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钢铁侠”、“火箭男孩”、“太空凯伦”、“马一龙”……当你听到这一连串离谱又贴切的外号,脑子里是否会出现一个全球顶流的名字——埃隆·马斯克。
虽然过气了。
在之前,他的一言一行都能让股市震荡、让网友疯狂、让传统车企失眠。但你以为他的发家史是那种“车库创业、白手起家、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爽文模板?那怎么可能。
在1971年,他出生在南比勒陀利亚一个富裕的白人家庭。老爹埃罗尔·马斯克,是个英荷混血的机电工程师,后来转行成了地产开发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甚至在赞比亚还拥有一座翡翠矿的股份,虽然后来全部辟谣什么也没有,但还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家里绝对有钱,富可敌国谈不上,超越绝大多数人是轻轻松松。
所以,马斯克的童年大概率是在大别野里度过的,家里有泳池、有佣人,出门有豪车。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而他很小就展现出自己极客的一面,沉迷编程和科幻。12岁那年,他把自己写的一个太空游戏Blastar的代码卖了500美元——这事经常被拿来证明他的天才,但要我说,在80年代,一个南非小孩能接触到昂贵的电脑,你是不是应该先想想为什么。所以下次再有人说马斯克是白手起家,给他个大逼兜。
当然,他的童年时期并不全是阳光。父母离婚,他在学校因为性格内向古怪被霸凌,甚至被打到住院。这些经历或许塑造了他日后能忍耐与无视他人的目光,但并没有改变他“富二代”的物质起点。
关键的“第一桶金”来了。
1995年,24岁的马斯克和他弟弟金博尔一起准备进军互联网创业大潮。启动资金哪来的?据说是老爹埃罗尔慷慨地掏了两万多美元,有说2.3有说2.8。
用2.8来算吧,1995年的美元汇率大约8.35,在当时折合人民币大概23万?想想当时的购买力。这绝绝对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攒不下来的启动资金,甚至很多人退休也就这个数了。
两人立刻用这笔钱创立了Zip2。这公司是干嘛的?简单说,就是个“原始版大众点评+百度地图”,为企业提供线上黄页和地图导航服务。想法在当时超前的,但创业过程依然艰苦,马斯克也确实拼,晚上就睡在办公室沙发,跑去洗免费澡。
重点在于,他有“试错”的资本。失败了怎么办?没关系,回家不至于饿死,甚至还能再搞点钱。这种来自家庭财务的安全网,是无数真正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无法想象的奢侈品。
4年后,康柏公司以3.07亿美元现金+股票的天价,收购了Zip2。马斯克作为最大股东,分到了2200万美元。
注意,这是1999年的2200万美元。
巨款到手,一般人可能立马退休享受生活了。但马斯克立刻把这笔钱几乎全部砸进了下一个创业项目——X。com。这是一个在线金融支付公司,后来演变成了我们熟悉的PayPal,现在依旧在使用,银联外网买游戏汇率自动转换。
在PayPal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马斯克展现了他独特的战略眼光,但他的管理理念使他和另一位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理念冲突最终以“宫斗”告终。2000年,趁马斯克在外度蜜月,公司内部发动“政变”,彼得·蒂尔上台,马斯克被架空,如此草率的“被踢出局”。
然而,命运无常。2002年,eBay以1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PayPal。作为仍持有11.7%股份的大股东,马斯克再次躺赚,税后入手1.8亿美元。
这下,马斯克是真正的、彻底的、实现阶级飞跃的财务自由。
至此,他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两次创业,两次成功出售,套现近2亿美元。
手握近2亿巨款,年仅31岁的马斯克成了硅谷最耀眼的钻石王老五之一。正常人会干嘛?买游艇、买别墅、环游世界、投资点稳赚不赔的生意,享受人生
可他并没有选择成为一个快乐的天使投资人,而是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他把所有钱,全部砸向了两个当时看来纯属“骗投资人傻钱”的离谱项目:
造火箭,造电车。
他脑子里想的不是地球上的俗物,而是星辰大海。他童年的梦想、他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人工智能威胁、能源危机),所以他要亲自下场,用这笔“私房钱”去解决人类的终极问题。
首先,他跑去了俄罗斯,想买几枚便宜的洲际导弹(Dnepr),用来发射他的老鼠植物太空舱(项目叫“火星绿洲”),给火星来点绿色。结果毛子军官把他当冤大头,坐地起价,还嘲笑他“小孩,你没钱玩什么火箭”。
马斯克愤然离席,在回国的飞机上,他掏出一张Excel表,噼里啪啦一算——老子自己造火箭,都比买你们的便宜!
