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燕云十六声》: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意义是什么?

文 / 灰信鸽

用打动自己的东西去打动别人。

与网易《燕云十六声》聊创作的办法,多半是一种徒劳。

过去10个月,燕云一直在打仗。一个做开放世界的团队,规模比别人少接近一半,他们要补上过去想做但没做完的内容,他们还要在每一个大版本实验些新东西。然后呢,不到一年,燕云每半年拿出一张新地图,上一个版本的河西还没更完,下一张大地图不见山又来了。这个速度比行业快了接近1.5倍。

10个月过去,燕云缓过劲,三个团队轮番创作,但仍有高压。在这次采访的一个月前,团队刚推翻某个重要关卡的设计,体验不对,必须重来。我记得,燕云公测后,我问最近在忙什么,他们改公测版本过场动画的档期排到了3-4月之后,理由是觉得可以更好。

一个焦头烂额尚在战场的创作人难停下来聊创作。

老实说,这个创作团队是绝佳的聊天对象,他们痴迷创作,想做点能触动人的东西。如果想不明白就去看书,看电影,像海绵一样地到处吸收,想明白为止。《南京照相馆》刚上时,一个人看了喜欢,拉着大伙一起去看,上一次聊则是另一个人看了舞剧,喜欢得紧,安利给所有人,那部舞剧成了整个河西大版本的灵感来源之一。

出身大厂网易做网游的燕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做内容,像一群挤在摄影棚里盯着监视器拍电影的人。不同的是,电影总该有拍完的那天,燕云拍故事的那台摄影机的嗡嗡声要一直在他们耳边响着,不能断电,哪怕灵感枯竭也要挖一口井给自己满上,然后一直拍下去。

「做内容,要好的,也要新的」,是我对燕云这个团队的印象。燕云要做的是能触动他人的内容,觉得创作是一个用内容去共情与自己相似者的办法——无论提出新方案,还是验收内容时,制作人会问:「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意义是什么?」

务实一些说,大家确实买单燕云做的内容。燕云这两个月在AppStore畅销榜上频繁露脸,冲到Top 5-6的位置两次。这仅是苹果侧的付费数据,按之前的采访,燕云还有一大半的付费数据是在PC端。说更直白一些,燕云上线许久,大家依旧喜欢他们做的内容。

过去有一个理解创作的问题是,如果一直追求新的表达,燕云会留下自己的创作思路吗?那时开发忙到脚打后脑勺,能开发完都是奇迹,更何况还要求新,给我的答案是无暇考虑,那是一个行色匆匆的创作者的匆忙一答。

不过如今,在下一个大版本不见山来临之际,团队相比过去也relax了一些,我终于有机会重新和他们聊起自己的创作路径,聊一张大地图的诞生过程,以及如何用一个大版本去触动玩家。


01

「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意义是什么?」

不知道你看过没,燕云新版本不见山的PV。那是一个讲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所以他们做了有想象力的开头——2016年中国发射墨子号试验卫星,镜头在火箭发射和过去发明的火药、木鸢之间切换,最后火箭升空,消失夜空,尾火成了过去的一个水滴。

滴水穿石。

在燕云会议室里,有两个问题常被抛出:「你有没有统一的主题」「你的表达有没有避免重复」。这个习惯是从做第一个版本的清河就有了。一位团队成员曾说,最早做地图也是堆料,总感觉差点什么,直到找到了一个统一的设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发散,大家才觉得地图活了过来。

燕云每一个版本都想找一些新东西。这个习惯则出现在第三张地图河西。他们希望体验一直有变化,有新鲜感,有不停的新东西进来,即便是武侠的传统也不能重复:过去一直是,主角是大英雄,结尾打败敌人,重复太多也没意思,于是在河西,玩家成了小人物,像登上历史舞台剧地参与故事。

到了不见山,燕云一个版本的新又该从何处来呢?

有一些新,是好想出来的。他们还记得,最好想的是地理地貌的差异,是视觉的感受。相比上一个版本河西的中式写意,不见山走向极致的写实。做之前,他们还跑到地图对标的河北白石山考察,回来重做了地表、山石、植被的美术资源,加强了这个地区的光影对比,看起来更厚重。

不见山是燕云第一张做纵深的地图。过去燕云的地图都是做平面,即便有些地方有高低差,也只是离散的平面。到了不见山,燕云试着去做地图的Y轴,他们把整个城池都藏在了大山之中,周围是悬崖峭壁,靠着钩索木栈连接各个区域。这也让玩家的地图探索有了新体验。

另一个好想的新,是历史,在历史长河里总能找到一些有意思、可以创作的切片。他们翻出了之前内容常提到的墨山道门派,对了,墨子,于是不见山有了繁复的机关结构,加上墨家历史能到春秋战国,这些藏身于大山的机关结构便风格鲜明起来,成了由木头和青铜组成未曾见过的奇观。

