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创作竟然有一个“万能公式”?

在无数研究生、科研人员的“心魔榜”中,写论文这件事稳居前三。不是不会做研究,而是不会写。总觉得脑海中思路很清晰,可一落到纸面上,逻辑混乱、语言生硬、结构松散,迟迟无法成文。



写论文这件事,真的有“万能公式”可以套用吗?

有的!

兄弟,有的!



今天小砚就来分享一个经典且实用的学术论文结构公式,被无数科研人亲测有效,让你写论文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一、IMRaD结构:论文写作的黄金公式

IMRaD 是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的标准论文结构,它分别代表:

Introduction(引言)

Methods(方法)

Results(结果)

and

Discussion(讨论)

这个结构就像一座桥梁,把你的科研成果稳稳托起,传递给读者和评审专家。


01

引言(Introduction)——交代来龙去脉

你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研究背景是什么?(Why this topic matters)

研究的空白或问题是什么?(What’s missing)

你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What you will do)

✍ 小技巧:可以使用“背景—现状—问题—目标”的顺序构建,引导读者进入你的研究语境。


02

方法(Methods)——交代怎么做的

说明你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包括:

实验/调查/建模/分析的设计

选取的数据或对象

所使用的工具或统计方法

📌 原则:详略得当、可复现性强,既让人看懂,也让同行有复现你的研究的可能。


03

结果(Results)——展示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部分以图表+文字描述为主,尽量做到:

数据清晰,图表准确

只陈述“发现了什么”,不评价

⚠ 避免提前讨论或解释,不要在这一节加入主观推测。


04

讨论(Discussion)——解释你的发现,回应研究问题

讨论是整篇论文的灵魂,你可以:

解释结果意味着什么

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

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 这是你展示“科研思维”的舞台。好的讨论能显著提升论文的深度与影响力。


二、P-E-E-L结构:每一段也有“套路”可循!

在宏观结构之外,每一段也可以遵循一个经典的写作公式:

P-E-E-L

(Point-Evidence-Explanation-Link)结构

Point:提出观点

Evidence:给出证据(数据、引用文献等)

Explanation:解释你的观点与证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Link:连接到你的主论点,总结本段的主要观点,或者过渡到下一个中心思想或段落。

举个例子:

“本研究发现X在Y条件下显著增加(Point)。根据图2的数据,X的平均值提高了35%(Evidence)。这说明Y条件在促进X表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能涉及Z通路的激活(Explanation)。这为后续关于Y条件调控机制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方向(Link)。”

是不是感觉既清晰又有说服力?

漫漫科研长征路,砚承为骥共攀峰。
有套路、有方法、有伙伴,科研真的可以更轻松!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