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如今是贵州望谟县一所中学的校长。
童年
1988 年,他降生在黔西南深山里一个赤贫的农家,命运的磨难却早早降临:四岁丧父,五岁时姐姐不堪贫困离家出走,母亲寻女无果后精神崩溃;
11 岁那年,哥哥卖掉家里唯一的耕牛,也消失在茫茫山路上。接二连三的打击,彻底压垮了母亲,她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从此,11 岁的刘秀祥成了家里的 顶梁柱。为给母亲凑医药费,他背着竹筐满山捡废品,跟着邻居学种玉米和土豆。
在学校,他是被孤立的 异类----— 同学们嫌他母亲疯癫,给他起了 小疯子 的绰号,放学路上,石子和牛粪常朝他砸来。
“大家都不愿意跟我玩,因为我妈总是呆呆的。有时候快到家了,突然就有石子飞过来,甚至还有牛粪……” 面对这样的恶意,小小的他没有哭闹,只是默默攥紧拳头,把所有委屈咽进肚子里。
光,重燃希望
就在这无边的灰暗里,一束光悄悄照了进来。小学老师看出了他的困境,不仅悄悄垫付了学费,还蹲下来对他说:“孩子,好好读书,它能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在他心里扎下了根。靠着这股信念,他发奋苦读,最终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
可喜悦很快被现实浇凉:一个连自己都难以养活的农村孩子,要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在县城立足,谈何容易?
乡亲们都劝他:“别读书了,在家种地吧!你带着妈进城,不出一个星期准得回来。” 但 12 岁的刘秀祥眼神格外坚定,他要带着母亲去读书,去寻找出路。
读,带着母亲一起
离开家的前一天,他跪在父亲的坟前,额头抵着冰冷的泥土:“爸,我要带妈出去了。我一定治好她的病,给她一个温暖的家。要是混不出个人样,我绝不回来!”
带着这句誓言,母子俩踏上了 5 小时的徒步山路,终于抵达县城。没有钱租房,他就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用稻草和树枝搭了个简陋的棚子;没有厨房,就挖个土坑、架起捡来的铁锅。
每天放学后,他还得偷偷跑到菜市场,捡起别人丢弃的烂菜叶,这就是母子俩一天的菜。初中三年,他靠捡废品、帮人搬货,每周挣 20 多块钱,硬生生撑起了两个人的生活。
三年苦熬,他又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为凑学费,初三暑假,他钻进了建筑工地,成了最年轻的 钢筋工。
盛夏的太阳把工地烤得发烫,钢筋硌得肩膀血肉模糊,汗水一浸,疼得钻心。可他不敢歇 —— 白天干 10 小时白班,晚上接着上 8 小时晚班,连睡觉都成了奢侈。
一次,因为过度疲惫,他从 100 多米高的楼顶摔了下来,万幸的是,安全网接住了他的命。“当时也没觉得怕,就想着学费还没凑够。”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得云淡风轻,可那背后的拼命,让人忍不住红了眼眶。
习惯了就不冷了
高中的日子更难了。学业压力陡增,他却连个安稳的住处都没有,最后租下了一间废弃的猪圈。“那是个老爷子以前养猪的地方,四面漏风,我们就剪了编织袋,把四周围起来挡风。”
有人问他冬天冷不冷,他只是笑着说:“习惯了就不冷了。” 可谁都知道,在贵州的寒冬里,四面漏风的猪圈,夜里有多难熬。
2006 年春节,看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刘秀祥也想让母亲吃顿好的。“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买几斤猪肉,陪妈过个像样的年。”
可他兜里一分钱都没有,直到想起老家的地租 —— 一年 400 块,还没去收。从县城到家有 200 多公里,他没钱买车票,就向同学借了辆破旧的自行车。
山路崎岖,他心里又急着赶回去,一不小心摔了车,双腿肿得站不起来。
那天是除夕前一天,他在路边冻了一夜,第二天强撑着骑上车继续赶路。等他取了钱回到县城,已是大年初二的清晨 —— 母亲已经饿了整整三天。
怕妈跟着我受委屈
“以前特别怕过年,不是怕穷,是怕妈跟着我受委屈。” 在工地上被欺负、在学校被嘲笑,他从没掉过一滴泪,可说起母亲饿肚子的事,他的声音忍不住哽咽:“我发誓要给她温暖的家,可连一顿饱饭都给不了她……”
命运似乎总在和他开玩笑。高考前夕,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他在考场上病倒了。最终,他以 6 分之差落榜。
那一刻,他彻底绝望了:“别人落榜可以重来,可我不行 —— 我妈还等着我养,我没资格失败。” 他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直到翻到日记里的一句话:“2002 年 5 月 19 日,当你抱怨没鞋穿时,回头看看,有人连脚都没有。”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他开始四处找学校复读,可一次次被拒绝。最后,他找到一所中学的校长,扑通 一声跪了下来:“校长,求您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这一跪,是他最后的希望。
关关难过,关关过
万幸的是,校长被他的执着打动,同意他留下。班主任得知他的情况后,还发动全校师生为他捐款 —— 有了这笔钱,他终于不用再为生计分心,可以专心备考了。
2008 年夏天,当山东临沂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手里时,刘秀祥抱着母亲,哭得像个孩子。
