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了,殺人蝸牛和10億美金還在追我……

2018年,一個有關蝸牛的奇怪問題,火遍了知乎:

“給你10億美元,但有一隻永生的蝸牛隨機刷新在你的範圍內,每天追殺你,你幹不幹?”

但我想這個提問者可能也沒想到,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這一個簡簡單單的蝸牛,在七年之後依舊活躍在互聯網上,並時不時再刷新一下存在感。

圖片來源@任青結

蝸牛難題

這個問題,其實最早源自2014年的外網社區。後來於2016年在Quora和Reddit上引發討論,並於2018年傳回國內。

這個問題最開始的版本是1000萬美元,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翻了100倍。

早期國外的問題版本,由於沒給蝸牛加啥離譜的buff,所以回答也相對常規與無聊:要麼效仿壁畫上的古人拿起武器盾牌直接戰鬥爽,要麼以一片真心對待,和他成爲至交朋友;再或者,寫個程序之類的東西對這個蝸牛實現永控……

當然,我們都知道,在給這隻蝸牛上了各種buff之後,我們是絕無可能正面幹過的

而當傳回國內之後,常規的回答自然無法滿足國人的需求。於是爲了填補漏洞,題主還補充了一系列補充規則:

蝸牛每天刷新在你10公里之內,永久無敵,沒有什麼顯眼標識,但是碰着就死,等等等等。

你很難想象,這個看似簡單的提問,會在國內引來累積4千萬的恐怖瀏覽。同時,還讓無數能人才子投身其中認真思考如何躲避蝸牛,彷彿自己真的能獲得十億一樣。——或許相比於幻想當英雄,思考幹了虧心事兒之後該怎麼找補這種思考更加刺激。

就像其中一條回答的,那些手裏真有10億刀的人,身後必然少不了這種蝸牛。

圖爲早期版本中老外的回答

隨機刷新的蝸牛,就像是未知的小概率死亡,代表着明天和意外不一定哪一個先到來。於是,人們開始思考,並在後面的這些年裏,持續作答。

這種思考,直接在國內衍生了一整個龐大的內容體系。

擅長分享剛編故事(褒義)的知乎,注意到了其規則設定的創意,他們基於這種近似於怪談的東西,進行短篇互聯網文學的創作。他們動輒利用“我是一隻蝸牛”“我要找一個人但不知道自己是蝸牛”這種敘詭手法,其筆力絲毫不亞於“最低0.3元一天就可以觀看完整內容”的鹽選小說。

而如果是詳細分析怎麼逃命的話,那要考慮的就多了。

你知道的,在這種“腦**蛐蛐”的環節,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假設,簡單的話語必定引來更多的漏洞與定義爭吵:比如10公里內是否有最小限額?傳送點是否包括人類體內?要知道在無限的時間尺度內,再小的概率也會成爲一種必然。此外,我們又該如何定義碰撞?究竟是碰見衣服就死,還是必須直接接觸?

於是,不同的蝸牛論戰版本誕生了。

近些年來,國內的這種腦內論戰進化的水平與邏輯鏈路已經進化的極爲恐怖。而在這種論戰過程中,建立一個“概念神”的步驟非常關鍵——概念神是無敵的存在。許多人甚至表示,既然蝸牛作爲概念神這麼牛逼,不如把蝸牛抓起來,送給國家研究去。

但隨着一個又一個版本補丁打下來,蝸牛已經近乎於絕對意義上的無敵,就如同終將在生命盡頭追趕你的死神一樣,無可避免,終要面對。

在這種情況下,哲學系的代表脫穎而出:

你每天都要按時移動。叫做上班。

那隻時刻追着你甚至刷新到你臉上的蝸牛,叫做死亡。

而且你終其一生很可能也無法獲得10億。

所以,我要用1000萬清除掉自己的記憶,讓後好好活下去。

是的,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以此衍生的體系幾乎無窮多,多到我這一篇文章根本不能概括那種東西。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種最直球的流派,我必須要向你介紹一下:

