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玄武門:真男人就該中路對狙

公元626年,大唐王朝建立後的第九年,都城長安上空籠罩着濃厚的政治陰雲。政變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李世民在唐朝開國戰爭中功勳卓著,手握重兵,身邊聚集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一大批文武精英,嚴重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李建成與李元吉聯合,不斷在高祖李淵面前構陷李世民,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削弱其勢力:他們試圖以金銀籠絡、調離李世民的心腹將領,又計劃借北伐突厥之名,調走秦王府的精兵猛將。

危機在武德九年六月達到頂點。李建成兄弟的步步緊逼,使秦王府集團感到覆亡在即。據載,李元吉甚至向李淵進讒,請求殺死李世民。在得知對方計劃在爲其餞行的昆明池宴會上動手的密報後,李世民的僚屬們力勸他先發制人。在經過占卜和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李世民最終下定決心,一場精心策劃的宮廷政變拉開了序幕。

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瑾等心腹將領,以及提前調入玄武門、由其直接統率的約數十名精銳士兵,祕密進入禁宮,埋伏於玄武門內側的臨湖殿附近。玄武門是進入皇宮禁地的咽喉要道,控制此處就等於扼住了宮廷的命脈。李世民之所以能在此設伏,關鍵在於他早已成功收買了守將常何,確保了此地的控制權。

與此同時,後宮的張婕妤似乎察覺到異常,急忙向李建成報信。李建成與李元吉商議後,決定入宮探聽虛實。二人騎馬馳入玄武門,行至臨湖殿時,察覺氣氛不對,立即調轉馬頭,欲返回東宮。

但爲時已晚。李世民全副武裝,騎馬從後方呼喝而來。李元吉反應迅速,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在緊張之下,三次都未能將弓拉滿,箭矢偏離。李世民卻沉着冷靜,他張弓搭箭,一箭射穿了正欲奔逃的兄長李建成。李建成應聲墜馬,當場斃命。

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驚,奔入路旁樹林,被樹枝掛倒,一時無法起身。李元吉飛馬趕到,企圖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大聲叱喝着率數十騎趕到。李元吉大驚,放棄李世民,徒步逃向武德殿,被尉遲敬德追上射殺。

太子府的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聞聽主公死訊,慨嘆道:“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咥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等人,率領東宮和齊王府二千精兵猛攻玄武門,企圖爲李建成報仇。守將張公瑾力大無窮,獨自關閉宮門,將大軍擋在門外。薛萬徹見久攻不下,甚至揚言要轉而攻擊秦王府,使李世民部衆大爲恐慌。

關鍵時刻,尉遲敬德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高高挑起,示於攻門將士。東宮和齊王府的士兵見主公已死,頓時鬥志潰散,紛紛逃散。薛萬徹等人見大勢已去,只得帶領數十騎逃入終南山中。

就在宮門外殺聲震天之際,一場決定性的政治行動在宮內同步進行。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握長矛,徑直闖入高祖李淵所在的海池龍舟之上。這並非尋常的覲見,而是一次武裝“護駕”。

李淵驚問:“今日作亂者是誰?卿來此何爲?”尉遲敬德答道:“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這番話看似恭敬,實爲兵諫。在武力脅迫下,李淵被迫接受了既成事實。他隨即採納了蕭瑀和陳叔達的建議,下詔命令所有軍隊悉聽秦王處分。

政變結束後,李世民對太子舊部並未大肆株連,反而加以籠絡。例如,以忠義聞名的馮立前來請罪,李世民予以赦免並嘉獎。他還重用了太子府中極具才能的魏徵,此舉有效地穩定了政局。

六月初七,李淵立李世民爲皇太子,並下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僅僅兩個月後,李淵傳位給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爲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開啓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