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出遊戲名字的老外開發者,集體跑來“跪求”中國玩家賜名了?

給遊戲起名字,是個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的大工程。

好的遊戲名既要體現遊戲特點,又要足夠簡潔,還得讓玩家能記住。

對於國外的遊戲來說,想起一個好的中文名難度就更大了,

畢竟中文博大精深,得講究“信達雅”,有些時候翻譯出來效果不如整活。

典型的就像《上古卷軸》最早錯翻譯成《老頭滾動條》,意外成了一代經典被叫到現在。

刻在DNA裏的畫面

這種“起中文名困難症”,現在貌似有了個完美的解法。

不少海外的遊戲開發者跑到了國內的玩家社區,開始“跪求”中國玩家命名.....

最近一段時間,如果你點開像小黑盒、貼吧這樣的玩家社區,大概率能看到這樣一些帖子:

“我是外國遊戲開發者,請中國玩家給我們遊戲想個名字吧!”

點開這些帖子,會發現大多數都是一些獨立遊戲。

它們希望中國玩家起名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想更接地氣,有請不起翻譯的,還有來中國市場探探路搞營銷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看在都玩遊戲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甚至有些是從小高那裏知道玩家社區的

這可問對人了,我們國區玩家向來是樂於助人的。

面對老外開發者的盛情邀請,大夥幫忙同時那顆整蠱的心已經蠢蠢欲動了。

舉個例子,在一衆請求“賜名”的遊戲裏,其中有一款叫做《Runeborn》。

按照官方的說法,這是部帶有黑暗風格,靠魔法符文擊敗敵人的肉鴿遊戲。

有玩家引經據典,用《詩經》裏的典故給他們整了箇中文名:

相較之下整活的玩家就多不少了,有參考日本輕小說風格的:

有致敬前些年的霸權番劇《葬送的芙莉蓮》的:

“作者贊過”

想不出了整活的名字了,他們這個英文名音譯也有說法的......

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終選出來的《死而符生》這個名字居然還挺正經?

雞米仔看了一下,發現這些請求命名的帖子大多有這樣一種情況:

大夥雖然會整活,但往往最後都能選出來一個意外貼切的名字。

而且這些老外開發者不是來說說而已的,中國玩家起的名字真會變成正式稱呼。

比如一款叫《

FrostBound》的冰汽末日背景遊戲,在徵集到了諸如“冷鋒”、“穿越冰線”、“冬次打次”的名字後。

最終脫穎而出,成爲Steam商店裏的名字是《凜冬前線》,聽起來確實不錯。

最爲信達雅的當屬之前一款叫

《Kamaeru》的保護青蛙主題的種田遊戲。

國區玩家完美的給出了一個滿分翻譯:《世蛙桃源》,這名字滿分十分我願意打100分。

其實大夥一直在“命名”這件事情上有着旺盛的創造力,遠不止遊戲這塊。

B站前一陣子就掀起過一股給老番劇和劇集重新命名的風潮,這些新名字也是各種整蠱。

《進擊的巨人》化用抽象名梗《我踏馬萊納》,《瑞克與莫蒂》更是被形象的改譯成《圓頭與耄耋》

......

能想出這些名字家裏得請高人了

話又說回來了,之前誰能想到中國玩家有朝一日,會像這樣有給外國遊戲命名的話語權呢?

以前別說是讓老外開發者給我們送Key請我們命名了,有個中文配音甚至是中文選項就謝天謝地了。

從民間漢化到官方漢化到中文配音,再到現在連中文名也能由玩家選擇,背後其實是國區的地位在不斷上升。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區玩家的喜好、意見,也會愈發成爲海外的遊戲製作者重要的考慮因素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