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35】虹曙 EH1 3.0

外觀 佩戴

今天測評的耳機是,虹曙音響的靜電頭戴式耳機,虹曙一號,EH1 3.0版

正面是非常直白黑底金字的型號名,側邊是耳機相關參數,打開瓦楞紙包裝的外盒,就是被海綿墊保護嚴實的耳機本體了,包裝設計簡潔, 取出耳機本體,頭梁是簡單的皮墊加滑塊設計,夾持力稍微有些過於寬鬆,支架內側有左右標識以及耳機編號,四寸的圓形單元面積,明顯大於STAX家的入門機型,單元邊框從以往的碳纖維面板改爲了鋁製,外觀一體性更佳,透過保護網可以看見內部花瓣狀的極板,下方印有型號的英文名

線材是定製的靜電扁線,插頭也是靜電耳機專屬的五針,整體的做工質感雖談不上精美,但絕對說的上細緻,連接件都是3D打印而成,再不影響外觀質感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優化重量,整機僅不到300g,佩戴寬鬆輕巧無感,長時間使用毫無壓力。

聽感

高頻 :S

虹曙的高頻亮度還原,滾降非常平滑流暢自然,無突兀緊澀感。高頻解析非常優秀,樂器結像形體以及顫音等微弱細節能夠清晰展現出來,不同樂器間能夠乾淨分離開,層次分明,纖毫畢現。高頻密度非常優秀,結像質感纖細且凝聚,細膩且絲滑。高頻延伸出色,中高頻揚升自然、略有華麗感。極高頻段的絃樂器泛音非常豐富,聲底背景的透明度極高,樂器音色自然還原且優美。可以說虹曙三批的高頻,非常符合一般發燒友心中的靜電味,此刻盡絲滑。

中頻 :S

虹曙的中低頻結像有些許的前傾,人聲口型稍大,但並不會有壓迫感。中頻解析非常優秀,人聲的吞嚥換氣,樂器的顫音共振細節能夠清晰的還原,在較爲複雜的編曲中,人聲以及中頻樂器也能夠乾淨分離清晰表現。中頻密度優秀,聲音的結像凝聚細膩,沒有明顯的厚潤或是顆粒感,給人一種人聲表達本應如此的感覺。喉音位置居中,胸聲飽滿,氣聲恰當,歌手情感充沛,對不同風格聲線的人聲都能很好的演繹。齒音還原,但不會有刺激突兀感,女高音婉轉且高亢。

低頻 :A+

虹曙的低頻量感適中, 低頻解析優秀,對樂器結像的形體線條輪廓刻畫清晰,能夠在編曲較爲複雜的背景音樂中乾淨分離且還原貝斯,底鼓。低頻的層次感能夠表現出來,但是稍微缺乏厚重感。低頻密度較好,鼓聲的打擊感有力,不是靜電耳機刻板印象裏的殘疾敲鐵皮的動靜。低頻下潛較好,底鼓的擊喉感較深,但極低頻稍少,動態感稍遜,會使得低頻回彈較爲迅速,混響感與環繞感稍弱,聽感上比較的乾淨。總的來說,虹曙的低頻雖然相比別的方面來說表現沒有那麼凸出,但同比同價位的機型來說也是相當優秀。

聲場 :S

虹曙的橫向聲場非常遼闊,縱向聲場拉出了明顯的縱深感,整體是個非常規整的圓形聲場,對於背景音樂中不同樂器的結像都能夠乾淨的分離且清晰的定位。

搭配

靜電耳機的耳放搭配,是一個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因爲工作原理的不同,所以沒有辦法和動圈平板耳機共用相同的放大器材。我這邊也分享一下自己試過的三個耳放的聽感,

虹曙原裝搭配了一臺體積非常小巧的靜電耳放EHA-1Pro,相當於你購買的不僅是耳機,而是一個靜電耳機套裝。只需要一個rca到3.5的轉接線,就可以接到播放器或是小尾巴上使用。

1pro並不是一個贈送湊數的耳放設備,即使在接小尾巴當作解碼,1pro搭配虹曙三批也能有非常完整和悅耳的聽感體驗,根據虹曙羣羣友的反饋,1pro的聲音表現不遜於拓品eha5,所以如果想要有明顯提升,建議把預算拉到4000左右

其次是用KG開源方案做的DIY耳放,CFAE。與1pro對比來說,這款驅動下的虹曙在聲音整體厚度以及低頻的衝擊力上會有明顯的提升,整體聽感更加溫暖,結像更貼耳,更具動態感。缺點是稍微有點毛糙,聲場比較平面以及發熱量實在有些恐怖

