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被起訴,竟然已經波及整個遊戲行業了

專業人士眼中的“小事”,正在一步步脫離理性軌跡。

“好像有新瓜!”

早上,一位同事在公司羣裏發了個截圖,讓沒睡醒的我瞬間精神了起來。

不過當瞳孔聚焦後看了眼內容,我又有點懵了,這不是前段時間王者榮耀被起訴的那事,跟三謀有啥關係?扒出來文章鏈接後給我看樂了。其邏輯是“若騰訊輸了訴訟,算法機制要被求公開,那麼三謀也不可避免會被玩家要求公開抽卡機制。”

暫不說王者爭議的匹配機制和三謀抽卡機制是兩碼事,關於抽卡的問題,此前就已有“概率公開”的硬性要求了,再具體到“所謂的機制”,是要逼遊戲公司出“官方玄學”?

受這個小插曲影響,我又去翻了翻王者訴訟案的最新消息,然後就笑不出來了……

訴訟聚焦的是匹配機制,網絡上的報道卻大都擴到了“遊戲算法”(所以纔會有上面看起來讓人摸不着頭腦的三謀報道);中間傳出了王者敗訴全員3倍賠償的謠言;甚至和算法掛不上鉤,被“莫名其妙帶進漩渦”的還有戀與深空、網易等等,這實在不太對勁。

被“拒絕看見”的邏輯漏洞

大概在6月末7月初,王者匹配機制被玩家起訴的消息突然“火了起來”。

簡單梳理下事件背景:起訴者孫女士的職業是律師,自2024年6月開始,孫女士就持續在B站、抖音等平臺發佈着起訴王者進度以及個人觀點的視頻(賬號大部分內容與此相關)。在她的視頻中,表達出了“王者榮耀通過匹配機制操控玩家勝率定輸贏”的觀點,也正是因此,她以“知情權”爲由起訴了王者,要求公開匹配機制的具體情況。

該案件的法院受理開庭日爲8月12日,或是因王者本身的高關注度,這兩天網絡上又開始出現大量報道聚焦,並引發了新一輪討論。

作爲一名混跡遊戲圈9年的媒體工作者,我早期就關注到了該事件,但並未太過在意,因爲我在的各種行業羣、我的朋友圈,也基本沒從業者就此展開討論。至於原因,大概是在相對專業的人羣視角中“存在着許多不合理之處”,大家預判不會得到司法支持。

具體點來說,以匹配機制控制玩家勝負的邏輯不成立。

從行爲過程看,在進入對局時,王者首先給玩家匹配隊友,之後存在諸多不可控影響,比如王者並不能決定玩家當局選哪個英雄,還無法預判玩家即時操作手感如何、隊伍溝通與配合密切度多高以及現實中會不會有無法專注精神的情況發生,王者並不能決定玩家對局的輸贏。

從行爲目的看,PVP公平對抗是王者賴以生存的核心,上線10年,王者早就已經過了“爭用戶”的階段,在當下MOBA賽道甚至是全品類中,幾乎沒有可威脅其覆蓋度影響力的挑戰者,它自然不可能以拆自己的基石方式去留住玩家。

此外,單案件的司法判決只是圍繞訴訟請求推進,不會擴大化,即便勝訴成爲司法參考,也需要考慮玩家提出的更多遊戲“類似情況”是否真正一致。

這些點理解難度並不高,即便不是在遊戲行業裏混,只是一名喜歡玩遊戲的普通用戶,冷靜下來估計也能分析個七七八八。可爲何事情愈演愈熱,乃至有些跑偏了?

