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杆发展史:从操控飞机导弹到操控2b,蒂法!你喜欢用键盘还是摇杆?

       摇杆英文名也叫Joystick,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航空领域,最早可追溯至 20 世纪初的飞机操控装置。那是英国飞行员A.E. George在 1910 年设计了一个叫做 “George Stick” 的操纵杆,用来控制飞机的方向和姿态。后来“George Stick” 逐渐演变为更加顺嘴的 “Joystick”,后面逐渐成了类似装置的统称。

       后来Joystick在二战期间因军事技术的发展,德国工程师为制导武器开发了电子摇杆,通过电信号远程控制导弹(和我们打游戏瞄准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摇杆出现的很早,但是等到他进入游戏行业那就要再等几十年了,直到1967 年视频游戏机之父拉尔夫·亨利·贝才为首台家用电视游戏机奥德赛开发了首个视频游戏摇杆,第一次可以使用摇杆来控制屏幕上光点的移动。

 

       随后的1969 年,世嘉把摇杆带入到了街机游戏行业,在街机游戏《Missile》中使用了带射击按钮的双轴摇杆,随后摇杆在街机机台中逐渐普及了起来,快打旋风、吞食天地、街霸、雷电等等都是十分经典的摇杆操作的街机游戏,其中街头霸王系列就非常依赖 8 向摇杆实现搓招,摇杆这种精准并且符合自觉的操作设备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但与此同时1983 年任天堂推出的 FC(红白机)却还是在使用十字键手柄,不得不说任天堂统治的年代确实有点黑暗。

       直到1996 年任天堂 终于是在N64 手柄上首次标配模拟摇杆,引入电位器实现 0-255 级信号输出,配合《超级马里奥 64》的 3D视角,又一次改变了游戏界!

       次年1997 年,索尼也在 DualShock 手柄加入了双摇杆,可以算作现代手柄的雏形,后续的Xbox手柄与ps2手柄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双摇杆操作体系,右摇杆控制视角左摇杆移动,如今的手柄都是从这两款演化而来。

       不过家用机手柄摇杆发展的同时街机摇杆也没有被放弃,街机摇杆通过 4 个微动开关检测 8 个方向的设计手感更清脆,程短响应速度也更快,很适合格斗游戏搓招。

       在格斗游戏领域还是这种街机摇杆更加主流,不过hitbox也正在逐步取代街机摇杆的市场,毕竟响应还是hitbox更快,格斗游戏的每一秒都十分珍贵。

       并且因为国内主机禁令但是游戏厅却一直存在的原因,街机的那种大摇杆对于国内玩家来说反而是比家用机手柄小摇杆要更加熟悉,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和父母逛商场时玩过街机机台。

       商场里的街机游戏与微机课里的4399可以并称为两大童年游戏启蒙,不过后面随着网吧的兴起大部分人是越来越熟悉键盘,对于摇杆就逐渐陌生了,现在也有很多盒友不适应手柄的操作。

 

       很建议不习惯的盒友买个手柄入门试试,其实手柄很多游戏真的比键盘要舒服,像是八位堂这次的Pro3就是抓住了很多国人对于街机摇杆的情怀,虽然手柄的摇杆霍尔与街机摇杆的微动相差甚远,但是可以把摇杆外观做到一样啊!

       普通的可替换摇杆只是替换不同高度的摇杆来适配FPS 游戏,但是八位堂这个给你搞了个类街机摇杆,直接就是一个黄色大圆球,这感觉让我梦回街机机台上打西游释厄传的时候。

       没玩过手柄的买个这款回忆一下童年也不错,不过要注意这个摇杆还是偏娱乐性质,真想要正经玩的话还是要用普通摇杆的。

 

       摇杆上是街机情怀,手柄外观设计则又是经典的SFC手柄样式,八位堂还把突出的握专门和上半部分做了区分,让人一眼看到的就是神似SFC的部分,这是真的把情怀拉满了,把那个年代最火的街机摇杆与家用机SFC手柄融合到一块,属于是双重情怀暴击了。

       而且这个布局的好处也不少,对称布局十字键在上,玩FPS、格斗类、平台跳跃都更有优势,用它来玩一下SFC、FC的老游戏代入感拉满。

       不过SFC的布局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按键,任天堂的布局历来都是与PC正好相反,Pro3就在ABXY按键上还专门使用了磁吸的ABXY按键,可以完全改成任天堂式的布局,任天堂的布局才是真正的SFC手柄啊!

       并且这个磁吸也是为了支持NS设计的,老玩家估计都形成肌肉记忆了不会按错,但是新玩家要是用起来看见A那还真不知道按那个,改完后就和游戏里一一对应,玩起来舒服很多。

 

1000hz的TMR

       光有情怀肯定不够的,Pro3的配置上也拉满了,摇杆给到了1000hz的TMR摇杆,虽然不玩FPS的玩家250、500hz基本够用,但是旗舰这个级别那必须是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TMR的精度与耐久性都是顶级,轻松拿下APEX之类的FPS。

       并且Pro3上也有八位堂为了让TMR的摇杆性能发挥到最大而专门设计的两颗芯片,一颗主控手柄,另一颗专门负责摇杆,通过算法介入给摇杆增加防抖,降低时延让摇杆摒弃一些干扰,达到稳定低延迟的效果,这TMR是真没白上。

 

祖宗之法

       Pro3也是保持了八位堂的传统,扩展按键还是双背键+两个小肩键的形式,四个扩展按键那绝对是够用了,而且背后两个按键还能让无名指休息一下。

       当然双切扳机也必须得有,在打一些FPS与动作类时双切板机的按键反馈比霍尔扳机软绵绵的感觉确实要爽的多。

 

适合搓招的按键

       ABXY倒是没有使用微动,使用的偏软一些的导电胶,比xbox软手感更接近ps手柄,微动与导电胶性能上并没有什么优劣,并且更软的按键搓招个人认为还舒服一点,主要还是看喜好吧。

       至于十字键,采用了上层硅胶+下层按键的形式,兼顾了手感和响应,声音也更加小。

 

 

总结

       情怀拉满的实用手柄,不只是卖个外观,配置性能和同价位比也丝毫不输,如果你正好缺一个手柄那Pro3绝对是一个很值得的选项,毕竟大家的配置都会被后面新出的手柄超越,但是一个好看的外观你永远都会喜欢。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