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準大學生的10條“非標準答案”》

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你可能對着“大學生活”四個字發過呆。有人說它是自由的曠野,有人說它是迷茫的迷宮,但其實,它更像一張沒填色的畫紙——筆握在你手裏,不必照着別人的模板塗。

 

1. 別被“績點爲王”綁架,但要認真對待一堂課。

不是說績點不重要,只是它不該是唯一的座標。試着在選修課上聽一次老教授講《詩經》裏的草木,在專業課小組討論時認真反駁一次同學的觀點,哪怕最後成績平平,那些“較真”的瞬間,會比分數更讓你記得自己。

2. 孤獨是常態,不必逼自己“合羣”。

宿舍聚餐可以不去,社團活動可以中途退出,不必因爲“大家都在玩”就放下手裏的書,也不必因爲“沒人一起喫飯”就狼吞虎嚥。大學裏最珍貴的社交,是和兩三個能聊到凌晨的朋友,在操場邊分喫一袋薯片,吐槽彼此的迷茫。

3. 試着做一件“沒用”的事。

學吉他不必非要彈會《告白氣球》,養多肉不必非要養到開花,寫日記不必非要寫出金句。那些不帶目的的堅持,會悄悄變成你的鎧甲——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女生,每天臨摹字帖,後來在保研面試時,面試官看着她的簡歷說:“字如其人,能沉下心寫字的人,做事差不了。”

4. 和父母的聯繫,別隻停留在“要錢”。

第一次自己換牀單時,不妨拍張照片發回家;喫到好喫的食堂菜時,記得打個電話說“比我媽做的差一點,但還行”。他們其實比你更怕“被推開”,那些瑣碎的分享,會讓距離變成溫柔的牽掛。

5. 允許自己“試錯”。

競選班委失敗了,參加比賽被淘汰了,甚至戀愛談崩了,都沒關係。大學本就是給你犯錯的地方——20歲摔的跤,總比30歲摔得輕。重要的是摔完之後,你知道自己下次想往哪走。

6. 多去圖書館的“角落”看看。

別總只盯着專業書區域,去翻翻那些封面泛黃的舊書,可能會在《昆蟲記》裏讀到螢火蟲的祕密,在《小王子》的夾頁裏發現上屆學長寫的“祝讀到這裏的人,永遠有顆童心”。那些看似和專業無關的文字,會悄悄拓寬你的世界。

7. 好好喫飯,好好睡覺。

別信“不熬夜的大學不完整”,凌晨三點的檯燈照不出清醒的頭腦,泡麪和外賣也填不滿對生活的熱情。試着早起去食堂喫一次熱乎的豆漿油條,晚上11點前關掉手機,你會發現,精力充沛的日子,連風都是甜的。

8. 給自己留一點“空白時間”。

不用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留一個下午坐在操場邊曬太陽,看雲飄過去,聽別人打球的聲音,或者乾脆躺着發呆。那些什麼都不做的時刻,往往會冒出最清晰的想法——比如“我好像真的喜歡這個專業”,或者“我想試試考那個證書”。

9. 勇敢一點,和“不一樣”的人聊天。

那個總泡在實驗室的學霸,可能私下裏愛寫科幻小說;那個看起來酷酷的紋身學長,其實在做流浪貓救助。大學裏的精彩,往往藏在“偏見”之外——多問一句“你最近在忙什麼呀”,或許會打開一扇新的門。

10. 最後一條:不必急着“成爲誰”。

有人大二就拿到大廠offer,有人畢業時還在糾結考研還是工作,這都很正常。大學不是衝刺跑,是一場散步——你可以慢慢走,看看路邊的花,聽聽風吹過樹葉的聲音,反正終點不是唯一的,沿途的風景纔是屬於你的。

 

其實啊,最好的大學生活,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它是你在圖書館熬的夜,是和朋友在小喫街笑到肚子疼的瞬間,是第一次獨自旅行時看到的日出,是哪怕迷茫也敢往前邁的每一小步。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