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喜欢你,我亲爱的国语配音游戏?

关于游戏中的国语配音,其实我很早就想聊一聊了。

但碍于之前并没有认真理性的思考,并且我不想单纯的吐槽和批评,搞出一堆全是情绪的文字,于是就搁置了一段时间。

而就在前段时间,当我全程听着国配通关了《剑星》之后,我似乎明白了自己对国语配音有点爱不动的原因。

因此这篇文章也会从分析根源入手“爱不动”的一些因素,表达也相对理性,当然,这其中一定有我个人主观的局限性,非常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观点和感受。

我猜一定有玩家和我的感受一样,觉得我们的国语配音并不难听,声线方面该甜的甜,该有力量的有力量,没有什么“硬伤”。

但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就感觉有点爱不动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

声音带来的感受并不完全在于声线,能否跟角色融合,以及台词是否符合人物设定,有很大的关系。

从我的角度来看,游戏的国语配音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角色与声音的同质化,配音脸谱化,台词刻意化。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角色与的同质化。这是一种双重同质化,也是我认为爱不动国语配音最重要的一点。

放眼国内的动漫领域和游戏领域,你会发现我们创造的角色,似乎太“公式化”了一些,标签也太单一了一点。

如果是御姐,一定就是走女王路线,也一定有着蔑视一切的眼神;

如果是萝莉正太,基本就是蠢萌加上天然呆,几乎没有其他明显的特质。

说句最直白一点的话就是:

角色的设计不够饱满,同质化严重。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市场验证过,什么样的角色更受欢迎,大家也就都朝着这个方向走了。

但问题是,角色的同质化,必然会带来性格、行为、台词等很多其他方面的同质化,声音也是其中之一。

角色身上的标签太少,塑造方向单一,就比如我想找个配音演员,帮我配一个体弱书生的角色,没有其他的性格特点,没有丰富饱满的故事阅历。

在这种情况下,配音演员又该如何发挥呢?无非也就是讲话带气声,说话稍微有些顿挫,彰显仅有的“体弱”这个标签。

所以很多时候,国语配音不单单是声音的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很综合的事情,角色创作、故事框架、角色成长、台词设计、演员配音等等相互间的影响,多少是有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然后就是过于严重的脸谱化配音,那么这种脸谱化能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基本上大多数常听国语配音的玩家,可能或多或少都具备这种能力:

一看到角色的外貌体征,大概率就有了对这个角色的声音想象,并且角色长嘴后,也大概率符合预期。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游戏中的一些角色比如萝莉、老头、御姐、魅魔等等,是不是脑中就已经有一些非常刻板的角色声音了?

你会发现很多老头的声音都一样,很多御姐的声音也没差别,因此我们对于游戏角色的画像就会很模糊,没办法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位角色身上。

我们常说,一个游戏角色如果能够让玩家喜爱,觉得ta是有血有肉的,那么这个角色一定是有个性、有辨识度的。

而声音,又何尝不是一种辨识度呢?

大多数朋友都看过些日漫,你会发现日漫中一些知名角色的配音都很有辨识度,仿佛就是这个角色本该就会发出这样的声音一样。

这些角色的不同情绪、不同状态、不同场景等等,都会发出很符合设定情况的声音,你会觉得这个角色很亲切、很真实,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对角色的记忆。

最后就是台词。说到台词,我的脚趾已经开始要装修三室一厅了。

目前为止在我所接触过的国语配音游戏里,最喜欢的就是《赛博朋克2077》没有之一。

虽然游戏我没有玩完,但配音真让我觉得极为舒适,特别是游戏的台词,是我觉得最接地气、最有活人感的。

反观我们自己的游戏,很多台词设计的跟角色非常不搭。

比如在一个沉稳、理性、冷卦的角色台词中,动不动就加点吐槽、动不动就来几句无关人设的话。

当然我明白,这是一种常用的“抖机灵”手法,可以用来制造一点反差或是喜剧效果,但玩多了,或是玩砸了,真挺容易对角色生厌的。

并且有很多台词,在口语化和书面化中来回游走,给人一种“夹生饭”的体验,真就没有一点说人话的感觉。

再有就是语气助词的设计上,总是让我觉得特别生硬,从中感觉不出角色的任何情绪,反而有种小时候读课文的尴尬与蹩脚。

最后,聊了这么多并不是批判什么,也不是在这坐井说天阔,更不是大言不惭的指点、提意见。

只是从自身一个玩家的视角出发,观察到了一些国语配音的处境,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希望国语配音可以更生动、更完美的。

至少目前来说,只要是有国语配音的游戏,我都愿意尝试尝试。

不说别的,国语带来的熟悉感是我所喜欢的,而我也希望接下来,国语配音能给到我最想要的代入感。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