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各位盒友早安午安晚安半夜安,欢迎继续收听蒸腾Radio!!!
上面的这首诗,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过或背过(・∀・)。“五柳先生”陶渊明回归田园生活后,趁饮酒之际,将心中的思绪一股脑儿倾泻出来,寄托在这《饮酒》上,传诵至今。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千古名句,为历代名家所称赞。甚至有游戏的标题就来自这句诗
不是打广告哦
楼主记得在中学做过这样一道阅读理解题:对于“悠然( )南山”,你觉得是“望”字好还是“见”字好?那不用说,99%的人都会选“见”字,我们背的就是这样的嘛!老祖宗的智慧!
而这篇文章并非是让你回忆起中学古诗词默写的恐怖┌(。Д。)┐,而是如果,陶渊明写的,偏偏是那1%的“望”字呢?
一.从“望”再到“见”
(以下图片红色划线部分为该诗句)
![]()
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卷三十 清胡克家重刻南宋淳熙年间刻本
这是世面上现存的最早的关于这首诗的记载,来自南朝,紧邻陶渊明所处的东晋,自然很有话语权。
目光如炬的盒友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是“悠然望南山”。
![]()
唐《艺文类聚》卷六十五 南宋初年绍兴间刻本
上图是唐朝的有关记载。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悠然望南山”。
![]()
南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
可到了南宋,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此时出现了争议,大家在涂黄部分可以看到“一作见”和“一作望”,“悠然见南山”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
南宋刻本《陶靖节先生集》
上面的史料依旧来自南宋,可此时的“见”字已经后来者居上,赫然出现在诗句中,从此再也看不到“望”的踪迹力(。﹏。*)。
二.名家怎么说
以上便是“望”到“见”的进化之路。有趣的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苏轼,也对此事有一番评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
——《东坡题跋·题渊明饮酒诗后》
苏东坡是陶渊明的头号狂热粉丝,他的意思大概是:啊沃曹现在这帮人怎么这么坏,乱改诗句,不知道这一个“见”字有多么多么好
而苏轼的学生晁补之,同样有相似的评论:
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馀蕴矣,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
——《鸡肋集》
晁补之当然是赞成自己的老师的,他也表达了对“见”字的欣赏,对“望”字则是“非渊明意也”。
(笔者其实也觉得这师徒俩说的挺对的)
三.乌龙怎么来
在古代,印刷术发明之前,文章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即使到了东汉“拓印”出现,纸写本文献依然流行,写本是文献传播的主要形式。而到晚唐五代,雕版印刷开始流行。
既然是手抄,人们在传抄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
京兆韦氏子举进士门阅甚盛,尝纳妓于洛,颜色明秀,尤善音律。韦曾令写杜工部诗,得本甚舛,妓随笔改正,文理晓然,是以韦颇惑之。
——《太平广记·韦氏子》
唐朝的韦氏子曾让人抄写杜甫的诗句,得到的抄本却有很多错误,潞州妓随笔一改(顺手的事!),就把字句改得通顺了
可潞州妓改的一字一句,真的是杜甫原本写下的东西吗?
就在这一次次的传抄中,传抄人对文章即使小小的一个字的更改,就造成了版本上的差异,随后大家就开始点评、勘误,将人们认为最合适的版本继承下来,然后继续传抄,周而复始……
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来不是夸大
可如果你在路上随机逮住一个路人,问他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他肯定会回答:
“关我屁事?”
是的,对于这千年前的诗句,陶渊明当时到底写下了什么,或许是“望”,或许是“见” ,又或许是其他字,已经无从考究,也没必要考究。
也幸亏古人没有什么版权意识,不然陶渊明一定会在底下的评论区为大伙纠正错误:)
我们只希望,即使是不一样的文字,当我们再次读起《饮酒》时,我们和陶潜看到的、想到的、写下的,却是一样的:
喝着一样的酒,采着一样的菊花,看到的是同一片南山
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
感谢你们!感谢各位盒友看完这篇文章,这是对我们蒸腾工作室最大的认可与赞许!!!(๑•ㅂ•)✧
祝各位盒友周末愉快!游戏愉快!
我们下篇文章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