那些年的苦、那些年的难,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响。同年 9 月,他背着行李,牵着母亲,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圆了 “带母上大学” 的梦。
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很多好心人想帮他,可都被他婉拒了:“最困难的时候已经熬过来了,现在我能养活自己和妈。
困难不是向别人索取的理由,人活着,要让人可亲、可敬,不是让人可怜。” 大学四年,他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兼职 —— 发传单、做家教、送外卖,赚来的钱一部分给母亲治病,一部分寄回老家,资助了 3 个和他一样贫困的弟弟妹妹上学。
毕业后,北京一家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开出 55 万年薪。在当时,这是一笔能彻底改变他生活的钱,可他却拒绝了:“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不想靠‘卖惨’博同情。” 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进了一家保险公司,月薪过万,终于和母亲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可就在日子慢慢好起来时,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电话里,他资助的一个女孩哭着说,家里让她辍学打工。
“我刚寄了学费,怎么会这样?” 他当天就赶回贵州老家,一次次往女孩家跑,可女孩的家人态度坚决:“女孩子读书没用,早晚要嫁人,不如早点打工挣钱。” 无论他怎么劝,女孩最终还是被带走了。
看着女孩远去的背影,刘秀祥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想起了当年和自己一起捡废品的孩子,想起了大山里那些因为贫困和偏见,早早放弃读书的孩子:“我走出来了,可他们还在泥潭里挣扎。我不能不管。” 于是,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
那个曾经拼尽全力走出大山的少年,带着使命,重新回到了大山深处。在学校,他主动接管了最差的班级:入学考试满分 700 分,班里最高分 258 分,最低分只有 105 分,很多孩子甚至已经放弃了自己。
为了拉回这些孩子,他把周末变成了 家访日,分批次把孩子请到家里,亲自下厨给他们做饭。“想让他们吃顿好的,也想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 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好久没尝过妈妈的味道了。”
三年里,他像父亲一样陪着孩子们:帮他们补功课,听他们说心事,鼓励他们 “读书能改变命运”。终于,奇迹发生了 —— 这个曾经的 差班,47 名学生全部考上了本科!当年考 258 分的孩子,高考考了 586 分;最低分的孩子,也圆了大学梦。
为了影响更多孩子,他开始主动揭开自己的伤疤。以前,他从不肯提过去的苦,可现在,他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山里的孩子听:“我不想让他们哭,我想让他们知道,再难的日子,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熬过去。
我站在这里,就是想告诉他们,我们能一样,能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
以前演讲,他分文不取;现在,他却主动要 “出场费”—— 因为每一次演讲的收入,都能资助两个贫困学生。做老师这些年,他每个月都把一半以上的工资拿出来助人,先后帮 4000 多名孩子重返校园。
碰到不支持孩子读书的家长,他就骑上摩托车,翻山越岭去家访,有时还带着电脑,把自己 带母上大学 的视频给家长看:“您看,我就是靠读书走出来的,您的孩子也可以。” 这些年,他骑坏的摩托车,整整有 8 辆。
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大山里的中学,本科录取率从 8.9% 飙升到 63.4%。2018 年,30 岁的刘秀祥被任命为望谟县高级中学副校长。
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家 —— 妻子是同行,女儿活泼可爱。因为常接济学生,他们一家至今还住在学校的教师公寓里,可他却说:“这样挺好,离孩子们近。”
这么多年过去,他从没忘记 12 岁时在父亲坟前的誓言。从老家的小木屋,到山坡上的稻草棚,再到废弃的猪圈,最后到明亮的教师公寓,他始终牵着母亲的手,从未放开。他不仅给了母亲一个温暖的家,更用自己的力量,点亮了无数大山孩子的未来。
“孩子们,天亮前的黑暗最漫长,但只要再坚持一秒,就能看到曙光。你们生来就是高山,不是溪流,要站在群峰之巅,看平庸的沟壑;你们生来就是人杰,不是草芥,要站在伟人身边,笑对卑微的怯懦。你们是寒冬里的烈焰,是破晓时的晨光,你们生来就是英雄,不是任风腐烂的草原!”
“请大家忘了‘带母上大学’的刘秀祥吧,我现在只是大山里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会一直走下去,和所有乡村教师一起,陪孩子们走出大山。”--刘秀祥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