最後就是STAX的旗艦耳放T8000,T8000在結像質感,微弱動態的爆發力,以及縱向聲場和分離度

都明顯強於前面兩個耳放,聲音聽感更素雅精緻規整,當然售價也是這兒裏面最貴的。

耳罩搭配方面,官方店鋪後續上了三款耳罩

其中我個人比較推薦橢圓腔體普通版,這款耳罩的低頻量感會稍少,但是密閉性更強,低頻下潛會有改善。中低頻樂器以及人聲結像會明顯前傾一些,更加的抓耳。高頻滾降更平滑自然。縱向聲場會稍微被壓縮,更偏向於近場聲場,聲音整體的密度和質感會有明顯提升。

橢圓腔體打孔版的聽感則會偏向於強調臨場感一些,聲場會更小,中低頻會更加的厚潤,不過高頻會暗淡些許,整體非常熱情洋溢,甚至讓我產生了自己在聽歌德家耳機的錯覺。

大內腔耳罩的聽感會稍微壓制低頻和高頻亮度,凸顯中頻厚度。

對比

同比同價位的幾款靜電頭戴(STAX SR-X1,STAX SR-L300)來說,虹曙近乎能做到全方面的碾壓,甚至沒有什麼對比的必要。

對比更高價位的靜電頭戴(HIFIMAN Jade II,STAX SR-L700mk2)來說,虹曙也有着相當的優勢。

對比L700mk2,雖然中低頻的厚度和衝擊力稍遜,但是聲場明顯會開闊寬鬆許多,中高頻的滾降也更爲自然流暢

對比Jade2,虹曙的高頻會更加完整,聲場來說更遼闊自然,低頻要更加的寬鬆澎湃。無論聲音的完成度還是綜合素質都要更強

如果要對比旗艦級的靜電頭戴(STAX SR-009),也並非完全沒有一戰之力。虹曙和009的無論是實際聽感還是頻響測量上看,都非常接近。差異上來講,009的高頻細節會稍多更加明亮,中頻結像會更貼耳一些,低頻量感稍少但質感更爲凝聚紮實。綜合素質小勝於虹曙半檔。

對比旗艦動圈耳機(HD800),除了HD800最爲得意的聲場的規模感上,虹曙會稍遜一籌。別的方面,包括細節解析,厚度質感,結像定位,虹曙都會小壓HD800一頭。

當然也會有同學質疑,主播主播,你的設備太貴了沒有參考性。但以上的結論,除去耳放以外都是基於同一套系統設備下給出的,耳放在對比時也選用了相同價位的設備。

對比T8000,用的是US5pro,對比虹曙原裝自帶的EHA1pro,HD800的搭配甚至是比虹曙全套還貴的船放,Singxer SA1v2。無論上限還是下限,虹曙都強於旗艦動圈檔位。

提醒

雖然我對虹曙的評價突破天際,不過依舊要鄭重的做出提醒和申明,我並不推薦任何入坑,或者說玩頭戴沒太久的萌新購買這款機型。無論是錯誤的使用,或是不當的存放,或者說不適合的環境下,都非常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或是偏音或是滋滋的電流聲。雖然說售後可以保障,但返修也會多多少少影響玩家的體驗和心情。其次,靜電耳機在生產的良品率和穩定性上也非常難以優化,國內某大廠三年前放的靜電頭戴衛星到了現在還沒落地,足以見得量產靜電耳機的困難。

所以說,產能很難做到一下子提升上去,更別說虹曙音頻是一家非常年輕且人員規模較少的工作室,供不應求是可以預料的事情。如果買不到的話,希望同學能夠理解體諒些。最後是,剛到手的時候,建議煲機一段時間,靜電耳機煲機所帶來的改變非常明顯,中低頻會明顯減少,低頻下潛更深,高頻也會更透亮。不過煲機的時候記得用枕頭之類的東西夾住,不要大音量空放,這可能會導致振膜拍邊。

總結

總的來說,虹曙EH1 V3.0是一支在聲音上,我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的耳機,甚至使我萌生了頭戴耳機這個品類退燒的想法。其的綜合素質遠超同價位所有競品,聲音聽感均衡、自然、細膩、寬鬆,完成度更是高到不像是一個初創品牌應有的表現。我相信,如果虹曙這個品牌能夠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虹曙一號這款機型能夠在穩定性上進一步的完善改進。在十年之後甚至更久的未來,其應該會成爲一款歷久彌新、類似於如今HD600地位的經典之作。不過誰能預測到十年之後的事情呢?我只能在此衷心的祝福虹曙,以及所有勤勤懇懇深耕產品和聲音的品牌,願一切順利

A子的推薦評級,S,買就完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