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扫盲】一文带你从零开始认识电脑八大件

这是一篇小白科普文啊,如你是大佬可以直接移步到评论区,留下宝贵的经验建议。全文近五千字,码字不易,感谢点赞关注。如有错误或者遗漏望见谅,希望能在评论区补充指正。

本期文章目的就是带大家认识电脑的组成部分,八大件到底都有什么,有什么用,简单介绍关键的参数,希望对大家使用,选购电脑有一定的帮助。篇幅有限,每个部分不会介绍的过于详细,本篇作为我的电脑扫盲第一期,提前画饼后面我会详细出单期。

1. 中央处理器 (CPU)

CPU是电脑的核心,相当于人的大脑,整个电脑的运行处理都靠它负责执行所有计算、处理指令、指挥其他部件工作。它通常是一块小小的、方方的芯片,正常情况下是安装在主板上,并且上面可能还压着一个散热器,所以你是看不到它的。

关键指标:

核心数: 可以想象成有几个人在同时工作。理论上核心越多,同时处理多任务的能力越强,比如你要一边打游戏一边开直播就需要至少8核的芯片来完成这项任务。但是对于打游戏来说,核心越多不一定会更强,具体还要涉及到游戏软件的多核心优化问题,很可能出现名场面“一核有难,九核围观”。

频率 : 可以理解为CPU这颗“小脑瓜”思考的速度有多快。频率越高,处理单个任务的速度通常越快。

常见品牌: 英特尔 、AMD 。

主板 (Motherboard)

顾名思义它一块板子,通常是安装在机箱里的最大一块电路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插槽、接口和线路。 它相当于人体躯干,把所有其他部件连接到了一起,CPU、内存、显卡、硬盘、电源等都要插在它上面或者连接到它上面。它负责让所有部件之间能够顺畅地“对话”和传输数据、电力。

关键点:

买什么主板还要看它支持什么型号的CPU,这主要是因为 英特尔 和AMD 的CPU接口不同,导致主板插槽类型也不同。

芯片组:它是控制主板的核心芯片,不同的芯片组支持的内存类型频率、pcie通道数量、IO接口数量类型都不尽相同,选购时要仔细考虑是否有特定的需求。如果你要压缩装机成本的话,丐一点的主板可能更适合。

还有一个重点,主板根据尺寸大小划分为ATX(标准大板)、 M-ATX(紧凑型) M-ITX(迷你板)、 E-ATX(加强大板)四个不同的类型,需要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主流为ATX和 M-ATX。

常见品牌: 华硕ASUS、技嘉GIGABYTE、微星msi、七彩虹Colorful、华擎ASRock、映泰BIOSTAR等。

内存 (RAM)

当电脑运行程序或游戏时,需要处理的数据会先快速加载到内存里,让CPU能立刻拿到并处理。CPU如果是一个干活的人,内存就相当于是一个工作台,内存越大,这个工作台就越大越宽敞,能同时放下的东西就越多,干活的人就能更快完成工作,电脑运行多个程序或大型软件就越流畅,不容易卡顿。

内存它一般是一根或几根长条形的电路板内存条,插在主板的专用插槽上。现在基本上很少看到是直接裸露电路板的内存条了,这种称为裸条。因为内存条的性能和容量不断增加,发热量也随之提高,裸条的散热已经不能满足内存条正常工作,需要外加被动散热片,也就是马甲条。在马甲条的基础上还有加装灯带装饰的称之为灯条。

关键点:

DDR技术:

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DDR技术,也就是DDR5,都2025年了DDR4已经开始走向了淘汰,最后的价格也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目前是全面DDR5的时代,AMD 9000系开始只支持DDR5,D5的频率性能更好,所以现在装机还是优先考虑DDR5。

内存频率:

频率表示内存每秒传输数据的次数,单位为MHz或MT/s(百万次/秒)。频率越高,带宽越大(带宽=频率×位宽/8),性能越强。例如,DDR5-4800的带宽比DDR4-3200高50%,但实际体验还需结合时序优化,看后面时序介绍。高频内存对游戏、视频编辑等大带宽任务提升明显,但需考虑主板和CPU是否支持。

内存容量:

现在主流装机都是建议16GB起步,玩游戏、做设计建议32GB或更高。这里涉及一个双通道问题,使用两根同容量、同频率的内存条,会将带宽翻倍,提升数据吞吐量,从而使得游戏帧率更稳定,如果没有独显还能让你的核显性能提升。如果你的旧电脑是单内存的话,暂时最有效的提高电脑性能的办法就是加装双通道内存条。

内存时序:

外行看频率,内行看时序,内存时序是衡量内存响应速度的重要参数,通常以一组数字表示(如CL16-18-18-36),其中CL最为关键,代表内存从接收指令到输出数据的延迟周期数。时序越低,延迟越小,响应越快,但高频率内存往往需要放宽时序以保持稳定。例如,DDR5-8800 CL42的绝对延迟(42/8800MHz≈4.77ns)可能优于DDR4-3200 CL16(16/3200MHz=5ns)。时序与频率共同决定内存的实际性能,需根据应用场景平衡二者关系。