好想的总是视觉和直觉的。那不好想的便是主题,有关想表达什么的这件事。

燕云做过一个没让自己满意的内容。他们最早拿门派写了一个故事,那是个有关钻研机关遁甲的人,妄想用科技获得超越极限的力量。但提出没多久,他们很快否了——这个故事讲的只是一个个体理想的故事,是远离他人的自上而下的俯视,无论和游戏还是玩家的联系都偏离太多,也少了一个表达主题。

燕云想要故事沉浸,要找普适性的表达。在河西,他们找的便是一个能量非常强的主题。过去的河西故事零碎,但它宏观的主题一直是在入画出画中讨论「回家」的主题。

在河西,麻布袋是一个小人物,他要坚守承诺,把种子带回家;镇守的将军郭昕,他为了回家,要守住那个和长安联通的关口;廉道子呢,他从小离家成了异乡异客,深陷身份认同的困苦,想着我是谁?家在哪?

不是说有了一个主题,每一个人都念叨着它,主题只是一个环境,让人们以各自的方式生活其中,才能尽可能地成为大家能共情的东西,会将诸如想家、身份认同之类的情感投射到自己的身上。

在寻觅了一段时间后,不见山定下主题,叫「联结」。

灵感是一瞬间的事,灵光一闪便来了,不可追溯,但它隐隐和科学有关。确定主题的确没什么神性,大多是大家一起想关键词,看它合不合区域,然后好不好延展出足够多的东西,如果不行,就下一个。「创作就是,改。」制作人告诉我,「不对就改。」

获得了统一一切设计的主题,于是,燕云让不见山的设计获得了那个看不见的新。

关卡拿到联结,做了一个叫流水轨道的东西。你一进不见山,会发现这个轨道把地图所有核心区域全部连接了起来,用水力运转整个城市的生活,也用水去灌溉农田。在玩家刚来的时候,流水轨道坏了,修复轨道也是直观感受不见山被联结的过程。

策划拿到联结,琢磨起了玩法的变化。不见山纵深很高,探索难,墨家又是匠人,所以策划做了一个「奇术+建造」的联结。他们改了玩家之前隔空取物的奇术,用它拿取更多东西,然后,玩家还能用建造功能,把一些断掉的区域一点点打通。

未来,社交也会有联结。他们只说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现在还不会上,大概是——没有奖励,没有强迫,单纯是某个玩家觉得这里路难走,山很高,所以搭了一个梯子想办法让大家过去。等这个功能上了,你可以在一些地方看到别人建好的东西,那瞬间,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人存在,并且这个存在能够帮助到你。

联结的主题关系设计,自然也左右着表达。

如果说河西是文科生的浪漫,它热衷唐诗,钟爱写意。那不见山就是理科生的执着,它有不绝的求知欲,为了求真愿献出一切。视频里的滴水穿石,说的也是这个。这种联结的力量,能同时延展出横向与纵向的故事。

联结的横向,是游戏当下的故事。

乱世纷争,墨家巨子们争论了数代,避世还是开山,他们不想让自己为当下乱世所用,但一些人想追求的是一个更长远稳定的社会,让百姓生活安定。这些人是匠人智者,知道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分量,但要探讨这份力量会如何影响世人。

非侵略之攻,兼天下之爱。前年看诺兰拍《奥本海默》,超级炸弹被投入战争,死伤无数,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说:我们已经将人类拖向毁灭的深渊。但如果没有他们做超级炸弹,战争能结束吗?没人知道没发生的未来。有次爱因斯坦和被政治审查的奥本海默再聊,后者说:该死我偏偏热爱这个国家。

所以,玩家一点点参与不见山从封闭到打开的过程,形式上是门派开放,理念上是讨论技术如何为世所用。

联结的纵向,则是一条可以无限延展的时间。

这种联结有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延续。在故事里,墨山道的人们是科学家,也是将知识延续下去的老师。有一个关卡专门讲老师的故事,玩家和不见山的一些小朋友去教导他们的巨子当年住的地方寻找种子。种子是一个双关。不见山很多人为下一代做了许多事,引导他们对真理有渴求,对世界未来变更好有所憧憬。

更漫长且一以贯之的联结,是求真。也是,真理只会在更漫长宏大时间里让文明无限逼近,一个人所能求的真理又何其微,于是那沧海一粟只能选择联结他人来延续。

制作人和我提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故事。之前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室温超导的研究,如果翻找他们的过往会发现这个团队的研究从他们的导师就开始了,十几年,跨越两代人解一道题,他们失败了,但或许也会因为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走了一条错路,别人也避免了一个错误的研究方向。

这世上每一个求真的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有些终其一生做一些看起来好像平凡甚至无用的事情,你说他们改变世界了吗?可能有,微小得不行,甚至可能天才原本只需要一下午就能知道那是错的方向,但哪怕只是一瞬,任何求真的价值都一定是存在的。

