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降噪指北,米花君帶你搞懂耳機的“降噪”真相

大家好啊,這裏是米花君

地鐵轟隆隆,飛機發動機嗡嗡響,你戴上耳機卻發現,怎麼一點也不安靜。而有的人戴上耳機一開降噪,就像世界突然按下“靜音鍵”。

那麼問題來了:耳機的降噪到底是怎麼做到的?ANC、ENC、通透模式、被動降噪……這些詞到底啥意思?今天米子就帶大夥搞懂耳機降噪的術語參數。

耳機參數和黑話科普

一、降噪 ≠ 靜音,它有“被動”和“主動”兩種

降噪其實分爲兩大類:

被動降噪(Passive Noise Isolation)

主動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ing,簡稱 ANC)

它們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配合。被動降噪負責“擋”,主動降噪負責“消”。

1. 被動降噪:靠物理屏蔽噪音

被動降噪其實就是“耳罩隔音”。
入耳式耳機靠硅膠或者海綿耳塞塞緊耳道、頭戴式耳機靠厚實的耳罩包住耳朵,通過阻擋空氣傳播的噪音來讓你聽到更少的外界聲音。

優點:

無需電力,穩定無副作用;

對高頻噪音(人聲、鍵盤聲)效果更好。

缺點:

舒適度受限(入耳太緊、頭戴太悶);

對低頻噪音(地鐵轟鳴、飛機發動機)效果有限。

被動降噪就像戴上厚厚的耳罩,你聽不到高頻的鍵盤“咔噠”,但仍能感到地鐵“嗡—”的低頻震動。

2. 主動降噪:靠算法抵消噪音

主動降噪就是大家常說的 ANC,它的原理其實很神奇:用“反向聲波”抵消噪音。

耳機上有一個或多個麥克風實時監聽外界噪聲,然後耳機芯片會生成反相聲波(Anti-noise),與噪音相遇後,兩者相互抵消(物理上稱爲“相消干涉”),這樣傳到你耳朵裏的噪音就大大減弱了。

你可以想象成這樣:噪音是“+1”,耳機發出“-1”,兩者一疊加,變成“0”。

二、主動降噪的種類:前饋、反饋、混合型

不同耳機廠商用的“降噪算法”其實分三種流派👇

目前市面上的中高端耳機幾乎都採用混合式 ANC

索尼 WH-1000XM5 系列

Bose QC Ultra / QC45

華爲 FreeBuds Pro 系列

蘋果 AirPods Pro 2

它們的降噪深度可以達到 35–45 dB,相當於把地鐵噪聲削掉一半以上。

三、“降噪深度”這個數字怎麼看?

廠商常說“降噪深度可達 45dB”,這到底有多強?

但注意:

降噪深度越高 ≠ 一定越舒服。有些人會覺得“耳壓感”強,好像有股真空吸耳的感覺。

這就是 ANC 的副作用之一,相位延遲造成的耳內壓力感。所以現在很多品牌(如索尼、蘋果)會用自適應降噪,自動調節強度,避免壓耳。

四、通透模式,降噪的“反操作”

有時候我們並不想與世界隔絕,比如:

走路時想聽到來車聲

辦公時希望聽到同事說話

飛機上要聽到廣播

這時你需要的就是——通透模式(Transparency Mode)

它的原理很簡單:把麥克風採集的外部聲音,再原封不動地播放進耳機裏,甚至再加一點放大和濾波處理,讓你聽到更自然的環境聲。

通透模式做得好的耳機(比如 AirPods Pro 2、Sony WF-1000XM5)幾乎能讓你感覺“像沒戴耳機”。

五、還有這些“降噪黑話”,你可能在說明書裏見過

ANC 是讓你“聽得安靜”,ENC/CVC 是讓別人“聽得清楚”。

總結

降噪耳機的魅力在於,它讓你選擇自己想聽的世界。你可以讓城市噪音消失,只留下旋律。也可以打開通透模式,聽見風聲、腳步聲和人聲。真正好的降噪,不是隔絕一切,而是“讓你自由地聽”。

最後,米子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幫你解決在選擇耳機時的困擾,後續也會繼續爲大家帶來有用的文章,感謝大家的閱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