——野蠻派。

他們的口號,是“題主你個啥b”。

公式

七年過去了,那隻避養的蝸牛依舊在四處追逐着大夥兒。它爬行在互聯網上,爬行在每個樂子人的回憶裏。

不止是因爲,如今還有人討論着這個蝸牛的問題。還因爲追逐人們的,不只是一隻蝸牛,還有一連串的公式化提問。

這裏我舉兩個最廣爲人知的YY例子:

其一,是古代徭役的無限食物;其二,是丞相北伐的buff加成。

古代徵徭役,只給榨菜白粥,能不能讓他們幫我白乾活?

只給白米不行?

只給沙縣小喫行不行?

“只”給紅燒肉或者無限量的KFC行不行?

“只”給大米飯+孜然羊肉+燒雞+紅燒肉+醬牛肉行不行?

給滿漢全席行不行?不限量的豪華自助餐行不行?

……

提問的過程,就這樣不斷地重複、加碼、累積,而回答從最開始的結合時代認真分析,到強行“黃袍加身”的龍傲天爽文,再到已經接近不耐煩式的調侃——服徭役人們喫得越來越好,問題卻開始越來越無聊。

無獨有偶,有關諸葛丞相北伐的問題與設想,也瀰漫着每一處角落。

如果提供不限量的方便麪/海底撈/肯德基/一百萬大學生/AK47/50個電話/考研資料/一個標準現代步兵師……丞相的北伐,能不能成功?

一千八百多年過去,現在的人還想着該怎麼讓丞相贏,這點確實讓我淚目。但我覺得,說真的——要是真想讓丞相北伐成功,不如給對面的司馬懿送一隻蝸牛。

來源@川水

如今的網上,各種亂七八糟的設想與YY越來越多。你可以將其理解爲一個提問者尋找答案、爲自己內容創作集思廣益的過程(不然很難解釋這些亂七八糟問題的目的是什麼),但當類似的內容扎堆之後,給大家帶來的除了無窮無盡的討論之外,還有不少的困擾。

因爲他們總是拿着同樣且相似的話題,比來比去,條件還溝槽的總在變。

從背後,你大概能窺得這些平臺整體娛樂化、水平下降的現狀。在知乎、在貼吧遍地是類似的東西——當然還有最喜歡喫這兩加尾氣,天天截知乎和貼吧帖子當原創視頻發的B站“搬運者”們,也在天天傳遞這些東西。用戶圈層的多次累加,就搞的這些玩意,無人不知也無人不曉。

所以漸漸地,最原初、最知名的那隻蝸牛,開始成爲了一種符號乃至手段。一種代表反抗的手段、一種面對這些鋪天蓋地無厘頭問題時的幽默回擊手段。

問:如果每秒鐘你家裏都會出現一枚1角錢硬幣,你該如何使用這筆錢不會被人發現?

答:不行,我還要躲避殺手蝸牛的追殺,還要去給諸葛亮大軍送方便麪,所以這點硬幣不夠我用

人們反感的互聯網上許多假設問題的“沒有活兒硬問”,而曾經的人們當面對問題時,更多人選擇藍色藥丸。

何爲藍色藥丸?隔着屏幕,給對面問問題的啥b來一巴掌。

而如今,他們有了一隻蝸牛。

這隻蝸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哪怕是最快的品種也不快。但它總會隨機刷新,刷新到每一個提着無厘頭問題的評論區裏,刷新到大衆的印象空間之中。

在這口口相傳中,“蝸牛”成了一種幫你逃離一切扯淡話題的概念神。這背後的邏輯倒也簡單:既然你能無限用一個又一個無聊的問題煩我,那我爲啥不能疊盒子幹你?

我想,這大概就是它的意義之一吧。

在最後,你可能有個疑問: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碰就似掉的蝸牛嗎?

你好,有的。

我記得這牌剛出來時候是1-2來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