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酷态科、紫米、小米什么关系?25年充电宝有哪些头部品牌

大家好!我是高桥。

今年6月份罗马仕充电宝爆燃事件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罗马仕早些年作为家喻户晓的存在,造成如今这种局面挺让人唏嘘的。

罗马仕暴雷后我相信肯定有人不知道充电宝还有哪些头部品牌能买,下面就让小高来给大家简单科普下: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主要根据品牌知名度关系上榜与否,未列出的也请见谅。

● 小米:小米在2013年推出首款充电宝,该充电宝在当年出货量突破了1000万只。后续小米在充电宝产品上不断迭代,到现如今在国内市场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 华为:华为大家知道更多的可能是移动穿戴设备、通信以及智能驾驶,华为在移动电源上起步较晚,2021年底才开始进军移动电源市场,背靠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经过几年发展充电宝产品线在不断丰富。

● 紫米(酷态科):准确来说是江苏紫米(ZMI),因为还有家深圳紫米也是做充电器、充电宝、数据线这类产品。江苏紫米作为小米生态链最早期投资的企业之一,在2013年主要负责研发小米移动电源及相关配件,2015年推出了首款ZMI充电宝,直到2021年被小米全资收购,成为小米全资子公司。

2022年因战略调整,网传“紫米解散和裁员”的传闻被紫米ZMI发布声明澄清,并表示原紫米ZMI品牌将致力于高端智能手机配件、无线蓝牙耳机以及智能硬件的研发与制造,在此之后移动电源产品业务将转移至由ZMI核心团队打造的小米生态链品牌CUKTECH旗下。

● 酷态科:南京酷科在2016年成立,先后获得小米、江苏紫米电子、顺为等资本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为小米、ZMI品牌打造单口、双口、多口充电器产品。2022年因战略调整,原ZMI核心团队加入酷态科,推出自有品牌。2023年酷态科正式进军移动电源、充电器、储能、光伏等领域,并发布一系列旗舰级产品,同年7月底,正式公布其中文名“酷态科”。

酷态科和Anker一样深耕GaN(氮化镓)快充技术,同时依托紫米核心团队带来的成熟品控体系和小米生态链的制造资源为其提供标准化生产保障。

● Anker:我知道Anker是因为他家的氮化镓充电头,其实Anker一开始主要靠贴牌售卖笔记本电脑电池进入市场的,2012年随着智能手机开始爆火,转行做手机3C配件和充电宝产品,2014年针对女性的口红状充电宝成为品牌首款销量破百万的产品。现在Anker已经是全球化高端品牌首选,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二,氮化镓技术和航空级安全标准出名。

● 绿联:绿联一开始主要做数据线等数码配件,产品面比上面(除了华为小米)几家做的都要广,2017年绿联推出首款移动电源开始布局充电宝业务,主打实用性价比高。

以上就是2025年几家充电宝头部品牌,这下大家买充电宝应该知道有哪些品牌了吧。

我的充电宝

我目前手里有一个2019年买的小米10000毫安时无线充电宝,当时这款充电宝支持18w的PD快充还支持无线充电,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主流,谁知道这几年充电功率发展的这么迅猛,充电宝都支持最高120w的充电功率,这放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你会发现随着充电功率的提升,充电宝发展方向较之前也有所不同。在19年的时候无线充电还算得上比较少有、新颖的充电方式,不然也不会有充电宝支持,但过了这么久无线充电技术为什么没发展起来?原因是一有能量损耗,二是有线充电功率甩它好几条街,充电功率的提升才能给用户带来效率上的提升,现在市面上无线充电功率普遍15w左右,最高能做到25w,这功率和有线没法比。

苹果这边挤牙膏挤了这么多年到今年17系列有线才做到40w快充,外加它的magesafe生态支持无线充电,所以无线充电宝在苹果这边有市场,但功率也只做到了最高20w。