于是在2002年,SpaceX成立了。
几乎同时,他看中了一个做电动跑车的初创项目(AC Propulsion),觉得这玩意儿是未来。他本想投资,但对方管理层躺平摆烂,毫无野心。马斯克看不上他们,于是在2004年领投了另一家类似但更有潜力的公司——特斯拉(Tesla Motors),并亲自出任董事长。
他还自己掏钱投资了堂兄弟的太阳能公司(SolarCity),想搞新能源闭环。
消息传出,硅谷投资圈和航天界的老登们全都笑疯了。
“这PayPal的暴发户疯了?火箭是阿波罗时代国家举国之力才能玩的东西,你一个私企想搞?”
“电动车?哈哈哈,那不就是高尔夫球场用的玩具吗?”
“典型的互联网新贵,人傻钱多,烧完就清醒了。”
尤其是SpaceX,早期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烟花秀。他们在加州的霍桑市一个旧仓库里,开始捣鼓自己的火箭发动机和箭体。马斯克的口号是“便宜,可靠,快速迭代”。他们从最小的“猎鹰1号”火箭开始搞起。
2006年3月24日,猎鹰1号首飞。点火25秒后,燃料泄漏,发动机起火,炸了。
2007年3月21日,第二次发射。火箭成功爬升了5分钟,然后开始疯狂旋转,最终解体。又炸了。
2008年8月2日,第三次发射。这次一级分离顺利,但二级火箭在分离时意外碰撞,再次失败。又双叒炸了!
三次爆炸,几乎烧光了马斯克投入的1亿多美元。
同时,特斯拉也深陷泥潭。第一款产品Roadster跑车成本失控,研发费用飙上天,公司濒临破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融资渠道彻底关闭。
马斯克走到了人生最黑暗的边缘。他变卖了自己的迈凯伦F1跑车和其他财产,把最后一点家底全都押了上去,甚至需要向朋友借钱付房租。媒体们已经准备好了“硅谷最大骗子”的讣告,就等着第四次发射失败,然后给他和他的公司们钉上最后一颗棺材钉。
全世界都在等着看他笑话。
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
这是SpaceX最后的机会,也是马斯克最后的机会。火箭点火,升空,第一级分离……第二级点火……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当火箭最终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时,控制中心陷入了彻底的疯狂。他们成功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由私人公司研发的液态燃料火箭成功入轨!
很快,NASA的订单来了,价值16亿美元,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服务。特斯拉也终于在圣诞前夜惊险完成融资,活了下来。
马斯克,一度被所有人嘲笑的“硅谷小丑”,用一次近乎自杀式的豪赌,把自己从地狱边缘拉了回来。
从此,SpaceX一路开挂:
“猎鹰9号”火箭实现可回收复用,发射成本断崖式下跌,把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卷成了白菜价。
“龙”飞船成功为国际空间站送货,后又实现载人飞行。
“星舰”(Starship)虽屡试屡炸,但“快速迭代、失败中进步”的理念,使马斯克向着移民火星的终极目标狂奔。
搞定了火箭的“上天”问题,马斯克在地面上的“堵车”问题也玩得风生水起。而特斯拉的崛起之路,相比SpaceX更像是在走钢丝,无数次游走在猝死的边缘。
时间拉回2004年,马斯克投资特斯拉并出任董事长时,公司还只是个PPT造车小作坊。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想造一款高性能电动跑车,打破人们对电动车“慢、丑、短”的刻板印象。
天才工程师JB·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的电池技术让马斯克看到了未来。马斯克一来就展现了极强的控制欲和他宏大的愿景,他不是要造一辆车,而是要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在2008年,第一辆Roadster终于交付。这车确不错,但也确实贵(10万美金起),小毛病很多,而且生产成本远高于售价,卖一辆亏一辆。公司现金流濒临枯竭,创始人艾伯哈德也被马斯克联手其他投资人赶出了公司。
这就是马斯克的风格:愿景宏大,执行铁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关键时刻,还是那场惊险的火箭融资救了命。同时,戴姆勒(奔驰母公司)用5000万美元买了特斯拉10%的股份,丰田又送了家旧工厂给他。这才让特斯拉喘过气来。
但真正的转折点,是2006年马斯克就公布的“宏图大师计划”(Master Plan):
1: 造一台昂贵的电动跑车(Roadster)。
2: 用赚到的钱,造一台更便宜的四门轿车(Model S)。
3: 再用赚到的钱,造一台大众负担得起的电动车(Model 3)。
4: 顺便提供太阳能发电产品。
你看,他早就把剧本写好了。
于是2012年,划时代的Model S发布了。这辆车彻底重新定义了电动车:超长续航、狂暴加速、全景天窗、巨大的中控屏、整车OTA升级……它不再是一个“环保工具”,而是一个比燃油车更性感、更智能、更好玩的“科技产品”。
媒体也一边倒的好评如潮,车主们疯狂追捧。特斯拉仿佛一夜之间封神,股价开始起飞。
但马斯克的“生产地狱”才出现了。为实现Model S的量产,特斯拉被逼成了“垂直整合狂魔”——自己建超级工厂(Gigafactory)、自己研发电池、自己造生产线、甚至自己造生产机器的机器。
因为传统的供应链和制造模式,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和速度。
