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旨在教会大家在面对各种单位时可以快速掌握其各类数据,快速认识单位。
本篇为系列第一篇——步兵篇,为了展示到尽量全面的情况,本文全篇使用俄军摩托化步兵的格鲁乌来做演示。同时此篇也是之后各篇的基础,绝大多数的基础概念我会在此篇介绍,之后便不再赘述。
首先,我们将单位的介绍界面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期讨论下半部分。
上下两部分以红线作为区分
我们接着看下半部分,这一部分介绍的是单位拥有的武器以及武器的数据。我们从上到下依次介绍各把武器,GRU未装备的会单独给图。
首先,在开始之前,我们依旧需要清楚两件事情,即武器的造伤机制以及武器与士兵绑定的概念。
作为萌新,各位目前需要知道:造成伤害的数值与敌方护甲以及距离负相关(即敌方护甲值越高,距离越远,造成的伤害越低),与己方武器的穿深正相关(即己方武器穿深越高,造成伤害越高)。这就造成了己方穿深与敌方防护的比较。
因为这部分较为复杂,在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之后会专开专题讲解,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可以自行去b站搜索,我也会给大家推荐一些。
而武器与士兵绑定,这很好理解,即每一位士兵携带的武器与其是绑定的,如果该名士兵阵亡,那么与其绑定的武器也就无法使用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1个10人班中只有1名士兵装备了aa筒子,那么当这名士兵死亡之后,这个aa班便无法在执行aa任务,因为携带aa筒子的士兵阵亡了。(不过由于优先保留班组武器的特性,所以携带特殊的班组武器的士兵会最后阵亡)
其次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断箭将步兵便携武器分为了几大类:步枪,轻机枪,重机枪,枪榴弹,精确射手步枪,反器材步枪,一次性火箭筒,可装填火箭筒。所以本文在此不讨论步兵所携带的架设武器(如陶,短号等)。
相同类别的武器可以进行比较,而这几大类之间不建议相互比较,毕竟比了也没什么用。
掌握了以上知识之后我们开始进入正题,从上到下为大家一一介绍
依旧是分为上下两部分
首先上半部分是这类武器的数据,这里以AK-15为例。从上到下依次介绍。在此会把大部分的内容完整的介绍一遍,之后的各类武器就选择性的讲解要点。
首先是瞄准时间,这代表这种武器从发现敌人到开火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各位经常在单位头上看到的白色读条。
如图所示为瞄准时间
其次是弹匣容量,这个数值直接决定了武器的有效攻击时间(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即有效攻击时间,这里我将其定义为一把武器从发现敌人结束瞄准读秒或是装填完毕为起点,到打完1个弹匣弹药至装填的时间),这很好理解,1个弹匣装载的弹药越多,那么有效攻击时间越长,可能造成的伤害越高。对于坦克等的主炮我们可以当作其弹匣容量为1。
接着就是装填时间,这对应这把武器打完弹匣中弹药后所需的再次装填时间,也就是各位在单位头上看到的红色读条。在选定一个攻击目标进行瞄准之后,决定其攻击速度就是其装填速度。
如图所示为装填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装填时间与瞄准时间两个读条是同时进行的,攻击一个单位需要两个读条都读完。如果希望让多个单位在伏击时同时发动攻击可以先对这些单位禁火,等待所有攻击单位完成瞄准再开火,这可以使伏击时对手更难以反应过来。
通俗的来讲,一个单位的输出时间与攻击频次都与以上数值有着直接关系,这很好理解。
下半部分的介绍则为这类武器所使用的弹药的数据,我们依旧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里以AK-15为例,从上至下依次解释。
以红线为分界
上半部分主要为弹药的粗略信息。
首先是弹药的具体口径或是型号,在其旁边的是这把武器的总备弹(即该单位中拥有的此类弹药的总数)
而在下面一行的首先是该种弹药对应的是穿甲还是破甲,白色为穿甲,橘红色为破甲。这一部分到装甲部分会细讲,在步兵篇按下不表。
如图所示,上方造成穿甲伤害,下方造成破甲伤害
而在其右边的则是这种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断箭中目标种类有五种分别为:步兵,车辆,直升机,战机,导弹。 部分特殊效果也会在此标明,这里先不做介绍。
