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哥哥朗聲說道,甚至拉了長音。“這是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裏的一句經典臺詞。”他指着某一期電玩雜誌裏介紹的街機3D格鬥遊戲《死或生》跟我說,他認爲遊戲的命名也許或多或少跟哈姆雷特有關。
我看着雜誌半張彩頁上介紹的這個遊戲,對其中的人設很感興趣,它相比VR戰士要時尚。
97年底,懷揣着打工小半年的錢跟哥哥直奔鼓樓,購買了一臺四通代理的灰白色土星。
在遊戲店掃的那批盤裏,正好包括了剛剛移植髮售在土星上的《死或生》
回到家插上電視,當把這張遊戲盤放入土星後,開頭的CG吸引了我,這段開場動畫的頭和尾只是人物的剪影,開始是幾個女性的人影如同模特一樣地走路。然後是遊戲中的每個角色showtime,背景BGM一直是貝斯強烈的節奏低音,片尾是每個人物的武術招式的剪影聚合在一起,讓我覺得這遊戲的很有格調。

實際進入遊戲,選人畫面裏可以看到各個人物,每個人物的武術流派是什麼,印象最深的元福喜愛之物是杏仁豆腐。

中國的雷芳使用的是太極拳、老頭元福用的是心意六合拳以及光看外型就像李小龍的李戰自然是截拳道了。(印象中那會兒翻譯叫李戰,後來有叫李劍、李強的)
該遊戲屬於土星後期作品,移植度相對要比《VR戰士》高,有個有趣的設定是,不像VR戰士場地是個擂臺,如果打下場地會“ring out”,它的場地周圍設置的是像馬路上的下水道的雨水篦子一樣的蓋板,下面看似熔岩,當被對方到場外接觸到這個篦子時就會被爆炸彈起減血。

這樣的設定不會ring out 卻會有懲罰,也是別出心裁。
死或生完全不像VR戰士那樣,遊玩起來的那種感覺就像港片中的兩種動作設計風格,VR戰士是硬橋硬馬有板有眼,而死或生更像是徐克的新派武俠,雖然各種招式肯定是參照並動捕了現實動作招式,可是爲了好看而違背了物理學。

其實就是爽快,幾個按鍵按出來,即使不玩格鬥遊戲的人,瞎按一通也能流暢地打出一套好看的進攻套路。
主人公霞是操作很順手的角色,對初玩者很友好。不管是元福、李戰或是拜曼都是操作挺流暢。
我曾經有一度很癡迷於雷芳的太極拳,她有一套三招的連招,我練了不知多少遍,頗有些VR戰士2裏片頭展示結城晶的三招連招的感覺(可能是“八門開打”“環捶腿” 和 “上步頂肘”或鐵山靠)
雖然練得熟練,卻總不能在實戰使出來,只能在訓練模式下自娛自樂罷了……誰讓我是苦手呢,一直未能如願……

每個人打通關後,會有新的服裝可以取得,爲了這些獎勵“皮膚”也讓玩家可以一再挑戰。
總之這款遊戲帶給我全新的3D格鬥遊戲感受。
2001年初,春節前最後的半天班,下午懷揣着公司剛發下來的獎金提成,哥們開車帶我直奔鼓樓,只爲了購買SEGA的新一代主機Dreamcast。(現在想想當時完全不知道春節後SEGA會宣佈放棄主機市場轉型軟件開發的經營方針,當然,如果知道了我想我還是會買DC)

這一代主機絕對是質的提升,大部分遊戲爲了展現主機的強大機能,把過場劇情動畫都用3D即時演算畫面。畫面也乾淨,在當時基本看不到邊緣鋸齒。
當年的首發遊戲陣容裏移植自街機的《VR戰士3》是護航也是DC機能是否強勁的保證與體現。元氣公司的移植個人覺得算是80分吧,當年在街機廳看到vr3的震撼終於可以在家裏玩到,我還是挺開心的。

而《死或生》也出了2代,這自然是必買的遊戲之一。
我雖然沒有在街機廳裏見過死或生2,卻早在雜誌上見過遊戲畫面的展示,相較1代也是質的飛躍。

春節回到父母那裏,哥哥也回來時,我跟哥哥一起玩起了這款新遊戲主機。死或生2帶來的視覺與打擊感的快樂到現在想想都是享受。
首先,和前面說的一樣,遊戲的劇情以及開場都是即時演算的。
遊戲取消了場地外圍的危險地帶,而是在很多場景里加入了高低落差很大的舞臺,在擊打對手流暢輸出很高的情況下,會將對手擊出當前場景並落入新的場景,這一下將臨場感的震撼提升到了很高的視覺展現。