在2017年,面向大众市场的Model 3发布,50万美元的预订订单像海啸一样涌来。这次,地狱模式升级了。为了实现周产5000辆的目标,马斯克直接睡在工厂地板子上,盯着生产线,开除不给力的高管,甚至搭建了临时帐篷生产线(GA4)。
那段时间,他情绪失控,在财报会议上骂分析师问题无聊,在推特上乱发消息惹来SEC(美国证监会)的调查和诉讼(最终达成和解,他交了2000万美元罚款,并辞去董事长职务)。所有人都觉得特斯拉要完蛋了,做空特斯拉成了华尔街最受欢迎的“财富密码”。
但他又一次扛过来了。Model 3的产能终于爬坡成功,并迅速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型之一。特斯拉实现了连续盈利,股价一飞冲天,最高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超过了所有传统车企之和。那些做空他的基金们亏得裤衩都不剩。
他不仅救活了特斯拉,更用一己之力,逼着全世界所有车企转型,全部跳进了电动车的浪潮里。堪称汽车界的“秦始皇”——统一了电动车天下的度量衡。
这个时候,对普通人来说,经营好SpaceX和特斯拉其中任何一家公司,都足以名留青史,享受人生了。
但马斯克的脑子显然是多线程的。他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赚钱,而是解决他认为的“人类生存风险”(Human Survival Risk)。于是,在两家巨头公司的间隙中,他又折腾出一堆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扯淡的副业(其实都是主业)。
2006年间,他创立了光伏发电企业太阳城公司。2015年,他联合创立了非盈利公司OpenAI,研究安全的人工智能技术。2016年,他创立了Neuralink,致力于开发脑机接口技术。
2018年12月,马斯克被评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2022年2月,他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6月,他获得2023年度世界航天奖。
2023年7月12日,马斯克宣布成立了xAI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他旗下的xAI团队推出了备受期待的AI大模型产品——Grok。
而在这期间,2022年中,马斯克做出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现改名为X)。
虽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批判马斯克是为了争夺对公共舆论场的控制权。但当时马斯克和特朗普站队,特朗普封号,从扎克伯格手上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他解封账号,后续就是竞选,不过也不重要了。
至于他的儿女双全这事没必要说了。
而马斯克的财富之路也是波澜起伏。2021年1月7日,他的个人净资产升至1850亿美元,超越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成为全球第一富豪。
2022年3月,他以1.29万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首富。但到12月,据《福布斯》富豪榜数据显示,他又失去了首富宝座。
2023年,马斯克再次波动:2月以1871亿美元净资产重新成为世界首富;5月净资产约为1923亿美元,再次获得世界首富头衔。12月,《福布斯》公布2023年前10位财富增长最多的亿万富豪榜单,马斯克增加1084亿美元,身家2549亿美元,排名第一。
2024年,马斯克继续位居富豪榜前列。3月25日,他以1.67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重登《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首富宝座。截至2024年,其净资产达到了数千亿美元。
尽管马斯克做了很多方向的尝试,但他的最大梦想仍然是火星殖民。通过SpaceX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SpaceX的星舰项目现在依然在进行。这款由星舰飞船和超重型助推器组成的火箭,高50米,直径9米,被设计为能够搭载乘客和货物,执行从地球轨道任务到深空探索的多样化任务。
星舰的推进系统采用了SpaceX最新开发的Raptor发动机,以液氧和甲烷为燃料。设计允许它在执行任务后返回地球,并能够快速重新发射,这是实现经济高效太空旅行的关键。看到用的燃料这么普通,是不是有种枯燥无味之感。
当这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马斯克设定了在本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的宏伟目标。让星舰将承担这一任务,携带大量货物和乘客前往火星,并在到达火星后返回地球,实现往返飞行。
2025年8月27日,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的当天,马斯克信心爆棚,甚至宣布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让人类未来的旅行速度达到现在的30倍!从北京飞到洛杉矶,只需要半小时。
虽然他这一生起起伏伏,但不得不说他的长远目光非一般人能及,也难怪大家说马斯克是穿越者。既然我是沧海一粟,那就希望我这旧时代的残党,可以乘上他那新时代的破船。
(另主页附上星舰第十次发射全过程,看看小作坊手搓的核弹。)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