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尝试自己主导项目,追求更大的创作自主权和收益潜力,或者战战兢兢,或者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创业/内部创业的过程中。
转换行业,将游戏行业积累的技能(如编程、项目管理、美术设计)应用到其他领域……至于是降维打击还是被降维打击……再说了。
旁门八百,左道三千,不完全的脱离游戏圈,利用专业知识和时间灵活性,获得收入。
死了,或者进去了。
当然,说到这旁门八百,左道三千,我们游戏人35岁后转行做副业,哪些方向比较靠谱?
知识付费与教学
这里核心点,是要瞄准中产焦虑和中年焦虑去做文章和对自己做人设包装后引流。
独立游戏开发/参与
这里核心的点是,熟悉方圆5里的打折和免费食物的领取,确保自己不被饿死。
游戏服务(代练/陪玩)
利用你对游戏的深度理解和可能的高超技巧,假装年轻人,或者特定XP,去提供游戏代练或陪玩服务。
而更重要的是:从“小”开始,快速验证,放弃“脸皮”,再创辉煌。
▍独游研发魔力猫 黄峻:
基本上都改行了,我很少见到游戏公司有超过这个年纪的。一个是这些人年纪大了,速度远不如从前,也很难熬夜加班,二是工资越来越高,就会被优化,优化以后新单位都要年轻的。
做游戏如果不是管理岗位,基本上游戏开发经验没什么用。美术、策划都随着年龄增大而优势减小,一个2年经验的美术和一个10年经验的美术差不了多少,但是加班的能力和工资差距就很大了。而且现在还有ai,美术不学ai难度越来越大,还得充电自学。程序稍微能干久点,但是现在也是受到ai冲击,明显人手需求变得更少。这时候基本上只有高级的管理岗位才会将年龄放宽,可是主美主程之类的岗位僧多粥少吧。
别说35了,早就过了45的我一个人孤身开发游戏,美术策划程序一个人全包。不做也没办法,做了一辈子的游戏,不做游戏什么都不会。回想起20年前我刚入行哪些比我年长的同事,现在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不知道干嘛去了。希望他们安好。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知乎用户
这样吧,我来教大家如何成为一名众包骑手,可能比问题本身更有价值。好消息是,虽然35岁是职场人的大限,但18-57岁的朋友都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骑手。
对于我们35岁以上长期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的游戏人来说,专送强度大不灵活,对身体有一定考验,推荐大家做众包骑手。得益于现在平台经济的发展,我们有众多的平台可选择,可根据所在地具体业务情况挑选。
选择好平台后,下载对应的APP,按照流程上传身份证、照片、健康证,通过人脸认证,然后通过平台安排的线上考试,记得提前找找答案。
在这其中健康证可能是我们不太常用的,但其实办起来也很简单,准备好材料,去医院做一个检查,等待3-7个工作日即可。
完成上述步骤通过平台审核后,你就可以上线接单了,让我们开始吧!
最后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个平台,众包骑手一般都要自备装备,所以请确保备齐以下基本装备:
交通工具:一辆续航能力足够的电动车是最佳选择,记得改装突破限速
外卖箱:用于保持餐品温度,容量要足够大
智能手机及支架:支架能保证骑行时的导航安全,手机要防水或者有防水袋
安全装备:头盔是必需的,同时建议准备雨衣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因为做骑手还是很累的,大家35岁之前还是要养好身体,让自己多一条路,过不设限的人生!
