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摺疊屏實錘:鈦合金機身比三星薄 30%,售價 1.4 萬值嗎?

摺疊屏還在比誰摺痕淺?蘋果偏要解決最痛的 “板磚感”。最新爆料顯示,蘋果首款摺疊屏 iPhone 已進入倒計時,鈦合金機身 + 超薄設計直接叫板行業現狀,只是 1.4 萬的起售價讓人倒吸涼氣。

親測當下主流摺疊屏手機,三星 Galaxy Z Fold5 摺疊後厚度達 13.4mm,揣兜裏像塞了塊迷你磚頭。而蘋果這款摺疊屏被描述成 “兩部鈦合金 iPhone Air 並排”,摺疊厚度預計跌破 1cm,比三星薄了近 30%。這種 “薄到能揣進牛仔褲” 的設計,對通勤族來說簡直是福音,再也不用爲塞手機騰口袋空間。

能做到這麼輕薄,鈦合金機身功不可沒。這種曾用在 iPhone 15 Pro 上的材質,比不鏽鋼輕 40% 卻更抗造。有數碼博主實測,鈦合金邊框摔落時的形變程度比鋁合金低 60%,長期摺疊也不容易出現鉸鏈鬆動。對 “裸奔黨” 來說,這意味着既能享受輕薄手感,又不用天天擔心機身變彎。

但輕薄不等於縮水。爆料提到其外觀類似兩部 iPhone Air 拼接,展開後屏幕尺寸可能接近迷你 iPad。這種設計比傳統摺疊屏更適合分屏操作,刷微信時切文檔不用頻繁縮放。更重要的是,蘋果可能沿用 iPhone Air 的輕薄邏輯,把電池容量控制在合理範圍,避免重蹈某些摺疊屏 “一天三充” 的覆轍。

價格方面卻給熱情澆了盆冷水。2000 美元的起售價按當前匯率換算,約合人民幣 1.42 萬元,比三星 Z Fold5 首發價貴了近 5000 元。要知道這只是基礎版,若按蘋果慣例推出 Pro 版本,價格突破 1.6 萬並非不可能。對普通用戶來說,這個定價已經能買一部旗艦機 + 平板的組合,“嚐鮮稅” 確實夠高。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摺疊屏將 “至少部分” 在中國生產。這意味着初期產能可能更穩定,不像某些海外機型那樣需要搶貨。但老玩家都懂,蘋果新品初期往往存在品控波動,參考 iPhone X 當年的 “劉海進灰” 問題,首批摺疊屏大概率會有 “先行者溢價”,預算黨建議等次年降價。

發佈節奏也藏着門道。按計劃它將和 iPhone 18 系列一同登場,卻可能推遲到 10 - 11 月發售,這種 “錯峯發佈” 和 2017 年 iPhone X 如出一轍。當時 iPhone X 因 Face ID 產能問題延後上市,最終成了蘋果史上保值率最高的機型之一。這次摺疊屏或許會複製這種策略,用稀缺性維持高價。

從行業視角看,蘋果顯然在走 “差異化路線”。別家都在比拼屏幕摺痕和攝像頭參數時,它直擊用戶對摺疊屏 “厚重、易壞、價高” 的三大痛點。鈦合金機身解決耐用性,超薄設計提升便攜性,至於價格,從來就不是蘋果的主要顧慮 —— 畢竟願意爲 “嚐鮮” 買單的果粉大有人在。

但普通消費者更該清醒:摺疊屏至今仍是 “小衆玩具”。即便蘋果把厚度做到極致,摺疊屏的屏幕壽命、維修成本等問題仍未徹底解決。有數據顯示,主流摺疊屏的維修費用普遍超過新機半價,一旦外屏碎裂,換屏費可能夠買部中端機。這也是爲什麼 “備用機黨” 更建議等第二代機型,技術成熟度會高很多。

蘋果這次押注的,其實是摺疊屏的 “大衆化潛力”。通過 iPhone Air 試水輕薄設計,再用鈦合金降低用戶對摺疊屏 “脆弱感” 的顧慮,一步步培養消費習慣。就像當年 iPhone X 普及全面屏,或許三年後再看,今天這款 1.4 萬的摺疊屏,正是蘋果改寫規則的開始。

現在問題來了:你願意爲這塊 “超薄鈦合金摺疊屏” 支付 1.4 萬嗎?還是覺得摺疊屏至今仍是智商稅?來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