说了这么多也算是科普吧,只想告诉大家目前充电宝发展方向还是以有线高功率为主,控制好发热的同时堆叠能量密度缩小体积提高便携性

小米的这款无线充电宝我已经近一年多没用了,因为它满电情况下给手机充电总是需要按开关,不然充一会就停了,让人很恼火,另外苹果手机补电太慢导致出远门必须得带充电宝,所以我最近入手了酷态科的15Air来缓解我的电量焦虑。

简单聊聊外观

我只能说氮化镓技术给充电宝这个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看看我当年10000毫安时的小米充电宝和这15000毫安时的酷态科15Air,电池容量增加了5000毫安时体积却变小了,而且酷态科15Air能量密度提高了重量却和小米充电宝差不多重,当然以上不仅有氮化镓技术的功劳还有碳硅负极电池的加持才能带来小体积大容量的提升。

15Air和15号电能柱在名称上虽然多了Air,但二者外观方面区别还是挺大的。15Air长132.1mm、宽72mm、高21mm,和我iphone13pro比短了一小截,宽度一样,厚度略厚一点,上周末出门带着它随身补电一点压力都没,体积不大、300g的重量非常便携

背面包括四周都是ABS材质,背面做了大面积的防滑处理,耐磨防滑拉满;PC材质的正面有四分之三做了磨砂的亮银色设计,手感挺好质感也不错,但耐磨性肯定不及背部,长时间使用下来难免会出现划痕。

现在充电宝也和键盘一样开始上TFT彩屏了,15Air这块TFT彩屏要比15号电能柱的要大,显示的信息更多,个人觉得充电宝上屏幕无非就是让充电功率包括电量显示更直观,屏幕大小是次要的,只要把信息显示全就没问题。

这块彩屏点亮默认显示电量剩余百分比以及A口两个C口充放电功率,充电时能显示补满电剩余时间;放电时显示三个口的功率,通过侧边按钮还能实现以下功能:

  •  A口和C口详细的充放电电压和电流

  • 设置C1口的充放电输入/输出方向,防止反向充电

  • 设置屏幕常亮以及屏幕倒转

  • 温度报警提示

聊聊充电功率

15Air定位卡片式充电宝,兼容PD、PPS、QC、小米快充、华为SCP22.5W、UFCS融合快充等多种协议,15000毫安时的电池容量和自家的15、15ultra电能柱比要略逊一筹,但充电功率依旧强悍。

随包装附带一根支持6A 240w的C to C数据线,多口支持最高100w的输出,同时自己补能搭配高功率快充头也能做到100w自充,10分钟就可以补能23%;单口最高90w,对小米全系直接单口拉满同时向下多档位兼容,15Air还支持涓流充电,对手环、手表、蓝牙耳机这些穿戴设备也兼容到了。

聊聊实际体验

iphone13pro的20w PD快充充到80%用了约1小时,从80%充到100%因为降功率用了约30分钟;我的荣耀V40轻奢版虽然最高支持66w超级快充,但受华为SCP 私有协议限制,15Air很难触发66W峰值功率,充满用了约50分钟;ipad2020受苹果2.4A协议限制,充电功率仅有12w,充到80%用了两个多小时。

用65w的氮化镓充电头搭配自带的6A线自充,15Air从0到100%用了约一小时多一点。C口也支持笔记本最高65w的快充,不过我笔记本还是DC口充电,所以就没法给大家测了。

整个测试下来15Air外壳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仅充电口和彩屏温度略微高点,这么高功率充放电情况下温度能做到这样还是挺牛的,足见其在导热材料和散热上下了很足的功夫。

最后,如果您正在选购一款3C认证能带上飞机且价格200左右的充电宝,不妨看看酷态科的10PLUS、15号电能柱、15Air。电池容量15号电能柱为2w毫安时,10PLUS和15Air均为1.5w毫安时,10PLUS、15号电能柱均支持单口小米系120w满血快充,15Air没那么激进,做到了各品牌雨露均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购。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