燕云在不见山讨论了这种有用与没用。要和玩家交手的张万师,有天下均水、利民千万家的治水理想,他有对世人负责的抱负。

可一人难成事,他需要力量和权力,要为了获得这些去造很多没用且极尽奢靡的东西——PV里那个硕大的花瓣就是——最后,他还是被当权者耍了,被抛弃了,没能换到他想要的权力。

但是,张所求的这一路当真无用?他尝试过,失败了,这种失败或许对后来者是另一种启示。在PV里,张对玩家扮演的游侠说的台词是:吾志此生已殁,汝等之志何如。他自己的心死了,但对他人仍有期盼。

只要你是在求真的路上,那么一切都有价值。

求真是一种纯粹的想法。《墨子·鲁问》说过一个故事,公输班削竹木为鹊,飞上天三日不下,班正觉得巧得不行呢,墨子过了泼了一盆冷水,说自己造的三寸车辖能拉五十五石的重量,「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为民所用才叫牛,你这算个啥。

公输班和墨子在千年前聊了什么有用,什么没用,或许吧,公输班那时可能确实没想什么,他就这么望着天空,想做飞鸟,又怎么会想到跨越千年后飞鸟会成为联结遥远之处的飞机呢?墨子在辩完飞鸟无用的千年后,燕云在墨山道的一座山上做了一只巨大的木鸢:墨家后人也有了对天空的求真欲。

真理没法让人视而不见,山在那里,自然要去,天在那里,自然也要去。

制作人喜欢的书里有一本刘慈欣的《朝闻道》。那个故事不长,大致说,外星人要阻止地球文明的发展,然后给了人类一个知晓宇宙一切的机会,代价是谁听了谁死。

但求真是文明的本能,所有科学家和探求真理的人都纷纷走上真理祭坛,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10分钟的真理,只求得一个答案。刘慈欣说,如果有一个让宇宙全貌一览无余展现在面前的机会,生命的代价不算什么。

这本书的名字出自《论语》,完整的句子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便是万物法则。

其实,直到燕云所在的时代,木鸢依旧无用。但穿透到玩家们所在的现代,古人对大鸟求真的困惑,便在火箭升空的一瞬烟消云散。

求真,不在一人,它得像烛火一样不断延续,可能要经过千百年后才得。这份传承会在一个时间切片里,成为一个道破天机的天才,一些碌碌无名求真的人,一群将知识一代代传递下去的老师。

这也是触动燕云团队,并且他们想表达的有关联结的力量。那个PV视频快结束时,燕云借巨子和玩家扮演的游侠说了一句话,是:「熙熙万贤烛火,千载仍照我身。」


02

只希望将这份触动也给到他人

说来,燕云最近有个被人质疑的话是——燕云已经沉迷于自己的艺术。他们被指责路径依赖,刻意在历史中找宏大的意向去教育人,或者刻意去找那些煽情的历史小人物去打动人。

我把这个问题递给他们,得到了回答:每一个人看历史,感受不同,受到的触动也不同。

多年前,团队有人去看云冈石窟,那里有很多皇家推动的神佛造像,但其中有一座当时云冈石窟所知最晚的北魏造像,四壁的雕刻早已模糊不清,依稀能看到“为亡夫侍中造像记题铭”。没有侍中的名字,夫人也没名字。

这座未完工的石窟,按工造时间,那时距离北魏灭亡不到十年。

那些东西全部都风化了,到现在应该有千百年的时间,你就是会忍不住地去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造像没做完?当时发生了什么?

Ta站在那非常受触动,千百年过去,一切近乎风化殆尽。你就是会忍不住地去想,在国家覆灭时周围发生了什么,才让这些造像没做完?这些人之前是在北魏未年如何过活?

以及当时的亲历者们,看着雕了一半停掉的佛窟,又是怎样的心情?

大家去那个石窟的观看多是有不同的触动,历史是贯穿王朝兴衰的千百年长卷,而这些未完的造像则给到了如今的我们一个机会,去窥见在长卷中某时某地活着的那些存在。

燕云要做的,便是慢慢抚平自己触动的那个时刻的褶皱,展开它,将它呈现给更多的人。

当然,每一个决策都会有担心是否会被人不理解,是否太小众的担忧,但实际上每一次,燕云都能得到同样被触动的玩家们的正反馈,让他们知道有相似的人得到共情。

所以最后,燕云每每遇到身处于两难,要做大众取舍和自我坚持时,唯一的标准是先想明白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将想法放大到极致,再将感情传递出去。

「要想讨好所有人的话,我们就得扮演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人。」制作人说,「可你永远没法扮演另一个人,扮演别人的时候只会成一个拙劣的模仿者,只会扭曲变形,观众会一眼看出不同的。」

如果说燕云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或许只是因为,他们选择成为自己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