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丑牌》的爆火,不少游戏开始模仿其扑克玩法框架,但多数作品虽沿用了卡牌形式,却没能保留核心的‘爽感”体验。
比如另一款画风非常优质的游戏《再来一张》,游戏的门槛相对更高,虽然二十一点能让人一眼看明白玩法,但终究很难让人不断重玩。
可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小丑牌真正好玩并且让人津津乐道的反而不是“扑克”作为载体的表达形式,而是游戏当中的各种流派,各种超爽的内容。
而对于我们国内的玩家,相较于扑克,可能麻将才更加为我们熟知。正巧有这么一款游戏《我在地府打麻将》
游戏不仅在爽感方面近乎拉满,各种道具叠加效果夸张,而且在游戏中还有各种有意思的元素,比如圆周率胡牌,无敌牌墙等等。
不会玩麻将也能入坑?
虽然上述的介绍会让人感觉游戏的玩法比较接近于小丑牌,但实际上在游玩之前还是有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了解麻将,对麻将文化也全然不知,那这款游戏又该如何上手呢?
实际上在游戏的玩法当中,麻将本身只是作为一个载体,游戏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底分、倍数、番数打败敌人,并不是传统的四人对战,而是对战胡牌计算总分。
而且在游戏当中还有各种简化操作的设计,比如随时提醒你可以碰,杠,吃,听牌后还会帮你计算分数,减少番数判断带来的不便,甚至都不需要太看懂教程,上手玩几把就知道了。
最重要的游戏当中摸四张牌和胡牌并不是游戏的开始和重点,角色的技能和各种道具甚至还可以类似于作弊一样获得更夸张的牌或者是直接偷别人的牌。游戏的麻将也会被加入各种不同的状态,可玩的套路随时都会发生改变。
游戏当中除了角色技能还有各种灵俑与遗物让每一局的游戏体验截然不同,有的灵俑是增加特定情况下的倍率,而有的是获得金币,不仅类别很多,而且每一个类别还有不同的分支,光是各种小妖就有不下三种。
严谨区分的话,主要是可以分为底数型,番数型,倍率型等,依靠外观区分并不合理
游戏当中的遗物更是构筑流派的基础,而且遗物还和游戏中的各种事件相关联,着实是给我们展示了游戏一步步“下地府”的主题。
雌小鬼战败cg?
游戏的基础玩法其实并不是玩家最关心最印象深刻的内容,在游戏当中居然有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反复循环的音乐和角色相当有特点的立绘。
游戏当中的角色包括各种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说牛头马面,黑白无常。
在现实中,他们常常以各种恐怖的形象面向我们,但在游戏当中他们都纷纷以女性的样式登场,甚至在BOSS战的过程中他们的技能和外观也明显匹配相关,比如牛头可以把13张牌当中的6张转换为雾面,直接魅惑玩家。
在游戏当中各种有意思的技能和超级好看的立绘并不是游戏的终点,游戏中各种优质的战败cg也是我们“被打败”的原因。
比如游戏相当出圈的一张飞踹,秦广王直接带派大脚奖励失败的玩家。
当然,游戏中基本上每个战败cg的制作都相当精良,而且同样和角色的性格相关,也难怪还有人专门整理了各个BOSS的抽象被战败cg。
免费更新这么猛?
对于一款肉鸽游戏来说,更新一般都并不是很好进行,过强的内容很容易导致游戏的平衡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我地麻从上线第一天95%的好评一直维持至今靠的就是非常认真的倾听玩家的反馈。
在首发上线刚上线一段时间后,游戏就迎来了一大波的bug修复。
而九月份的全新版本当中更是加入了“地藏王”,作为BOSS她的强度主要体现在相对复杂的机制以及夸张的数值,虽然前提达成的难度并不难,但打起来二阶段出现的时候,大部分套路确实是得被打崩。
转换为可用角色之后,游戏也并没有整出洗白弱三分的内容,即使是数值夸张仍有保留的同时,两个阶段的玩法也是相当有意思。
制作组也宣布会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第一个DLC,包括新角色和新模式,这么良心的制作组确实是很少见。
结语
相信大家看完我的介绍,对于游戏的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但在我看来,这款游戏的各种套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有的人很喜欢用马面,前期过渡之后,自带的超高灵俑获取量可以极快的凑出强大的阵容,而有的人又完全玩不明白,认为前期太弱,不如其他角色。
恰逢国庆,Steam又迎来秋促, 不妨亲自试试这款少见的、兼顾国风和“战败CG’的《我在地府打麻将》,相信你也能找到属于它的独特乐趣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