内存颗粒:

内存颗粒是内存条的核心元件,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写,其品质直接影响内存的性能、稳定性和超频潜力。常见的颗粒类型有原厂颗粒如三星B-Die、海力士CJR/DJR、美光E-Die和降级片,白片和黑片。优质颗粒通常具备更低的时序、更高的超频能力,而劣质颗粒可能导致蓝屏或性能缩水。颗粒的筛选和体质有好有坏,比如特挑颗粒就是高端内存贵的主要因素。

常见品牌: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镁光(Micron),英睿达(Crucial),金士顿(Kingston),海盗船(Corsair),芝奇(G.Skill),威刚(ADATA),金百达(KINSTON),光威(Gloway),科赋(KLEVV)

4. 硬盘/固态硬盘 (HDD/SSD)

硬盘就是存储数据的设备。传统的是机械硬盘 (HDD),里面有转动的磁盘和磁头,像个小型唱片机。现在主流是固态硬盘 (SSD),没有机械部件,更像一个大号U盘。硬盘它就相当于是电脑的永久仓库,你的操作系统、安装的软件、下载的小电影、拍的照片、写的文档,都能长期保存在这里。即使是电脑关机,或者把硬盘拆下来,数据也不会丢失。

关键点:

SSD:也就是固态硬盘,是一种用闪存芯片存储数据的硬盘,相比机械硬盘速度更快、更安静且抗震。固态硬盘根据接口不同还要也分很多种类出来,我这里介绍几个常见接口的固态硬盘。

SATA接口 SSD采用传统SATA接口,速度约550MB/s,SATA目前只是适合没有M.2接口的老电脑升级使用。

M.2接口 SSD体积更小,采用M.2接口(NGFF标准),直接插在主板上,无需数据线。它分为SATA协议(速度约550MB/s)和NVMe协议(通过PCIe通道,速度可达3500MB/s至7000MB/s以上)。NVMe版本性能更强,适合系统盘、游戏或大型软件加载。选购时需注意主板支持的接口类型数量和PCIe协议是几代,并根据情况考虑是否搭配散热片来避免硬盘过热降速。

HDD :也就是常说的机械硬盘,它是一种使用磁性碟片存储数据的传统硬盘,通过磁头读写数据,容量大且价格低,但速度较慢,大约100-200MB/s,且怕震动、噪音明显。适合作为仓库盘存放大量文件,或对速度要求不高的场景。常见接口为SATA,主流转速有5400RPM和性能稍强的7200RPM。 装机时候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大容量需求,是否需要进行文件数据备份,或者是保存大量的电影等,如果有,HDD 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装机推荐至少一块 SSD 作为系统盘,再根据需要配一块大容量 HDD 存资料。

常见品牌:

HDD机械硬盘品牌

西部数据(WD),希捷(Seagate),东芝(Toshiba)

SSD固态硬盘品牌

三星(Samsung),西部数据(WD),铠侠(Kioxia,原东芝),致态(ZhiTai,长江存储),金士顿(Kingston),英睿达(Crucial,美光旗下),闪迪(SanDisk,被WD收购)

5. 显卡 (GPU )

显卡,通常说的是带有一块独立的电路板的独立显卡,插在主板上,通常体积较大,自带风扇。那为什么没有显卡的电脑也能运行,是因为核显,有一些CPU在内部集成了一块性能较弱的显卡。

显卡它干啥的? 它是专门负责处理图像和视频相关的计算!把CPU处理好的数据转换成你能在显示器上看到的画面。玩游戏、看高清视频、做视频剪辑、3D设计渲染,都需要强大的显卡。

关键点:

CUDA 核心(NVIDIA)/ 流处理器(AMD):数量越多,并行计算能力越强。

显存(VRAM):

容量:影响高分辨率纹理和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如 8GB/12GB/24GB)。

类型:GDDR6/GDDR6X(主流)、HBM(高端专业卡),速度依次递增。

位宽:显存与 GPU 的数据通道宽度(128-bit/256-bit/384-bit),位宽越大带宽越高。

散热系统:

同样型号同一品牌由于定位不同,散热规格也是有差异,要看风冷(双风扇/三风扇)、水冷(高端型号)或均热板设计。散热能力直接影响 GPU 的持续性能,也就是所说的丐卡和旗舰卡的区别之一。

到了买A卡还是买N卡的环节了,我的建议是只打游戏不在乎光追,A卡性价比很高。如果有兼顾生产力需求,就N卡。具体还是看你需求和预算,没钱A卡,有钱N卡现阶段是这样的。

英伟达 (NVIDIA )、AMD 、英特尔、摩尔线程

常见品牌:华硕(ASUS)、微星(MSI)、技嘉(GIGABYTE)、七彩虹(Colorful)、影驰(GALAXY)、讯景(XFX)、索泰(ZOTAC)、蓝宝石(SAPPHIRE)、铭瑄(MAXSUN)、耕升(GAINWARD)、瀚铠(VASTARMOR)、盈通等

6. 电源 (PSU)

一个方方的铁盒子,安装在机箱里,通常靠后靠下位置。有一大把电线伸出来。它干啥? 把家里插座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电脑内部各部件需要的稳定直流电(如12V, 5V, 3.3V)。它是整个电脑的能量来源!

