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它,痛苦的他。
你知道第一部有声动漫是什么吗?
其实是我们熟悉的米老鼠:《威利号汽船》。这部动画不仅仅是第一部有声动漫,而且也让米奇米老鼠一夜成名,而华特·迪士尼也借此踏上了通向名声、财富和不朽的道路。
而米老鼠也可能是大部分的童年,那个神秘小屋每次都充满惊喜。我到现在仍然记得经典台词“米斯噶,莫斯噶,米老鼠”。而我们的童年在米老鼠的陪伴下也是彩色的,多彩的。
而总会有人不会如我们一般拥有彩色的童年。
他们的童年就好像烂掉的奶酪一般,腐臭又肮脏。
其实我是很不喜欢解读游戏背后的含义的,猜一个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好像有人问为什么窗帘是蓝色的有什么含义?可能答案仅仅是因为窗帘确实是蓝色的。
但是当我回想起开局时:致我的爸爸。很难让我单纯的将其作为一个恐怖游戏。
恐怖游戏?大概没有很恐怖
游戏算得上是恐怖游戏,但是其实当你在游玩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并不会感觉到非常的吓人。在很多恐怖游戏中你所面临的恐惧是无法杀死生物的不断追击,昏暗的环境下怪物不断的追击或者突然出现不断的给你带来死亡的威胁。在我看来恐怖游戏的恐惧是来源于未知生物带来的死亡威胁。而在《坏奶酪》中你其实在玩了5分钟,甚至2分钟以后,你的恐惧可能便消去一大半。
游戏的恐惧来源不是未知生物,而是其本身独特的环境:昏暗的环境下极低的可见视角。同时并没有会带给你死亡威胁的未知生物。
这种视角下极低的可见度激发了你对未知的恐惧。而如果游戏一直是这么个环境,其实恐怖程度上应该是不至于下降的。
然而游戏其实刻意没有破坏你的安全阈。所谓“安全阈”,指的是令我们内心深处感到安全的心理界限。面对危机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找个地方躲起来,这个能够给予我们保护的“地方”,就是“安全阈”的一种场景——安全空间。而在坏奶酪中你其实渐渐就会发现,你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空间。你一直在你的家里面这个地方其实分外的安全,你不是在一个精神病院中,还会担心会有意外情况出现。你所面临的威胁可能只是几只蜘蛛或者是蚊子,而你在干的事情只是打扫屋子而已。
所有在游戏中你既不会面临未知生物的死亡威胁,同时又处在一个安全的空间,你你的恐惧就会慢慢的减少。
而游戏也很少使用简单但有效的jump scare,也就是跳脸。这种最简单的方式确实对于恐惧感受是最直接的,一张吓人的图片直接出现在脸上是个人都会被吓一跳。游戏很少使用这方式也算是一个大优点,不过也会在有铺垫的情况下突然放大某种图片就是了。
所以游戏的恐怖程度在我看来是很适中的,让你既不会感到非常恐怖,但是又可以明确感受到这是一个恐怖游戏。
而游戏中与寻常的恐怖游戏寻找各种东西以及找到出口的玩法也有很大的差别。你更像是在完成各种家务与琐碎的事情。
打扫房间,清理厨房,拿苍蝇拍打死苍蝇。
以及清洗父亲的袜子。这个玩法倒是非常有意思。拿袜子大炮射掉袜蛾,只会也通过射击将袜子晾起来。
游戏第一眼就让我想起了威利号汽船,这种熟悉的画风带给我很强的既视感。而游戏也确实有着很大的致敬,主角便是一个吃胖的的米老鼠。
背后隐喻
其实我前文已经说过,我很难将作为一个单纯的恐怖游戏。正如洛夫克拉夫特开创的克系恐怖来自于其梦境中的恐怖感受,游戏也像是来自于作者的童年感受。
就好像抑郁症患者的画作一般,他们的画可能是他们眼中的世界。而游戏中扭曲灰暗的画面可能也是作者眼中的童年,那讽刺的致我的爸爸更像是一句控诉。
随处可见的酒瓶,甚至在地下室攻击主角。
以及滥用止痛药。
同时又具有暴力倾向,恶狠狠的对待儿子。
这便是游戏中的父亲形象,冰冷无情又暴力。
而随处可见的母亲纸条的指引,但是并没有看到她的人。
可能母亲也本能的在躲避这样的父亲与家庭,也可能她与父亲早已决裂。
而游戏中你作为小孩子,承担起了绝大部分家务,给父亲擦鞋,打扫厨房,清洗袜子。这些本不该是小孩该干的事情却全部由你完成。
而你只能吃到一些薯片与香肠。更多是隐喻作者孩童时期,家里并没有人做饭,小孩只能吃膨化食品为生。
总之在我看来,游戏那句致我的父亲有着十足的讽刺意味。
他的父亲让他的童年如同游戏中扭曲恐怖的画面一般,让人恐惧与压抑。
而采用米老鼠的形象大概是米奇在美国是快乐的象征,而作者反而用快乐的形象体验着痛苦,反差与讽刺的意味十足。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