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酷態科、紫米、小米什麼關係?25年充電寶有哪些頭部品牌

大家好!我是高橋。

今年6月份羅馬仕充電寶爆燃事件想必大家都還有印象,羅馬仕早些年作爲家喻戶曉的存在,造成如今這種局面挺讓人唏噓的。

羅馬仕暴雷後我相信肯定有人不知道充電寶還有哪些頭部品牌能買,下面就讓小高來給大家簡單科普下: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主要根據品牌知名度關係上榜與否,未列出的也請見諒。

● 小米:小米在2013年推出首款充電寶,該充電寶在當年出貨量突破了1000萬隻。後續小米在充電寶產品上不斷迭代,到現如今在國內市場已經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和佔有率。

● 華爲:華爲大家知道更多的可能是移動穿戴設備、通信以及智能駕駛,華爲在移動電源上起步較晚,2021年底纔開始進軍移動電源市場,背靠自身雄厚的技術實力,經過幾年發展充電寶產品線在不斷豐富。

● 紫米(酷態科):準確來說是江蘇紫米(ZMI),因爲還有家深圳紫米也是做充電器、充電寶、數據線這類產品。江蘇紫米作爲小米生態鏈最早期投資的企業之一,在2013年主要負責研發小米移動電源及相關配件,2015年推出了首款ZMI充電寶,直到2021年被小米全資收購,成爲小米全資子公司。

2022年因戰略調整,網傳“紫米解散和裁員”的傳聞被紫米ZMI發佈聲明澄清,並表示原紫米ZMI品牌將致力於高端智能手機配件、無線藍牙耳機以及智能硬件的研發與製造,在此之後移動電源產品業務將轉移至由ZMI核心團隊打造的小米生態鏈品牌CUKTECH旗下。

● 酷態科:南京酷科在2016年成立,先後獲得小米、江蘇紫米電子、順爲等資本投資,成爲小米生態鏈企業,爲小米、ZMI品牌打造單口、雙口、多口充電器產品。2022年因戰略調整,原ZMI核心團隊加入酷態科,推出自有品牌。2023年酷態科正式進軍移動電源、充電器、儲能、光伏等領域,併發布一系列旗艦級產品,同年7月底,正式公佈其中文名“酷態科”。

酷態科和Anker一樣深耕GaN(氮化鎵)快充技術,同時依託紫米核心團隊帶來的成熟品控體系和小米生態鏈的製造資源爲其提供標準化生產保障。

● Anker:我知道Anker是因爲他家的氮化鎵充電頭,其實Anker一開始主要靠貼牌售賣筆記本電腦電池進入市場的,2012年隨着智能手機開始爆火,轉行做手機3C配件和充電寶產品,2014年針對女性的口紅狀充電寶成爲品牌首款銷量破百萬的產品。現在Anker已經是全球化高端品牌首選,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二,氮化鎵技術和航空級安全標準出名。

● 綠聯:綠聯一開始主要做數據線等數碼配件,產品面比上面(除了華爲小米)幾家做的都要廣,2017年綠聯推出首款移動電源開始佈局充電寶業務,主打實用性價比高。

以上就是2025年幾家充電寶頭部品牌,這下大家買充電寶應該知道有哪些品牌了吧。

我的充電寶

我目前手裏有一個2019年買的小米10000毫安時無線充電寶,當時這款充電寶支持18w的PD快充還支持無線充電,在那個年代算得上是主流,誰知道這幾年充電功率發展的這麼迅猛,充電寶都支持最高120w的充電功率,這放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還有你會發現隨着充電功率的提升,充電寶發展方向較之前也有所不同。在19年的時候無線充電還算得上比較少有、新穎的充電方式,不然也不會有充電寶支持,但過了這麼久無線充電技術爲什麼沒發展起來?原因是一有能量損耗,二是有線充電功率甩它好幾條街,充電功率的提升才能給用戶帶來效率上的提升,現在市面上無線充電功率普遍15w左右,最高能做到25w,這功率和有線沒法比。

蘋果這邊擠牙膏擠了這麼多年到今年17系列有線才做到40w快充,外加它的magesafe生態支持無線充電,所以無線充電寶在蘋果這邊有市場,但功率也只做到了最高20w。

