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这里是米花君。

地铁轰隆隆,飞机发动机嗡嗡响,你戴上耳机却发现,怎么一点也不安静。而有的人戴上耳机一开降噪,就像世界突然按下“静音键”。
那么问题来了:耳机的降噪到底是怎么做到的?ANC、ENC、通透模式、被动降噪……这些词到底啥意思?今天米子就带大伙搞懂耳机降噪的术语参数。
一、降噪 ≠ 静音,它有“被动”和“主动”两种
降噪其实分为两大类:
被动降噪(Passive Noise Isolation)
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ing,简称 ANC)
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配合。被动降噪负责“挡”,主动降噪负责“消”。
![]()
1. 被动降噪:靠物理屏蔽噪音
被动降噪其实就是“耳罩隔音”。
入耳式耳机靠硅胶或者海绵耳塞塞紧耳道、头戴式耳机靠厚实的耳罩包住耳朵,通过阻挡空气传播的噪音来让你听到更少的外界声音。
优点:
无需电力,稳定无副作用;
对高频噪音(人声、键盘声)效果更好。
缺点:
舒适度受限(入耳太紧、头戴太闷);
对低频噪音(地铁轰鸣、飞机发动机)效果有限。
被动降噪就像戴上厚厚的耳罩,你听不到高频的键盘“咔哒”,但仍能感到地铁“嗡—”的低频震动。
![]()
2. 主动降噪:靠算法抵消噪音
主动降噪就是大家常说的 ANC,它的原理其实很神奇:用“反向声波”抵消噪音。
耳机上有一个或多个麦克风实时监听外界噪声,然后耳机芯片会生成反相声波(Anti-noise),与噪音相遇后,两者相互抵消(物理上称为“相消干涉”),这样传到你耳朵里的噪音就大大减弱了。
你可以想象成这样:噪音是“+1”,耳机发出“-1”,两者一叠加,变成“0”。
![]()
二、主动降噪的种类:前馈、反馈、混合型
不同耳机厂商用的“降噪算法”其实分三种流派👇
![]()
目前市面上的中高端耳机几乎都采用混合式 ANC。
索尼 WH-1000XM5 系列
Bose QC Ultra / QC45
华为 FreeBuds Pro 系列
苹果 AirPods Pro 2
它们的降噪深度可以达到 35–45 dB,相当于把地铁噪声削掉一半以上。
![]()
三、“降噪深度”这个数字怎么看?
厂商常说“降噪深度可达 45dB”,这到底有多强?
![]()
但注意:
降噪深度越高 ≠ 一定越舒服。有些人会觉得“耳压感”强,好像有股真空吸耳的感觉。
这就是 ANC 的副作用之一,相位延迟造成的耳内压力感。所以现在很多品牌(如索尼、苹果)会用自适应降噪,自动调节强度,避免压耳。
![]()
四、通透模式,降噪的“反操作”
![]()
有时候我们并不想与世界隔绝,比如:
走路时想听到来车声
办公时希望听到同事说话
飞机上要听到广播
这时你需要的就是——通透模式(Transparency Mode)。
它的原理很简单:把麦克风采集的外部声音,再原封不动地播放进耳机里,甚至再加一点放大和滤波处理,让你听到更自然的环境声。
通透模式做得好的耳机(比如 AirPods Pro 2、Sony WF-1000XM5)几乎能让你感觉“像没戴耳机”。
![]()
五、还有这些“降噪黑话”,你可能在说明书里见过
![]()
ANC 是让你“听得安静”,ENC/CVC 是让别人“听得清楚”。
总结
降噪耳机的魅力在于,它让你选择自己想听的世界。你可以让城市噪音消失,只留下旋律。也可以打开通透模式,听见风声、脚步声和人声。真正好的降噪,不是隔绝一切,而是“让你自由地听”。
![]()
最后,米子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在选择耳机时的困扰,后续也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有用的文章,感谢大家的阅读!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