首先要承認,王者匹配機制確實還算不上完美,儘管項目團隊一直在對外公佈着相關的調整優化情況,但它仍舊很容易成爲玩家失敗後情緒發泄的落點,這導致孫女士切入的話題如果不能客觀地呈現王者在做的努力,難免會被誤解爲“不作爲”。

從現曝光的信息來看(來自孫女士採訪),王者團隊跑到線下和孫女士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就遊戲內設計做詳細解釋。不過孫女士堅持訴訟,此後也在個人自媒體賬號上接連發布了多個相關內容、開直播以及接受媒體採訪。而王者團隊或是因爲顧慮到訴訟流程不便於擴大輿論干擾司法,始終保持沉默,因此形成了不對等的發聲局面。

最終,外界目光只聚焦到了王者需要公開匹配機制(乃至算法)上。

放在電影裏,王者所處境地就像《讓子彈飛》的“六子到底喫了幾碗粉”,正在被逼迫“自證”。可,走法律路徑應是“誰起訴誰舉證”。當下輿論環境,我推測王者團隊更無法站出來了,只能等開庭、等判決結果後,再做解釋。

談談非專業訴訟的“目標導向偏差”風險

關於孫女士發起這次訴訟的目的,外界存在不同看法爭議,這裏不做主觀評判。但我想從遊戲領域從業者的角度談談該事件,它的不合理蔓延發展,本就是高概率事件。

律師是法律專業人士,但不代表具體到案件一定是“專業的訴訟”。

2023年我主導做過一個叫【遊法解讀】的欄目,針對遊戲行業出現的法律問題,以從業者視角去諮詢律師,而受邀嘉賓絕大部分是紮根遊戲行業/曾在遊戲公司任職/走入過大量遊戲公司拜訪的律師。這是因爲儘管民事訴訟存在互通性,但不同領域間是有理解門檻的。

遊戲本身在法律圈子裏是個很小的領域,所以這塊的專家尤爲數量稀少。到王者案例上,我不能評估孫女士對王者遊戲的理解,卻能看到很多不符合遊戲行業真實情況的理解。

比如機制算法之談。

首先,匹配機制不僅僅包含本局給選擇了什麼水平的隊友,還有如安全層面防外掛代練黑產等考量。這就是遊戲產品開發和運營的特殊性,不能只關注玩家“知情權”的瞭解,也要考慮到這個機制對於玩家公平安全的保護價值。

而且孫女士口中的“他們說匹配機制屬於商業祕密”,容易讓人誤解爲“不擇手段競爭”,可王者在起訴代練商的時候就解釋過匹配機制的競爭優勢在於“匹配水平相當的對手和隊友,保證用戶獲得良好遊戲體驗,進而吸引並積累用戶”,並非破壞自我生態。

其次,匹配機制不能放大至遊戲算法,算法涵蓋的領域和系統更廣,涉及遊戲方方面面的生態思考,這裏就不展開了。所以,孫女士的視頻中以餓了麼、美團、抖音等APP爲例去說王者的算法公開,是站不住腳的,屬於概念混淆。

更何況也不符合王者算法的真實影響。之前那些APP爲何被整治?是算法造成了“破壞性”的損害,且沒有大的干預基本推動不了改變。反觀王者,關於匹配機制,王者團隊一直都有跟玩家積極交流,並不斷嘗試做出具體的優化改變。

走法律訴訟的手段去“施壓”,並不能帶來匹配和算法的巨大革新,甚至可能會把各種平衡維持的生態徹底打亂,又何談對玩家有益?

還有我在前面提到莫名其妙被捲進來的戀與深空與網易,孫女士甚至有可能都不是其玩家,更無法短時間內給出合理建議,然而現狀是在王者事件的影響下,玩家難以很理性地去思考是對是錯,大概率無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反饋改變。

總結下這次訴訟案,我不知道判決結果什麼時候能出來,但大概率“都不算贏”。

王者團隊原本已在積極地迭代機制,即便勝訴也不可避免被分走了一些精力,而如果敗訴則可能不得不受壓做激進卻不穩定的探索;孫女士或許會收穫更多流量與知名度,可很難說是實際業務能力的提升,勝訴不能幫她在遊戲行業裏打開自己的客戶羣,反而容易被逐漸認清真相的玩家羣體反噬。而玩家,並不會因爲結果實現自己真正的訴求。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