兩個人物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新角色海蓮娜,使用的劈掛拳,應該是那招烏龍盤打吧?如果全招呼在對手身上,真是從頭到腳的問候啊。
另一個是李戰,那勇往直前的中段衝刺最後一擊(直衝拳?)力量感十足。
二代更是把非格鬥遊戲玩家也可以玩得流暢開心的感覺超越了一代。

3代爲xbox初代的獨佔,說心裏話除了建模更加圓滑場景更加靚麗外,我對此作印象不深到什麼地步呢?就如同PS2上的硬派核心一樣。甚至還不如在xbox上推出的極限版裏片頭cg介紹了霞與同母異父的綾的身世印象深刻,那首史密斯飛船的《Dream on》跟這遊戲太契合了。

我不知道各位對4代的印象是什麼?我對4代的印象是當年的宣傳說該遊戲的系統建模裏有一套溼衣系統,就是當操作的角色打了一段時間後,身上的衣服,尤其是內衣能夠顯現出來被汗水溼透的樣子。
我甚至在網上找到過類似展示的圖片,那……有點“偷窺“的展示出的畫面,確實有點讓男性玩家的小心臟撲騰撲騰的。
我被這個設定驚到了,但實際在xbox360上玩了此款遊戲後,所有的注意力都完全被激烈的打鬥所吸引了,誰有閒心去觀察溼衣?而且還得用放大鏡觀看吧?
想來只是個噱頭?難以與當年的ru搖媲美。

提到了ru搖,當年板垣伴信的設計初衷就是要以這吸引眼球的大幅度擺動展現來抓住男玩家的心。事實證明是對的,擦邊與寶莉使得遊戲名聲鵲起。
既然這個思路是正確的,那麼刪除寶莉來一場純純的擦邊……不是,是運動啊,運動遊戲,會不會有銷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這一場夏天、熱帶、沙灘、海邊、美女、排球的運動遊戲再一次俘獲了我的心,就像那首主題歌,由Meja 演唱的《How Crazy Are You》第一句就是“發了瘋,發了瘋……(Bah-duh-bum bah-duh-bum)”說明這遊戲得讓玩家多瘋狂?

我那會兒癡迷到頭天晚上玩還不算,早上起來洗漱完畢,時間還早,也要開開電視和主機玩一玩。
看着這清涼的……咳,不免有點想法,就想修改一下外貌,你懂得。
早年間,在DC的DOA2上其實就有修改版,但不能直接修改數據,只能藉助金手指,那會兒的金手指是一張盤,啓動界面貌似是GAMESHARK一條鯊魚的logo。

具體怎麼修改已經忘了,可能是光盤裏自帶作弊碼,可能是自己輸入,總之修改完後,遊戲中的霞真的紅果果的出現了,只不過無法站立,一直在場地裏飛奔……(這一場景我怎麼想到了這個畫面?)

由於xbox初代基本就是個半開放的HTPC,在刷了evox系統後,可以將遊戲鏡像解包放入硬盤裏直接啓動。
那麼修改遊戲在這裏就方便多了,將補丁替換後,清涼的各位姐姐們很自然……啊不是,是很天然的都一覽無餘了。
不過玩一會兒也就膩了,遠不如收集各種泳裝有趣養眼。

所以,xbox360版的沙灘排球2,我也沒怎麼玩過,總覺得就那麼回事吧。
也聊一聊遊戲中幾個女性角色,本身就是一款福利格鬥遊戲,那自然要聊聊女性角色了。主角霞自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那麼一點的我見猶憐,人畜無害的樣子,不知道爲啥,個人又覺得有點綠茶,可能是因爲原始服裝以及2代開始有的克隆體緣故吧。

雷芳因爲是中國太極拳高手,又梳着雙環髻,有一種古典的美,穿着旗袍應戰更是別有一番英姿。

Tina是遊戲裏設定很有意思的角色,身材火辣的摔跤手,又喜歡當模特,卻有個保守的老爹,不想讓自己的寶貝女兒拋頭露面。

海蓮娜算是2代登場後我很喜歡的角色,高貴典雅很有貴族範兒,使的劈掛拳打起來也很優雅漂亮。

至於後面的瞳和心,算是能留給我印象的角色吧,只不過從3代往後,就不怎麼玩了,而且讓心這樣表面弱弱女子來使八極拳?有點不對味吧?

