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专业的摄影教程  器材篇一  (人生中第一台相机的那点事)

注意!长文预警!请耐心阅读

                           前言

      做了这么多期关于摄影的内容,也是时候写一些关于器材的内容了,看到很多盒友都想买一台相机,或是记录生活,或是拍拍对象,或是录录视频做vlog。于是出一期关于设备选择的文章,旨在帮助大家认识相机,并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设备。争取在入坑之初能少走弯路,买到最适合自己的相机。本文将从三部分出发,分别是买前须知、具体需求和相机的基础分类。

一、买前须知

1.购机原因

      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步骤,买相机之前需要十分细致的思考,是否需要一台相机,以及需要这台相机去做什么事。

      相机是一个吃灰率极高的数码产品,因为它并不像手里电脑算作刚需,在爱好者手里只能算作玩具,锦上添花,再加上不便宜的价格,较大的尺寸和重量,比较高的学习成本。导致很多人买了相机却不会用,只会按快门,出来的照片还不如手机拍的好看,又因为出去玩嫌沉,所以总是想不起来或者没有机会用,自然吃灰了。思来想去出二手,结果直接亏麻了,相当于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正反馈。

      综上所述,大家需要谨慎思考相机在自己手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具体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否能用得上?是否能克服很多现实困难?是否愿意花心思学习?千万不要想当然,经过理性的思考再做决定。

2.具体用途

      在决定买相机以后,还需要再进一步思考具体需求。相机是一个及其宽泛的泛称,其中细分种类,按照原理、用途、性能等等,可以分成很多个种类,所以买之前要尽量锚定具体用途。

      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一些比较常见的用途选项,静态摄影中有些人喜欢拍风光,还有些人喜欢拍人像,还有一些在年轻人里比较少见的选择,喜欢拍动物。不过这些选择主要影响的还是镜头选择。

      在动态摄影,也就是视频领域里的选项就会更多一些,例如拍摄vlog,拍摄口播节目,拍摄运动内容,创作微电影等等。

      思考清楚自己的具体用途后,更方便大家精确选择自己想要的相机,尤其是在反复对比挑选以后的决赛圈做出最终选择。

3.预算

      在挑选相机之前,还要估计一下自己的预算,东西越好就越贵,但是我们不能无脑去挑最好最贵的,还是要在自己能接受的预算区间内做选择。

      在做预算的时候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告诉大家,例如你的预算最终确定下来是10000,那么请不要按照一万元去挑选,而是按照8000去挑,实际预算应该为可接受预算的1/5。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在衡量过很多个选择以后,一般都会倾向于性能更好的设备,这就会导致最终的选择都会比实际预算略高,毕竟一开始想买电动车,后来想了想,我为啥不再加点预算直接买摩托车呢?二是因为摄影器材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可能刚刚用了半个月就会想扩充一下镜头焦段,或者买个架子之类的,这个时候发现没有余钱了是最难受的。所以留有余地非常重要。

4.购买渠道

      选对购买渠道可以更安心的购买设备,不用担心售后或者质量问题,也不用担心买贵了多花钱的问题。注意,新手暂时不要考虑二手摄影器材,99新三十万快门的5D3会告诉你什么叫做翻新机。

      实体店,找一家靠谱的实体店可以很方便的购买相机,最好去摄影器材城之类的,实体店和商家聚集的地方,这类地方相对内卷,不会出现价格不透明,再加上营销话术导致头脑一热买贵了的问题。另一方面商家很多,也可以更方便的比较价格,摸清这台相机的真实价格。另一方面,也可以线下实际感受相机是否适合自己,避免太大、太沉、颜值不够高这些问题。

      网店,某宝和某东都有品牌官方店,也走一些大型连锁器材商开设的网店,价格更加透明,比价更加方便,也可以在做活动的时候用优惠一些的价格购买。同时多看看评价也能了解这台相机的优缺点,避免想当然的情况发生。

二、具体需求

1.尺寸和重量

      相机作为一个需要带出门使用的工具,其尺寸和重量将会直接关系着使用的便捷度,以及拍摄的欲望。即便是一台自己十分喜欢的相机,如果尺寸和重量过大,也会导致大家失去拍摄的热情,进而增大相机吃灰的概率。

      一般来讲,单反普遍要比无反(微单)重。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集成度更好,所以要比可更换镜头的相机轻。富士半幅微单并没有想象中的轻,如果追求轻可以考虑佳能或者索尼的微单。

      镜头方面,同样光圈的情况下,焦距长的往往更沉,同样焦距的情况下,光圈大的往往更沉。至于,光圈大焦距又长的,沉是不用说了,更关键的是太贵,非一般弟子能买得起了。

      如果想要更直观的感受,可以去实体店亲身试一试,或者最少在买之前问问网店客服,相机的重量是多少,避免买回来发现又大又沉拿着累的问题。

2.镜头的选择

      相信繁杂庞大的镜头群一定迷惑了不少想入手相机的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镜头,不懂镜头的各项参数都决定了什么,下面让我来详细讲一讲。