說了這麼多也算是科普吧,只想告訴大家目前充電寶發展方向還是以有線高功率爲主,控制好發熱的同時堆疊能量密度縮小體積提高便攜性

小米的這款無線充電寶我已經近一年多沒用了,因爲它滿電情況下給手機充電總是需要按開關,不然充一會就停了,讓人很惱火,另外蘋果手機補電太慢導致出遠門必須得帶充電寶,所以我最近入手了酷態科的15Air來緩解我的電量焦慮。

簡單聊聊外觀

我只能說氮化鎵技術給充電寶這個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看看我當年10000毫安時的小米充電寶和這15000毫安時的酷態科15Air,電池容量增加了5000毫安時體積卻變小了,而且酷態科15Air能量密度提高了重量卻和小米充電寶差不多重,當然以上不僅有氮化鎵技術的功勞還有碳硅負極電池的加持才能帶來小體積大容量的提升。

15Air和15號電能柱在名稱上雖然多了Air,但二者外觀方面區別還是挺大的。15Air長132.1mm、寬72mm、高21mm,和我iphone13pro比短了一小截,寬度一樣,厚度略厚一點,上週末出門帶着它隨身補電一點壓力都沒,體積不大、300g的重量非常便攜

背面包括四周都是ABS材質,背面做了大面積的防滑處理,耐磨防滑拉滿;PC材質的正面有四分之三做了磨砂的亮銀色設計,手感挺好質感也不錯,但耐磨性肯定不及背部,長時間使用下來難免會出現劃痕。

現在充電寶也和鍵盤一樣開始上TFT彩屏了,15Air這塊TFT彩屏要比15號電能柱的要大,顯示的信息更多,個人覺得充電寶上屏幕無非就是讓充電功率包括電量顯示更直觀,屏幕大小是次要的,只要把信息顯示全就沒問題。

這塊彩屏點亮默認顯示電量剩餘百分比以及A口兩個C口充放電功率,充電時能顯示補滿電剩餘時間;放電時顯示三個口的功率,通過側邊按鈕還能實現以下功能:

  •  A口和C口詳細的充放電電壓和電流

  • 設置C1口的充放電輸入/輸出方向,防止反向充電

  • 設置屏幕常亮以及屏幕倒轉

  • 溫度報警提示

聊聊充電功率

15Air定位卡片式充電寶,兼容PD、PPS、QC、小米快充、華爲SCP22.5W、UFCS融合快充等多種協議,15000毫安時的電池容量和自家的15、15ultra電能柱比要略遜一籌,但充電功率依舊強悍。

隨包裝附帶一根支持6A 240w的C to C數據線,多口支持最高100w的輸出,同時自己補能搭配高功率快充頭也能做到100w自充,10分鐘就可以補能23%;單口最高90w,對小米全系直接單口拉滿同時向下多檔位兼容,15Air還支持涓流充電,對手環、手錶、藍牙耳機這些穿戴設備也兼容到了。

聊聊實際體驗

iphone13pro的20w PD快充充到80%用了約1小時,從80%充到100%因爲降功率用了約30分鐘;我的榮耀V40輕奢版雖然最高支持66w超級快充,但受華爲SCP 私有協議限制,15Air很難觸發66W峯值功率,充滿用了約50分鐘;ipad2020受蘋果2.4A協議限制,充電功率僅有12w,充到80%用了兩個多小時。

用65w的氮化鎵充電頭搭配自帶的6A線自充,15Air從0到100%用了約一小時多一點。C口也支持筆記本最高65w的快充,不過我筆記本還是DC口充電,所以就沒法給大家測了。

整個測試下來15Air外殼溫度和人體溫度差不多,僅充電口和彩屏溫度略微高點,這麼高功率充放電情況下溫度能做到這樣還是挺牛的,足見其在導熱材料和散熱上下了很足的功夫。

最後,如果您正在選購一款3C認證能帶上飛機且價格200左右的充電寶,不妨看看酷態科的10PLUS、15號電能柱、15Air。電池容量15號電能柱爲2w毫安時,10PLUS和15Air均爲1.5w毫安時,10PLUS、15號電能柱均支持單口小米系120w滿血快充,15Air沒那麼激進,做到了各品牌雨露均霑,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購。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