关键指标:

额定功率: 电源能提供的最大功率。要根据你选的CPU、显卡等部件的耗电量来选择合适的功率。功率不足会导致电脑不稳定甚至损坏部件!

计算方法,根据CPU、显卡、主板等硬件的功耗(TDP)计算总功耗,预留20%~30%余量即可。

80 PLUS认证

反映电源转化效率,也就是省电能力,有白牌、铜牌、银牌、金牌之分,等级越高越节能。

ATX3.0和ATX3.1

他们都是为了满足供电需求,同时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主要是增加了瞬时峰值功率。小白记住现在买电源找带有ATX3.1。

常见品牌:海韵、海盗船、振华、酷冷至尊、九州风神、微星、Thermaltake等。

7 散热器 (Cooler)

通常指 CPU散热器,常见的有风冷和水冷。显卡和电源也自带散热风扇。它是干啥的?电脑工作时,CPU等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散热器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热量快速带走,防止部件过热烧坏或降频。

风冷散热器:

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价格便宜,利用散热底座直接接触CPU导热。按照结构类型分为下压式,单塔单风扇,双塔双风扇。,散热效果依次增强,同时散热器的尺寸也是依次增大。

需要注意的是体积庞大的散热器可能纯在可能遮挡内存问题,如很多马甲条尺寸也比较大,选购时注意看散热器是否有内存避让。再一个是机箱限高问题,要结合机箱高度选配散热器,避免散热器顶到机箱。最后由于一些顶级的CPU散热要求大,风冷的极限散热能力弱,不能胜任,则需要选择水冷。

水冷散热器:

散热高效,颜值担当更高。按照结构分为一体式水冷和分体式水冷。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一体式水冷,它是出厂密封,不需要维护的。而分体式水冷的优点是可以自定义水路,性能更强,属于发烧友的进阶。

按照冷排尺寸,分为120mm单风扇,适合小型ITX机箱。

240mm双风扇适合M-ATX海景房等小机箱。

360mm三风扇适合ATX/E-ATX机箱。

420mm 14cm三风扇适合全塔机箱。

水冷一大缺点就是,有漏液风险,可能损坏硬件,选购时候要找支持理赔的品牌。一般水冷寿命也是有限的,后期效能会下降。

常见品牌:九州风神(DEEPCOOL)、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利民(Thermalright)、瓦尔基里(VALKYRIE)、猫头鹰(Noctua)、乔思伯(JONSBO)、华硕(ROG)等

8. 机箱 (Case)

机箱其实是我们最直接接触的电脑部件,因为这个金属的大箱子,把电脑的所有的配件都装到了里面。有的人可能觉得机箱不重要,不影响电脑性能,这确实是对的,但是机箱是给所有内部部件提供一个安身之所,保护它们免受灰尘、碰撞的伤害。同时,好的机箱也注重有散热和美观。

机箱根据尺寸分为全塔、中塔、紧凑中塔、ITX机箱。尺寸依次递减,根据你的空间大小,使用需求选择适合的机箱。

除了上面介绍的传统机箱外,还有现在最受欢迎的海景房机箱类型,颜值独一档,价格相对传统机箱偏高,散热效果稍差,但是颜值即实力。

常见品牌:先马(Sama)、联力(Lian Li)、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恩杰(NZXT)、乔思伯(JONSBO)、爱国者(aigo)、航嘉(Huntkey)、金河田(GOLDENFIELD)、曜越(Thermaltake)、 美商海盗船(CORSAIR)等

9,RGB

众所周知RGB能让电脑整机性能提升50%,那么RGB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环。

具体实现方法,可以从电脑配件选择上入手,比如最基本的机箱风扇可选择ARGB风扇。第二个就是加装RGB配件,比如增加灯条灯带显示屏,

真实的是RGB对性能提升为0%,但是对整机增加大约5%~10%的功耗。

给小白的小建议:

组装电脑就是把这八大件按照兼容性要求挑选好,然后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的过程。这个选购搭配的过程就是乐趣无穷的!

好了篇幅有限,现在,你对电脑内部的“八大金刚”是不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下次再听到别人聊CPU、显卡、内存时,你也能自信地加入讨论啦!现在,你想自己动手装一台吗?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