      首先说一说比较容易理解的定焦镜头,顾名思义,就是固定焦距,无法变焦,在构图的时候可能会略微麻烦一些,需要靠腿来控制景别了。但是定焦镜头有很多优点,第一,光圈普遍较大,常见的变焦镜头一般最大也就是2.8恒定光圈,但是定焦镜头轻易就可以做到1.8,1.4或者1.2,更大的光圈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景深,也可以在暗光状态下获得更大的进光量。并且定焦镜头的体积往往更小,可以有效的减轻重量减小尺寸。

      变焦镜头就是可变焦距的镜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恒定光圈,即无论焦距推到多少,光圈都恒定不变。另一种是非恒定光圈镜头,焦距推的越长,光圈越小,在焦距推到头的时候会损失非常多的进光量。但是非恒定光圈的镜头一般会便宜不少,绝大多数相机套装带的镜头也都是非恒定光圈镜头,作为新手入门为了节省预算,或者省钱扩充镜头群,买非恒定光圈的镜头是还不错的选择。

      说回镜头的选择,定焦镜头可以入35或者50,拿出去扫街或者拍拍人像都是不错的选择。多用定焦练习可以更快更精准的体会构图的手感,定焦更大的光圈也可以提供不少的容错。但是如果论使用的便利性,那还是变焦更方便,出门想只用一个挂机头,广角变焦或中广变焦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例如17-40、24-70。

      另外,全画幅和半画幅相机的变焦镜头,挑选逻辑也略有不同。首先说半画幅,如今镜头素质普遍提高,半画幅在镜头挑选上并没有太多讲究,已经不会出现因为镜头素质差拖累画质的问题出现了。但是全画幅依旧可能有这类问题,建议大家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挑选变焦比小于3的镜头,例如24-70、70-200,变焦比大于3的镜头可能会有一些拖累画质的情况,例如24-105、18-200甚至18-300。具体原因是在增大变焦比而又要控制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不仅会牺牲光圈大小,还有可能会牺牲边缘画质,以及会导致一些轻微的光学问题。不过无需太过担心,近几年的镜头素质好了很多,很多经典焦段在反复迭代后也已经有了很不错的画质。

3.相机功能上的取舍

      相机功能这个话题相对比较宽泛,我将会从是否可更换镜头、是否带机顶闪、屏幕旋转这三个问题入手简单谈谈。

      首先是可否更换镜头的问题,如果追求便携,可以牺牲焦段,那么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是最优选择,另外,这类相机很多都带镜间快门,可以获得更高的闪光同步速度。但是一定需要谨慎思考用途后再做决定,如果想进而深入其他需要长焦距拍摄的题材,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会成为一个绊脚石。

      机顶闪其实也是一个略显古老的设计,近几年的新款相机普遍不在带机顶闪了,只有一些偏老的中低端相机才会带机顶闪。优点是使用方便,可以救急,增添了一个容错方案。但是在必须要闪光灯来拍摄,甚至需要离机闪或者多盏闪光灯拍摄的环境中,机顶闪就十分鸡肋了。

      最后说一说屏幕翻转的问题,这个是新手在挑选相机的时候比较容易忽略的功能。360度的屏幕翻转,可以在刁钻的拍摄角度来取景,退一步仅可以上下翻转屏幕的相机也是可取的。但是屏幕完全固定的相机,在特殊情况取景实就会比较尴尬,盲拍的错误率会高很多,可翻转的屏幕会让拍摄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

三、相机的分类和优缺点

1.全/半画幅单反

      单反,指的是单镜头反光,解决了双反需要两个镜头,以及旁轴取景与拍摄之间的视差问题。且现在的单反相机得益于其原理,不仅机械结构极为可靠,可以在更极端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再加上光学取景,所以极为省电,这都是单反独有的优势。在全画幅和半画幅上的取舍,我认为无脑选择全画幅即可,一方面全画幅和半画幅单反的尺寸重量不会差的太多,另一方面半幅单反的画质确实略微差劲。如果预算只有3000以内的话,才会推荐选择半画幅二手单反。

