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游戏起名字,是个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大工程。
好的游戏名既要体现游戏特点,又要足够简洁,还得让玩家能记住。
![]()
对于国外的游戏来说,想起一个好的中文名难度就更大了,
毕竟中文博大精深,得讲究“信达雅”,有些时候翻译出来效果不如整活。
典型的就像《上古卷轴》最早错翻译成《老头滚动条》,意外成了一代经典被叫到现在。
![]()
刻在DNA里的画面
这种“起中文名困难症”,现在貌似有了个完美的解法。
不少海外的游戏开发者跑到了国内的玩家社区,开始“跪求”中国玩家命名.....
![]()
最近一段时间,如果你点开像小黑盒、贴吧这样的玩家社区,大概率能看到这样一些帖子:
“我是外国游戏开发者,请中国玩家给我们游戏想个名字吧!”
![]()
点开这些帖子,会发现大多数都是一些独立游戏。
它们希望中国玩家起名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想更接地气,有请不起翻译的,还有来中国市场探探路搞营销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看在都玩游戏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
![]()
甚至有些是从小高那里知道玩家社区的
这可问对人了,我们国区玩家向来是乐于助人的。
面对老外开发者的盛情邀请,大伙帮忙同时那颗整蛊的心已经蠢蠢欲动了。
![]()
举个例子,在一众请求“赐名”的游戏里,其中有一款叫做《Runeborn》。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部带有黑暗风格,靠魔法符文击败敌人的肉鸽游戏。
![]()
有玩家引经据典,用《诗经》里的典故给他们整了个中文名:
![]()
相较之下整活的玩家就多不少了,有参考日本轻小说风格的:
![]()
有致敬前些年的霸权番剧《葬送的芙莉莲》的:
![]()
“作者赞过”
想不出了整活的名字了,他们这个英文名音译也有说法的......
![]()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选出来的《死而符生》这个名字居然还挺正经?
![]()
鸡米仔看了一下,发现这些请求命名的帖子大多有这样一种情况:
大伙虽然会整活,但往往最后都能选出来一个意外贴切的名字。
而且这些老外开发者不是来说说而已的,中国玩家起的名字真会变成正式称呼。
![]()
比如一款叫《
FrostBound》的冰汽末日背景游戏,在征集到了诸如“冷锋”、“穿越冰线”、“冬次打次”的名字后。
最终脱颖而出,成为Steam商店里的名字是《凛冬前线》,听起来确实不错。
![]()
最为信达雅的当属之前一款叫
《Kamaeru》的保护青蛙主题的种田游戏。
国区玩家完美的给出了一个满分翻译:《世蛙桃源》,这名字满分十分我愿意打100分。
![]()
![]()
其实大伙一直在“命名”这件事情上有着旺盛的创造力,远不止游戏这块。
B站前一阵子就掀起过一股给老番剧和剧集重新命名的风潮,这些新名字也是各种整蛊。
《进击的巨人》化用抽象名梗《我踏马莱纳》,《瑞克与莫蒂》更是被形象的改译成《圆头与耄耋》
......
![]()
能想出这些名字家里得请高人了
话又说回来了,之前谁能想到中国玩家有朝一日,会像这样有给外国游戏命名的话语权呢?
以前别说是让老外开发者给我们送Key请我们命名了,有个中文配音甚至是中文选项就谢天谢地了。
![]()
从民间汉化到官方汉化到中文配音,再到现在连中文名也能由玩家选择,背后其实是国区的地位在不断上升。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区玩家的喜好、意见,也会愈发成为海外的游戏制作者重要的考虑因素吧。
![]()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