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就没了朋友?

相信大家都被这个视频刷过屏 “我的出租屋里真的有很多蟑螂,但我认识的粥批真的没有几个”_哔哩哔哩_bilibili

从客观角度来看,视频获得了一千四百万播放,这说明绝非只是明日方舟玩家在看,而引起了广泛社会共鸣,而共鸣的背后

——是孤独。

接下来讲讲你为什么感到孤独,为什么“年味”慢慢淡了?

(点开视频作为背景音乐!!!)

“第三次冲击”

以前人们的社交依赖于学校、公司、家属区等等,不得不「被动社交」的地理环境。比如老师分配你与你的同桌坐一块儿,因此你们「自然而然」「避无可避」地成了朋友。如果你不搬离本地,或者不离开某一单位,那么可能你的社交关系往往能持续一辈子,尤其是在农村。(也分阶段,只是阶段的终点是死亡。)

注意,长久以来,大多数人会将这种「被动交友」的能力当成是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只是环境使然。

因此当时代车轮滚到了「短暂性」的时代,一旦你大学毕业,大家各奔东西,进入不同行业领域,行业的天堑斩断了以往共同兴趣的锁链,老朋友之间不再有共同话题,自己又从未修炼「主动社交」的能力,自然关系慢慢就淡了。

《第三次浪潮》一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预言,未来由于技术发展极快、引发社会剧变,人的地域、公司单位、朋友社交、乃至于家庭等,都将随之急剧变化,各种关系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暂,(据忘记出处的研究数据表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换工作的时间越来越短,已缩短到平均两到三年换一份工作)。

所以作者得到结论,任何关系在未来都将是阶段性(且短暂)——随着我们进入原子化个人社会,孤独似乎将成为常态。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年味越来越淡,年轻人不再注重走亲戚,日本老人孤独死一度成为热门社会问题,普遍原子化——或者说孤独化。

在飞速变化的世界里,大家渴望抓住某些不变化的事物(此处有一篇雄文《多巴胺理财》,可惜这里空间太小写不下)——倒向宗教也好,拥抱哲学也罢,或者牢牢抓紧传统价值观,或者拥抱新思想,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在上帝这里,天国永恒不变。

谁痛苦

我个人向来是回避型,对新关系既挑剔、又回避,似乎认定旧关系更为可靠。因此我主观上并不愿承认这种「阶段性」,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旧有关系仍抱有幻想,不过由于糟糕的沟通交流手段,与老朋友们社交时更多是自说自话。

前几月尝试挽回已被我破坏掉的友谊时,我竟很委屈地得到一个结论——有时,感觉到自己孤独时,我只是想要一个朋友。

尽管,我一直用尼采的名句安慰自己(尼采其实并无多少朋友)。但不可否认,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比如当一个人缺少朋友,缺少一个值得倾诉的人时,往往会寻求一个情感寄托,这个时候他会千方百计与其他人进行深入交流,这种交流并不以利益(摘注:这里指物质利益)的获取为目的,并没有什么利益上的满足和交换,个人试图与他人建立更稳定、更亲密的关系,目的是在情感上获得支持,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情感释放空间

——《深度社交》

谁改变

谁痛苦,谁改变。

在我刻意扩大交际圈(线上)的尝试中,现在有了一位人格发展更健全许多的前辈偶尔长篇交流,互相建设性批评,尽管偶尔也不认可他的观点;也有了几位宗教人士帮我进一步认识了科学与宗教的区别,反而坚定了对科学的坚持;还有几位能够时常交流一些有趣日常。

最重要的是,至少有了一门输出型爱好,养成了闪念笔记创作的习惯(多篇短的闪念整理整理就是一篇长文了),成功从「创造」中获得抚慰,更多依赖内部评价体系(稳定产生以多巴胺为代表的积极神经递质),而不是哭着喊着吸引他人注意力,或者请求他人理理我。

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

我不再那么害怕失去,而是有了「自己能主动做点什么」,比如交到新朋友,或者尝试挖掘一些共同领域来维持延续旧关系,即使挖不到,也敢于好聚好散的勇气,以及相信自己能不断提升「能主动做点什么」区间范围、效率和带给双方或多方更多正面的、积极的价值。

当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和一位朋友彻底绝交、和一位朋友相看两厌、和一位朋友疯狂倾泻负能量后,尽管对方始终恪守礼节,但几无再言。

没有人承诺过,成长是无痛的。

或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路过你,你路过我,陪伴一程,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尽可能主动(当然,要讲礼貌、讲方法)拉得更长一些,但应是积极的,有利于双方成长的,而非相反。

——我们要做的是,尽情享受当下尚且相伴、互相帮对方变得更好的过程

敬友谊

假如生活有那么一天,一切努力都失效,

Then LET The Journey(人生旅途) tears us apart。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只要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生活这个骗子,就会被抓进警察局

敬孤独、

敬友谊、

敬秩序、

也敬混乱、

敬真诚、

也敬笨拙、

敬流星、

也敬不动的恒星、

敬成长

也敬不完美的过去

敬存在

也敬死亡

敬我们自己、

也敬更好的你、

最后一杯(并没真喝,这里是文学表达)

友谊万岁!

如果再也见不到你,就祝你早安、午安以及晚安!

本来这篇扩充到了七千字,太长我拆成了两篇文章,如何修炼「主动社交」能力?之实操篇(好像写完了,待会儿我看看,如果写完了待会儿发,否则不知道哪天发)

《你实际上的社交能力或许是零。如何修炼「主动社交」的能力》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