      单反应该属于数码相机里面最传统且最庞杂的一个体系,至今保有量极大,自世界第一台单反尼康D1在1999年首次亮相后,数码单反相机也已经快速发展了20余年之久。

      但是,整体上讲,我并不是很推荐新手再入单反相机了。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现在已经是无反的时代了,单反相对较大的尺寸和较为沉重的重量,往往脱离了便携易用的特点。另一方面,光学取景器,并非所见即所得,以及需要手动切换屏幕和取景器的缺点,导致学习成本和操作复杂度都有所提升。还有一点,单反的视频功能比较差,如果入手单反,就基本和拍视频无缘了,绝大多数单反的视频功能还不如手机好。最后一点就是,各大厂商的研发力量几乎都集中在了无反产品线,单反的产品线往往陷入缓慢发展甚至基本停滞,所以单反这个品类整体已经在逐渐脱离时代了。

      不过单反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取,得益于超大的保有量,导致二手单反总是以高性价比见长,单反相机对应的镜头也会更便宜。假如你是一个摄影老手,或者想节约预算的新手,都是可以考虑考虑二手单反的,新手一定要找识货懂行的朋友带着挑选,毕竟二手相机水太深。

2.全/半画幅微单(无反)

      无反并不是无镜头反光,而是无反光镜的相机,少了反光镜,可以大幅缩小机身尺寸,还可以有效提高连拍速度。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相机需要电子取景,所以持续的取景会十分耗电,相机的耐用度也不如单反,机械结构的故障率比单反略高,但是这些问题可以靠着良好的使用习惯来规避。也同样得益于无反光镜的结构,无反的视频功能都非常好,4k60帧内录log只是基本功,旗舰无反相机普遍有4k120帧内录RAW的性能,再加上外录机,6k120帧RAW也不是梦。所以非常推荐新手购买无反相机,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

      另外,无反相机的细分分类相对较多,我暂且归纳为:便携相机、半幅创作相机、全幅创作相机这三类分别讲讲。

      便携相机,一般都为不可更换镜头的半幅机,自带镜头都为23mm或者35mm,适合扫街拍人文。这类相机比较典型的两个系列:富士X100系列、理光GR系列。体积和重量都小很很多,尤其是理光GR系列,用一个近乎卡片机的体积塞下了一个半幅传感器,拿在手里,创作欲望会很强烈的。但是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如果将来想扩充镜头群提升焦段,就很麻烦了,不得不换相机才行,另外这两个系列整体处于炒作的巅峰,很难原价买到,溢价较高,还出现过买来用了两年出二手还能再挣几百的怪事。总之,如果不能完全确定自己以后的具体用途,我的建议还是谨慎购买这两个系列。

      半幅创作相机,这个类型整体上是我最推荐的。可以更换镜头,重量和尺寸也不至于太大,价格相对适中,大几千块钱可以把该买的都买到,玩的比较舒服。其中,佳能10系、50系、100系、7系,索尼A6000、A6400、A6700和富士半画幅全系都可以考虑考虑。半幅创作相机不论静态摄影还是视频功能都不逊色,大多数的爱好者都倾向于选择这个类型。

      全画幅创作相机,基本都属于各家的高端或旗舰了。如果预算充足,或者需要更好的设备来适应需求可以考虑。其中,佳能的1、3、5、6、8系都为全幅无反,索尼的A1、A9、A7系也都可以。关于全幅无反,就属于需要结合具体需求进行取舍了,各家都有自己较为独特的设计点和长处,需要大量的对比和衡量再做决定。

      以上就是针对无反相机细分分类的描述,目前这三个小类已经几乎能涵盖90%玩家的选择了,现在就是无反的天下。

3.卡片机

      卡片机的传感器比半幅还要小不少,体积也最小,同样不可更换镜头,但是卡片机的镜头一般都会有很大的变焦倍率,所以不必担心焦段不够用的问题。另外卡片机针对的一般都为非专业人群,所以会有滤镜、美颜和较高的降噪功能,更适合一般人群使用。得益于小巧的体积,也可以装在自拍杆上更方便的进行vlog录制或者个人节目的拍摄,在易用性和画质的平衡上比较好。

      缺点也很显然,画质即便和半画幅做对比,也会肉眼可见的差一些,对于画质有要求的同学,还是推荐考虑微单。而且卡片机的机械操作相对简单,如果想要更好的操纵感,也是推荐微单。最后的推荐机型,由于本人从未用过卡片机,所以不敢做具体推荐,但是品牌我只推荐索尼。一方面索尼的卡片机产品线也发展了数年,相对成熟,另一方面,索尼的噪点控制向来是业界顶尖,算法结合十分优秀。所以索尼的卡片机是受众最广的。

最后

      以上的相机科普和推荐就到此结束了,看完全文,有些同学可能依旧十分迷惑不解。毕竟相机的功能和参数十分繁杂,例如:背照式、RAW、镜间快门、全域快门、原生iso等等专有名词。在以后的深度讲解中会去尽量解答这些疑问,毕竟这类内容都涉及一些拍摄技巧或者厂商的新技术,有些名词甚至就是厂商为了混淆视听特意做出的宣传。总之,下次再聊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