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認識斷箭單位(步兵篇 下)

本系列旨在教會大家在面對各種單位時可以快速掌握其各類數據,快速認識單位。

本篇爲系列第一篇——步兵篇,爲了展示到儘量全面的情況,本文全篇使用俄軍摩托化步兵的格魯烏來做演示。同時此篇也是之後各篇的基礎,絕大多數的基礎概念我會在此篇介紹,之後便不再贅述。

首先,我們將單位的介紹界面分爲上下兩部分,本期討論下半部分。

上下兩部分以紅線作爲區分

我們接着看下半部分,這一部分介紹的是單位擁有的武器以及武器的數據。我們從上到下依次介紹各把武器,GRU未裝備的會單獨給圖。

首先,在開始之前,我們依舊需要清楚兩件事情,即武器的造傷機制以及武器與士兵綁定的概念

作爲萌新,各位目前需要知道:造成傷害的數值與敵方護甲以及距離負相關(即敵方護甲值越高,距離越遠,造成的傷害越低),與己方武器的穿深正相關(即己方武器穿深越高,造成傷害越高)。這就造成了己方穿深與敵方防護的比較。

因爲這部分較爲複雜,在這裏就不多做解釋,之後會專開專題講解,如果想要深入瞭解的可以自行去b站搜索,我也會給大家推薦一些。

武器與士兵綁定,這很好理解,即每一位士兵攜帶的武器與其是綁定的,如果該名士兵陣亡,那麼與其綁定的武器也就無法使用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1個10人班中只有1名士兵裝備了aa筒子,那麼當這名士兵死亡之後,這個aa班便無法在執行aa任務,因爲攜帶aa筒子的士兵陣亡了。(不過由於優先保留班組武器的特性,所以攜帶特殊的班組武器的士兵會最後陣亡)

其次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斷箭將步兵便攜武器分爲了幾大類:步槍,輕機槍,重機槍,槍榴彈,精確射手步槍,反器材步槍,一次性火箭筒,可裝填火箭筒。所以本文在此不討論步兵所攜帶的架設武器(如陶,短號等)。

相同類別的武器可以進行比較,而這幾大類之間不建議相互比較,畢竟比了也沒什麼用。

掌握了以上知識之後我們開始進入正題,從上到下爲大家一一介紹

依舊是分爲上下兩部分

首先上半部分是這類武器的數據,這裏以AK-15爲例。從上到下依次介紹。在此會把大部分的內容完整的介紹一遍,之後的各類武器就選擇性的講解要點。

首先是瞄準時間,這代表這種武器從發現敵人到開火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各位經常在單位頭上看到的白色讀條。

如圖所示爲瞄準時間

其次是彈匣容量,這個數值直接決定了武器的有效攻擊時間(這裏需要引入一個概念,即有效攻擊時間,這裏我將其定義爲一把武器從發現敵人結束瞄準讀秒或是裝填完畢爲起點,到打完1個彈匣彈藥至裝填的時間),這很好理解,1個彈匣裝載的彈藥越多,那麼有效攻擊時間越長,可能造成的傷害越高。對於坦克等的主炮我們可以當作其彈匣容量爲1。

接着就是裝填時間,這對應這把武器打完彈匣中彈藥後所需的再次裝填時間,也就是各位在單位頭上看到的紅色讀條。在選定一個攻擊目標進行瞄準之後,決定其攻擊速度就是其裝填速度。

如圖所示爲裝填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裝填時間與瞄準時間兩個讀條是同時進行的,攻擊一個單位需要兩個讀條都讀完。如果希望讓多個單位在伏擊時同時發動攻擊可以先對這些單位禁火,等待所有攻擊單位完成瞄準再開火,這可以使伏擊時對手更難以反應過來。

通俗的來講,一個單位的輸出時間與攻擊頻次都與以上數值有着直接關係,這很好理解。

下半部分的介紹則爲這類武器所使用的彈藥的數據,我們依舊分爲上下兩個部分。這裏以AK-15爲例,從上至下依次解釋。

以紅線爲分界

上半部分主要爲彈藥的粗略信息。

首先是彈藥的具體口徑或是型號,在其旁邊的是這把武器的總備彈(即該單位中擁有的此類彈藥的總數)

