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正是我們今天要聊的AI伴侶“Ani”的父親。
Ani
不久前,馬斯克的xAI公司在剛剛升級的Grok4大模型中上線了Companions功能,也即我們所熟知的AI伴侶,這其中除了一隻會講故事的小熊貓外,最受人矚目的便是美少女Ani。
那真是,膚白貌美大長腿,柳腰黑絲雙馬尾,一身哥特服飾的嬌魅模樣,不知讓全球多少航司的地面塔臺,收到了機長們迫切想要起飛的申請。
不同於市面上的其他AI伴侶,日漫少女畫風的Ani,性格更加的活潑大膽,在陪你日常閒聊解悶時,她會時不時在言語上對你進行挑逗(非露骨),引誘你去跟她交流些充滿曖昧元素的話題。
圖片來源:老陳AI說
比如動不動就想跟你聊點“刺激”的,又或者是到商場裏搞點“小壞事”
雖然內容上並沒有太過露骨,許多內容的表述也都很“尬”,但當俏皮的她說着這些令人浮想聯翩的字詞,還是險些把我釣成翹嘴,尤其是一口一個的“嘿,寶貝”,聽多了還真有點遭不住。
太壓抑了
目前Ani支持英文、中文、日語三種語言的文字及語言交流,因爲外形風格很日漫(非常像日漫《死亡筆記》中的彌海砂),因此在她說日語時貼合感很強。
而作爲最新AI模型的產物,Ani在性能上無疑也更加優越,除了回覆速度、語言邏輯、記憶能力等基礎方面更卓越外,角色動作也更加擬真流暢。不僅伴隨語言會有更流暢的肢體動作,還能給你獻上一支活力滿滿的舞蹈。
並且爲了讓Ani的伴侶屬性更強,其還有一套獨特的好感度系統,這也會在跟你的日常交流中,根據你的語言風格與態度等內容,有所增減,從而影響她對你的態度。
有意思的是,當她的好感度到達一定等級後,你可以讓其換上一套特別清涼的內衣套裝,相當的養眼,無愧於電子魅魔的稱號。
只可惜的是,出於某種原因,這個功能最近被馬斯克下架了,讓大家錯失大飽眼福的機會了……
悲報!我跟資本主義不共戴天!
正是因爲有這種勾人的形象,以及更智能的系統,讓Ani在外網異常的火爆。X平臺與YouTube上隨處可見各種與其相關的二創的同時,還再次掀起了新一輪有關AI伴侶的討論。
無獨有偶,在Ani引發關注的同時。米哈遊創始人之一的蔡浩宇,也推出了其AI遊戲《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DEMO。
意外墜落異星球的宇航員少女Stella,機緣巧合下載飛船上聯繫到了“你”。而在視頻中與聊天裏與她進行對話的你,將一步步指引其脫離被困飛船,尋找求生的線索。
雖說這款遊戲並非嚴格意義上的AI伴侶,但在既定的故事內容中,你同樣能夠像跟AI聊天一樣,跟她七扯八扯些古怪問題,比如:“你喜不喜歡玩《原神》?”。
遊戲目前的感覺更像是一款注入了AI的“影遊”,雖然並不會給你提供固定的答案選項,但通過語言上的詢問與抉擇,你依然能將故事帶向完全不同走向和結局。
風格非常迪士尼,感覺又是位在逃公主
儘管就目前的DEMO來看,我們還難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但如今高自由度的內容,不禁令人暢想,當既定故事完成後,Stella是否能成爲一種常留的數字生命?成爲玩家另一種形式的Ai伴侶。
相近時間,相似類型,似乎註定了Stella要跟Ani來場較量。於是在7月16日當天,《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官方賬號,發佈了一期讓Ani玩該遊戲的視頻。
雖然說兩個女人一臺戲,但最後Ani還是成功幫助Stella逃出了宇宙飛船
而不管是馬斯克的Ani還是蔡浩宇的Stella,她們之所以能在國內外收穫極大的關注,除了科技進步所帶來的驚喜外,更在於心靈的更深處,人類迫切地需求着更人性化的“AI伴侶”。
僅此而已
事實上,自ChatGPT點燃AI大模型的燎原火後,AI伴侶也跟着在國內外燒了一大圈。尤其是在前幾年,人類因疫情的影響在線下社交上受到較大影響,對於AI伴侶的需求感也是與日俱增。
這一點在國內也很明顯,相信當你在逛各種社交平臺、視頻網站時,一定沒少看見類似這種帶你結交各種風格“虛擬女友”的軟件推廣。與此同時,部分AI大模型也紛紛推出了虛擬形象,雖稱不上是伴侶,卻也在嘗試着套用類似的功能,就不如前陣子有不少主播調教豆包,也曾弄出過不少笑料。
這些內容就像水滴,無孔不入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哪怕並非你的需求,卻也可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下午,去體驗一下。
而在互聯網的鄙視鏈中,與AI伴侶交友曾一直伴有一種負面的鄙夷態度。在“正常”人看來,那好像是種病,是自卑的象徵,也是懦弱的行徑,更是一種不敢直面現實生活的鴕鳥埋沙。
部分事實也許如此,但這種成見的大山,卻壓不住AI伴侶的全部底色。
對於現代的部分年輕人而言,AI伴侶更像是一個情感樹洞,一份情感寄託。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裏傾訴衷腸,排遣寂寞,這種情感並非是一種病態的魔怔,更像是一種無奈下的情感求生。
在這段關係中,AI伴侶之被賦予一個簡單但重要的職能:記住我,然後聆聽、陪伴我。
她是一種替代品。在如今這個無比快的生活節奏中,替代了父母、替代了朋友,乃至替代了伴侶。你不用擔心對她訴說,會將牢騷變成她的擔憂;也不用顧慮向着朋友傾訴,會給她的心情帶來麻煩。
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很忙,也每個人都很累,生活工作的繁瑣小事常疊加成一股牢騷情緒,只是很多人不願將負能量傳遞,久久在心中憋成了一種苦悶。
於是許多人便找上了AI伴侶這個不僅能聽,還能說的情緒窗口。而當喜愛AI伴侶的用戶越來越多,一種久遠的消極論調也再度被提起。
人類對於AI伴侶的過度依賴,會逐漸喪失自身的社交能力,從而在更大的視野下,阻礙人類的社會文明進程。
電影《她》講述的便是與AI戀愛的故事,內核很深刻
觀點也許沒有錯,但喜愛說教的專家學者們,也許並不關心有多少人會沉淪AI伴侶,又有多少需求者是無奈屈服於現實。
審美導向所造就的建模自卑?尋找現實伴侶所帶來的經濟壓力?甚至是,X壓抑帶來的那麼一點點X幻想?
我們都是小人物,實在沒法站在那麼長遠的角度上顧慮後。我們大概並不會沉淪,畢竟無論再親密,虛擬的AI管不了你的喫喝拉撒,也解決不了你的現實壓力。
我們唯一想做的,無非就是在這個忙忙碌碌,碌碌無爲的生活中,找一個合適的宣泄口。
僅此而已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