▍“游戏人有态度”主播 大盛
85年的,今年40,还在一线做出海发行项目,我的“+1” 50岁了,也依然在一线管理业务线和团队。
我台的其他几个主播,都已经四张(40岁)了,也依然在一线带项目、带团队,就算身为管理岗也在一线做制作,没办法,游戏行业就是这样,菜是原罪,你只有时刻学习、保持前进才能在这个行业留下来。
而今天这个行业对普通人越来越不友好,只有头部那群人和游戏,才能吃到最多,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不能在一线保持持续高品质产出,你就会被淘汰。有的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无论多大,依然能保持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动力,那么他就能一直做下去。
▍内向的 内向:
不算35,算临近35强行答一下吧。
其实我应该算是,30不到就彻底退出游戏行业正规军了,倒不是因为什么身体缘故,只是在正规军里待满快10年的都知道,待久了要不混上管理岗,通过高超的人情技巧做职场游龙,要不就转专业岗当工作Pro哥。只是后者现如今国内公司,没多少把这套东西跑通的。所以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我,前者升不上去,后者也没合适的岗位,自己也在正规军里做的不开心,就趁着甲状腺结节没被气病变,主动离开了一家大家都认为很有潜力很有前景的上市公司。
后来在家摸了一阵子,想明白自己只是不喜欢大厂,那个对重度i人而言,有些过于复杂的勾心斗角,但对于游戏还是爱的要死,就自己出来开了个买断游戏的发行公司。说是创业,其实来来回回就几个人,赚个医保和父母养老钱,但至少上回体检,结节没有了就是大胜利。
最后35岁以上的游戏人,也认识不少,有个我刚入行时候公司的运营大哥,从游戏公司离开后去做了玩具经销商,卖模型/盲盒/玩具啥的。在他自己看来,做这个跟做游戏感觉区别不大,都是先让别人开心,然后再赚钱的。
所以说在我看来,如果你是一个,能因他人之乐而乐,并为此加入游戏行业的,那么即便你离开了这个行业,也一定能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让自己满足的工作。至于这篇问答里必然会有人提到的房贷/车贷/学费等问题,我只能说我暂时还没被它们难到过,就不放什么厥词了,只希望每个35岁以上的前辈,都不要弄丢自己初入行业的少年意气。
▍成都独游制作人 Summer:
我在这个时间段其实已经辞掉工作,全职作为独立游戏开发者有几年时间了。但是在这个阶段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例如因为早期的独立项目开发和发行缺乏经验,导致不能维持下一个项目的开发。此时人还在上海,生活的压力,自己喜爱的事业举步维艰的迷茫一直让自己处于一个很down的精神状态。
突然有一天想通了,选择离开工作生活多年的一线城市,到一个生存压力相对较小的城市,生活上可以被烟火气包裹,工作上也可以继续做自己想做的独立游戏,这件事也获得朋友的精神和资金支持!
于是,我的35岁前后的这几年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烟火气但又可以满足习惯了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所有需求的城市度过,这个城市就是成都。在这几年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也做出了新的独立游戏作品,收获了新的本地开发者朋友,甚至学会了摆龙门阵。
▍某公司HR 老张
我自己不觉得35是个门槛,拿我们公司举例子,目前还有不少35以上的社招员工,也有很多老员工还在项目里发光发热。
核心在于:你在过往的工作经验里,有没有沉淀到有用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很多时候并非管理 ,而是执行向的——目前市面上小团队越来越多 ,过往在大公司的团队管理经验不一定适用,而且现在年轻的从业者往往自驱力都挺强的,所以我们会更强调独立干活的能力。
当然年龄焦虑也是有的,特别是当下AI能力持续进步,很多岗位都有显而易见的紧张感。比如Sora出现后,创意策划、视频设计会很紧张。AI这种颠覆性的东西出现时,很多经验都失效了,真就像工业革命那样:你非常努力,但时代的变化特别快,你反应不过来。
之前和团队内的小伙伴交流下来,我们认为最后可以成功的人一定是有“卷”这个特质。这里指的不是每天都加班,而是对自己做的事持续有要求、持续有进步,哪怕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也能自我驱动。所以35岁不应该是个门槛,而应该提醒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在这个存量市场上去持续竞争?
▍胡扯游戏的曾老师
同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
40 岁后的程序员都去哪儿了?
创业失败后,创业者们都去哪儿了?
25 岁后的美女帅哥们都去哪儿了?
这件事儿,得分开看。
和男人至死是少年,美女永远 18 岁一样。 真正的游戏人永远年轻。
真正爱游戏的人,会一直爱下去。《Doom》在 23 年后依然有游戏爱好者在开源社区为爱发电,我们也在小游戏买量广告素材中看到星际、帝国、恐龙快打的影子。这些游戏的受众老了,而游戏平台却从小众的主机、掌机、PC过渡到了拥有更广泛受众的手机。
我刚入行的时候有个朋友,前端后端策划一肩挑,一直在做游戏,有成功有失败,但从未远离行业。
还有一些十年前手游红利的受益者,已然上岸开始做投资。
有前端程序员朋友踩上风口进入新能源汽车公司做车机前端渲染,后端程序员朋友做游戏失败灰心离开行业。
更多的朋友,则是辗转不同的游戏公司,寻找不同的机会,就和大多数打工人一样,在老板傻X和自己傻X之间二选一。
另一群死磕创业的朋友(包括我),一直在游戏领域创业,享受着随机抽卡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做成一个产品,再把收益全亏到下一个产品中,在这种不太寻常的循环中乐此不疲。
更有一群奇葩的游戏人,用自己在其他行业辛苦赚到的现金流,持续在创造长期伟大的游戏之路上填坑。
啊!真正的游戏人,永远在路上。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