DOA系列是板垣伴信一手創立的IP曾幫助“脫褲魔”轉危爲安甚至賺得盆滿鉢滿。他開發的這個系列止步於4代,因爲高層承諾的獎金分配的不兌現,導致對薄公堂,他憤然離開了公司,後來的DOA5和6我就更沒有感興趣玩了。
如果說DOA是他的左膀那麼3d版的《忍者龍劍傳》就是他的右臂了。
忍龍對於我來說,算是首個線上得知消息線下去購買的遊戲。
那一天還在網上閒逛,經常逛的某論壇裏(應該是xboxsky也可能是vgst視訊網)看到了今日忍龍鼓樓遊戲盤已到。
我激動的提前翹班直奔鼓樓去電玩店買了回來。

這遊戲的畫面再一次驚豔到了我,想一想當年還在FC上玩那款2d像素橫版的高難度ACT遊戲,如今已經全面變爲立體動作遊戲了。
看到隼硬朗的手起刀落,我着實癡迷了很久這款遊戲。
印象中,我沒有通關,對於我這個動作苦手來說,忍龍真的挺難。
更甭提後面黑之章 西格瑪了。
xbox360出了2代,我也沒什麼印象,因爲在360時代的車槍球遊戲大量的佔據了我的遊戲時間。倒是跟朋友們去檯球廳打檯球,看見老闆在大廳裏放着的xbox360玩着那忍龍2,也不知道何時才能通關。
PSV上我也曾玩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爲存檔還是什麼原因沒有打通,不過移動端的體驗還算不差吧。
藉助nds的觸控功能,忍龍也登陸了任天堂的掌機,名爲龍劍,眼看着遊戲裏的隼在觸控筆下使出各種招別有一番體驗。胖子那會兒借我的nds通關忍龍後,給我換了個下屏膜,直說這遊戲太毀屏了……


據說這款遊戲是板垣伴信與他女兒的約定。不知道這張是不是爺兒倆的合影。

脫離了脫褲魔,板垣伴信也沒什麼新作,只有在Wiiu上的《惡魔三人組》我還真玩了這款遊戲,主角有點像死或生裏的扎克,只不過不是黑皮膚,而是光着膀子寫滿了字兒。

這個造型,我最早是在電影《怪談》裏的一個故事無耳芳一里看到的,說芳一是個盲僧,但他的彈唱(類似說書,用琵琶伴奏)之精彩,尤其是彈唱《平成物語》竟然感動了他彈唱中戰死的平成鬼魂家族。每天晚上家族都會派鬼武士接芳一來墓地爲它們彈唱。芳一併不知情,以爲是一大戶人家喜愛在深夜聽其彈唱,就每晚應約。

後來,他被師父看出來有鬼纏身,師父命其把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寫滿全身,以躲避鬼武士。深夜鬼武士來臨尋不到芳一,卻只見雙耳漂浮在空中,就抓着雙耳帶走了。原來,寫經時忘了將雙耳寫上。

自此,芳一沒有了耳朵,但是他彈唱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讓聽衆喜愛。(以上情節是我憑記憶所寫,沒有查證,如果與原故事有區別敬請原諒,大概意思是這個樣子的)
要說這部電影裏的這個故事,有很多場景是彈唱時展現的海戰,雖然看起來有舞臺劇的感覺,但也是挺宏大的,而那彈唱像是個老人的長長地呻吟,聽着聽着就讓我打瞌睡,但又別有一番風味。
說回來,我玩這個遊戲是在Wiiu的平板上玩的,沒開電視,不知道爲什麼,總覺得遊戲有點擰巴,所以也沒有玩通,對劇情也完全不瞭解。

後記:
2025年10月16日,網上彈出的板垣伴信已故,趕緊給胖子截圖發過去並附言,“硫酸臉彎的兒佛了?!”胖子回覆“一代大師 卒……”
說來,我這大白字,一直念得是板恆伴信,就連新垣結衣也是念錯了很多年,直到“”斷壁殘垣“”這個成語才讓我糾正了這個讀音。我對板垣伴信的印象是狂妄吧,當然,他也有狂妄的資本,就像他那句我最討厭的遊戲就是鐵拳12345……這完全是正面剛的不屑啊。
個人認爲他有飯野賢治帶給我的感覺,自負,不妥協,不跟風,夠另類,夠直接,不爽就懟回去。但是不是這樣的性格都會早逝呢?真的是過剛易折嗎……


雖然他出的遊戲並不多,但這兩款遊戲足以在遊戲史寫下濃重的一筆。
謹以此文記錄一下當年帶給我快樂的遊戲,並紀念那位自負狂妄的遊戲製作人 板垣伴信。
文化水平不高,雖然寫得倉促又是流水記賬體,但對這兩款遊戲當年的喜愛的情感記錄確是真實的。
小彩蛋:
05年左右和哥們開了個網店,那會兒某寶還沒成氣候,大牛是易趣,其他一拍什麼的都在。我倆那會兒是批發市場進貨,掛網上賣,有機會寫寫這一段經歷。那會兒我去市場裏進了點貨,心想實在賣不出去就當自己買的了。這其中就有一個白盒子,裏面是身着白衣服的霞。

網店早就不開了,之前進的貨賣出去的處理的,都沒有了,只有這個白盒霞一直在我的櫃子頂上不曾拆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