接着是下半部分的具体数据
首先是弹道类型,陆军的弹道主要分为曲射弹道,迫击弹道以及直射弹道(少部分使用火箭弹道,末端制导,制导弹道),大部分武器都为直射弹道,使用曲射弹道的主要为各类火炮(迫击炮不在此列)。弹道类型影响了武器在障碍物后的表现,使用曲射或迫击弹道的武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地形以及障碍。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武器的具体弹道较为特殊,例如俄军的某些重防使用垂直发射时可能会撞上障碍物给自身造成伤害。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曲射弹道等的特殊单位在攻击时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否则会发生打到前方障碍物给自身单位造成伤害。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曲射或是迫击弹道中是否存在障碍物阻挡在攻击目标之前(例如高楼等建筑)导致无法有效打击目标。
如图所示,该单位装备的所有武器射程均有标注
接下来就是有效射程,这很好理解,即这种武器的最大攻击距离,这在地图上会直观的表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射程是建立在视野的基础之上的,即使敌方单位已经暴露在己方视野内但是不在攻击单位视野内时也无法攻击(直射弹道的单位)。
如图所示
然后是伤害,穿深以及武器散布,需要关注的是,所有标注在这里的伤害均是在敌方单位护甲值为0(破甲弹或是软目标)或是抗穿小于武器穿甲深度(硬目标)时所造成的伤害。(不考虑建筑物的伤害减免)。
软目标,最右侧蓝色字体为实际伤害
硬目标,同上
关于穿深,其与距离有关,距离越远穿深越低,步枪的最高穿深一般情况下出现在贴脸的情况下。
而关于武器的散布,目前可以总结出来的就是当单位在震撼或是压制等debuff的效果之下时,射歪的可能性会上升。而正常情况下的散布具体数据还不得而知。
补给值则说明了这类武器在打空弹药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补给。
到此,绝大多数的概念就解释完毕了,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各类型武器的独特性质了
首先是射手步枪以及狙击枪,这两类武器拥有一个特殊的数值,即掩体穿透,其中射手步枪的穿透值为50%,狙击枪则为100%,这代表在面对敌方位于建筑物内时,这两类武器伤害的变化水平。50%则意味着在建筑内的单位会受到的伤害相对于同样条件下的开阔地伤害会减半,而100%则意味着对建筑内造成伤害不会降低,与开阔地造成的伤害相同。这一数值只影响建筑物。
如图所示
接着是下挂榴弹,由于其爆炸武器的特质,所以其拥有一个爆炸半径的数据。并且同时拥有了一个等同于爆炸半径最小发射距离。所以有时需要注意己方步兵单位与敌方的距离,防止贴的过近导致一些爆炸武器无法使用。而爆炸半径就很好理解了,处在半径之内的其他敌方单位也会受到伤害。
接下来是火箭筒一类。需要注意的是,在火箭筒的大类下有两个分支,即可重复装填火箭筒(后文以复装指代)以及一次性火箭筒(后文用次抛指代)。
而复装以及次抛最大的区别在于,次抛的短时火力投射密度高于复装。
具体体现在,次抛大部分情况下在步兵单位中几乎人手一个,而复装则只有极少的士兵来携带。所以短时间内装备次抛的单位可以一次性打出更多的筒子。
其二就是次抛由于其无法装填的特性使其每次攻击时只需要读瞄准的读条,而复装则需要瞄准再装填。所以次抛的攻击间隔短于复装。
综上所述,给伏击或是进攻的步兵装备次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复装由于其携带弹药可能会稍多于次抛,可以携带部分用于防守。
同时火箭筒还拥有几项值得注意的数据,首先使是否会被APS拦截,加号表示会被拦截。目前游戏中只有RPG-30不会被APS拦截。其次其也有一个最小发射距离,即安全距离。
如图所示
最后是步兵携带的防空导弹,这部分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所以在此不作特别说明。
以上便是步兵下篇的绝大部分内容了,由于篇幅的限制,关于步兵的架设武器方面之后会推出一个特别篇详细说明,大家可以稍微期待一下。
(由于最近有些忙,所以这篇拖的时间稍微有些久,不过后面就会稳定下来,大概2天1篇的速度慢慢发吧,希望大家多多点赞)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