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商戰,將中國領先世界的VCD剿滅

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國企業一頭扎進VCD產業,技術、市場、渠道,全都一手帶出來,轟轟烈烈幹了一場。


但是短短几年,曾經的行業老大哥,卻被外來的和尚夾擊包圍,連根拔起。甚至不少人至今還不明白:VCD是中國發明的,可最後竟然還是被外國品牌圍剿至死。這事兒,到底咋回事?


要說VCD,那可真是80、90後一代人童年的標配。誰家客廳裏沒擺個VCD機,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那個時候,一張VCD光盤,不管是《古惑仔》《生死時速》還是《機器貓》,只要插進去,電視裏立馬熱鬧起來。那會兒的快樂,是花個幾塊錢買張盜版碟就能實現的。


當時的錄像機動輒幾千塊,LD影碟機更是奢侈品,而一臺國產VCD機,只要三五百塊,妥妥是平民神器。


1993年,姜萬勐和孫燕生成立萬燕公司,隔年就推出了中國第一臺VCD機。那時候,這玩意兒在國外根本沒多少人用,國內倒是一炮而紅。

爲什麼?說白了,當時就缺一個既便宜又能放大片的設備,VCD恰好填了這個空。


於是中國的電子企業們蜂擁而至:愛多、新科、步步高、萬利達……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似的湧上來。那時候廣告滿天飛,“擋不住的感覺”成了街頭巷尾的口頭禪,電視裏也全是“買影碟機,就選步步高”。

企業家們打價格戰、打廣告戰、甚至打渠道戰,搶經銷商、搶櫃檯位置,整個VCD市場就像打翻了的麻辣燙——熱得冒煙兒!


但是,熱鬧歸熱鬧,很多企業根本沒搞清楚一件事:VCD這玩意兒的“命門”,不在盒子,而在芯片。


說白了,VCD的核心,是MPEG-1解碼技術。這玩意兒壓根不是中國發明的,是人家國際標準。


咱中國企業厲害也厲害在,把別人的技術用出了花樣,靠着成本控制、供應鏈整合、市場下沉,把這套技術玩到極致。


可問題也來了,只要誰掌握了這個芯片的命脈,誰就能把你“卡脖子”。


結果如何?別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次壓根是“沒教就被反殺”。


國外芯片商一看,咦?你們靠我們賣得這麼火?那不好意思——漲價!

於是國產企業一邊苦打價格戰,一邊還得忍受“被卡脖子”,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屋漏偏逢連夜雨,市場一熱,劣質廠家蜂擁而上。

什麼“八百合一”的機器、什麼“支持VCD+MP3+卡拉OK”,全是打擦邊球的噱頭,品質堪憂。不是主板發熱,就是激光頭老化,更有甚者,連碟片都認不出來。

正版碟片一張二十多,盜版只要三五塊。誰買正版?沒幾個人。於是——正版商死、盜版商活,正版設備跟着也完蛋。

市場瞬間就變了味兒,本來是盛宴,最後成了自助餐,誰來誰分,分完就走。


正當咱這邊自己做VCD做到火遍全國,人家那邊早就準備好下一代技術了——DVD、高清解碼、版權加密,一個個都安排上了。


等咱這邊打得頭破血流,市場飽和、利潤被喫光,外國品牌一出手,直接上“正版保護+技術封鎖”,把VCD這條路徹底掐死。

就像一場打遊戲——我們剛打通第一關,人家早就在第四關等你了,裝備、技能全開,打你個措手不及。


但話說回來,VCD雖然死了,可它沒白死。

這一仗,成就了一批人,比如段永平。他從VCD戰場中學到了怎麼打廣告、怎麼佈局渠道、怎麼做品牌,後來幹出了步步高、小天才、OPPO、vivo,這些全是VCD時代打出來的“真功夫”。


當年“賣碟機”的,轉頭開始“賣手機”“做藍光播放器”,OPPO的第一款藍光機一出,就把國際市場嚇了一跳,質量不輸日本先鋒,價格卻只要一半。

所以說只會用技術,不會造技術,遲早得捱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