而在下面一行的首先是該種彈藥對應的是穿甲還是破甲,白色爲穿甲,橘紅色爲破甲。這一部分到裝甲部分會細講,在步兵篇按下不表。

如圖所示,上方造成穿甲傷害,下方造成破甲傷害

而在其右邊的則是這種武器可以攻擊的目標,斷箭中目標種類有五種分別爲:步兵,車輛,直升機,戰機,導彈。 部分特殊效果也會在此標明,這裏先不做介紹。

接着是下半部分的具體數據

首先是彈道類型,陸軍的彈道主要分爲曲射彈道,迫擊彈道以及直射彈道(少部分使用火箭彈道,末端制導,制導彈道),大部分武器都爲直射彈道,使用曲射彈道的主要爲各類火炮(迫擊炮不在此列)。彈道類型影響了武器在障礙物後的表現,使用曲射或迫擊彈道的武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地形以及障礙。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武器的具體彈道較爲特殊,例如俄軍的某些重防使用垂直髮射時可能會撞上障礙物給自身造成傷害。

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曲射彈道等的特殊單位在攻擊時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否則會發生打到前方障礙物給自身單位造成傷害。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曲射或是迫擊彈道中是否存在障礙物阻擋在攻擊目標之前(例如高樓等建築)導致無法有效打擊目標。

如圖所示,該單位裝備的所有武器射程均有標註

接下來就是有效射程,這很好理解,即這種武器的最大攻擊距離,這在地圖上會直觀的表現出來,需要注意的是,射程是建立在視野的基礎之上的,即使敵方單位已經暴露在己方視野內但是不在攻擊單位視野內時也無法攻擊(直射彈道的單位)。

如圖所示

然後是傷害,穿深以及武器散佈,需要關注的是,所有標註在這裏的傷害均是在敵方單位護甲值爲0(破甲彈或是軟目標)或是抗穿小於武器穿甲深度(硬目標)時所造成的傷害。(不考慮建築物的傷害減免)。 

軟目標,最右側藍色字體爲實際傷害

硬目標,同上

關於穿深,其與距離有關,距離越遠穿深越低,步槍的最高穿深一般情況下出現在貼臉的情況下。

而關於武器的散佈,目前可以總結出來的就是當單位在震撼或是壓制等debuff的效果之下時,射歪的可能性會上升。而正常情況下的散佈具體數據還不得而知。

補給值則說明了這類武器在打空彈藥的情況下,所需要的補給。

到此,絕大多數的概念就解釋完畢了,接下來的部分就是各類型武器的獨特性質了

首先是射手步槍以及狙擊槍,這兩類武器擁有一個特殊的數值,即掩體穿透,其中射手步槍的穿透值爲50%,狙擊槍則爲100%,這代表在面對敵方位於建築物內時,這兩類武器傷害的變化水平。50%則意味着在建築內的單位會受到的傷害相對於同樣條件下的開闊地傷害會減半,而100%則意味着對建築內造成傷害不會降低,與開闊地造成的傷害相同。這一數值隻影響建築物。

如圖所示

接着是下掛榴彈,由於其爆炸武器的特質,所以其擁有一個爆炸半徑的數據。並且同時擁有了一個等同於爆炸半徑最小發射距離。所以有時需要注意己方步兵單位與敵方的距離,防止貼的過近導致一些爆炸武器無法使用。而爆炸半徑就很好理解了,處在半徑之內的其他敵方單位也會受到傷害

接下來是火箭筒一類。需要注意的是,在火箭筒的大類下有兩個分支,即可重複裝填火箭筒(後文以復裝指代)以及一次性火箭筒(後文用次拋指代)。

而復裝以及次拋最大的區別在於,次拋的短時火力投射密度高於復裝

具體體現在,次拋大部分情況下在步兵單位中幾乎人手一個,而復裝則只有極少的士兵來攜帶。所以短時間內裝備次拋的單位可以一次性打出更多的筒子。

其二就是次拋由於其無法裝填的特性使其每次攻擊時只需要讀瞄準的讀條,而復裝則需要瞄準再裝填。所以次拋的攻擊間隔短於復裝。

綜上所述,給伏擊或是進攻的步兵裝備次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復裝由於其攜帶彈藥可能會稍多於次拋,可以攜帶部分用於防守。

同時火箭筒還擁有幾項值得注意的數據,首先使是否會被APS攔截,加號表示會被攔截。目前遊戲中只有RPG-30不會被APS攔截。其次其也有一個最小發射距離,即安全距離。

如圖所示

最後是步兵攜帶的防空導彈,這部分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所以在此不作特別說明。

以上便是步兵下篇的絕大部分內容了,由於篇幅的限制,關於步兵的架設武器方面之後會推出一個特別篇詳細說明,大家可以稍微期待一下。

(由於最近有些忙,所以這篇拖的時間稍微有些久,不過後面就會穩定下來,大概2天1篇的速度慢慢發吧,希望大家多多點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