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小梦魇3》M站73分的均分与IGN6分的评价出炉时,玩家群体的惋惜声远盖过了赞誉。这款承载着系列口碑的续作,为何在《黑相集》系列开发商Supermassive Games手中未能延续辉煌?这背后可能既有创作理念的风格碰撞,也可能藏着开发者难以回避的现实困境。
一、Supermassive Games:以"选择叙事"立足的恐怖专家
2008年在英国吉尔福德成立的Supermassive Games,并非天生的恐怖游戏巨匠。早期作为索尼第二方工作室,它以《小小大星球》DLC等休闲作品起步,直到2015年《直到黎明》的横空出世,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
这款融合"蝴蝶效应"系统与演员动作捕捉的恐怖游戏,凭借精准的氛围营造与选择驱动的叙事,斩获BAFTA游戏奖原创作品奖,也奠定了工作室的核心创作基因。
此后的《黑相集》系列更是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从《棉兰号》到《心中魔》,Supermassive以现实都市传说为蓝本,用高水准视听设计与分支剧情架构,构建出独树一帜的"互动式恐怖电影"风格。
而作为《黑相集》系列第二季首部作品的《黑相集:指令 8020》 ,则进一步拓展题材边界——以地球濒临毁灭为背景,讲述殖民飞船“仙后号”在天仓五f星紧急着陆后遭遇未知外星生物威胁的生存故事,延续了玩家通过选择影响角色生死与剧情走向的核心玩法,还邀请演员拉什娜·林奇参与出演,并由《直到黎明》原班团队打造,采用次世代电影式生存恐怖玩法,包含实时外星生物威胁和信任危机设定。
此外,《采石场惊魂》等作品的接连推出,以及TIGA奖等荣誉的加持,让Supermassive成为业内叙事驱动型恐怖游戏的标杆之一。
2023年被Nordisk Games全资收购后,工作室看似获得了更稳定的创作保障,却在接手经典IP时遭遇了始料未及的挑战,甚至其新作《黑相集:指令 8020》也受客观因素影响,从原定2025年10月2日发售延期至2026年上半年,开发方表示延期旨在优化游戏体验。
二、《小小梦魇3》评分滑坡:三重矛盾的集中爆发
1. 风格基因的错位适配
《小小梦魇》系列的灵魂,是前开发商Tarsier Studios塑造的"孩童视角下的压抑解谜与精准恐惧"。从1代IGN8.8分盛赞的"如《捉迷藏》般的未知追寻感",到2代均分83分认可的"氛围延续",系列核心魅力在于通过极简叙事传递的无助感与环境压迫力。
但Supermassive擅长的是多角色分支剧情与戏剧化冲突,这种创作惯性与《小小梦魇》的"留白式恐怖"形成天然错位。尽管《小小梦魇3》保留了系列标志性的阴暗美学,却未能复刻出"熟悉环境变危险异境"的沉浸感——多数章节恐怖氛围薄弱,仅马戏主题的"Car navale"章节因怪诞场景设计留下些许印象。
玩家期待的"被未知事物追寻的惊悚",最终沦为重复的推箱子与眼熟的追逐场景。
2. 创新设计的落地失效
为突破系列瓶颈,Supermassive为《小小梦魇3》引入了双人合作模式,本想复刻《双人成行》的互动魔力,却因设计缺陷沦为"鸡肋"。两位主角的专属工具(弓箭、扳手)发挥空间有限,解谜过程直白且缺乏挑战性,与前作复杂精巧的谜题设计相去甚远。更关键的是,合作模式仅限线上联机,既不支持本地分屏,也无法随时切换单人/双人模式,即便有"好友通行证"系统兜底,仍难以掩盖玩法创新的乏力。
而系列遗留的"伪3D距离判断"问题未得到解决,进一步削弱了操作流畅性,让玩家直呼"把'反人类'当情怀"。这些设计疏漏,可能使得本应成为亮点的创新沦为扣分项。
3. 开发进程的现实制约
《小小梦魇3》的开发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2023年接过Tarsier Studios移交的IP后,Supermassive在2024年3月遭遇重大变故——裁员90人,占总员工数的26%,且裁员直接涉及《小小梦魇3》开发团队。尽管官方以"需更多时间保证质量"为由将游戏从2024年跳票至2025年,但人力锐减的影响已难以逆转,这一开发困境也间接让人对其延期的《黑相集:指令 8020》的开发稳定性产生关注。
最终呈现的《小小梦魇3》中,五小时流程单调重复、章节节奏拖沓、叙事薄弱等问题,都隐约可见开发资源波动的痕迹。这种"既要赶工又缺人手"的困境,让Supermassive难以兼顾美术水准与核心体验,即便"嘉年华"等章节的艺术风格仍保持高水准,也可能无法弥补整体的品质短板。
三、IP传承与自我突破的平衡之困
《小小梦魇3》的评分争议,本质上是"IP固有基因"与"开发商创作个性"的碰撞,也是游戏行业"高产能与高品质"矛盾的缩影。Supermassive的"互动叙事"强项未能在《小小梦魇》的"环境恐怖"框架中找到平衡点,而裁员风波与跳票压力则让这种适配难度雪上加霜,其对《黑相集:指令 8020》的延期调整,也可看作是工作室在经历挫折后,对"优化体验"与"保障品质"的重新考量。
对于这位擅长打造原创恐怖故事的开发商而言,此次经历或许是一次宝贵的教训。毕竟,从《直到黎明》的成名到《黑相集》系列(含《黑相集:指令 8020》的题材拓展)的成熟,Supermassive从未停止过对恐怖游戏边界的探索。
《小小梦魇3》的挫折,更像是对"如何驾驭经典IP"的一次试炼——当恐怖大师遇上既定风格的枷锁,唯有在尊重原作内核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优势,才能实现IP传承与自我突破的双赢。而对于玩家而言,或许更愿意相信,这次的"翻车"只是暂时的蛰伏,而非创作力的衰退。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