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的GeForce RTX 5060也算是大家期待的甜品级定位显卡,距正式补齐50系家族也就差个RTX 5050。
19日官方发布建议零售价为2499元,大约五千元就可以装一台体验DLSS4的机器,看着也没啥毛病,想归想,显卡性能实际表现如何?DLSS能否带来帧数上质的提升?
这里边借映众INNO3D GeForce RTX 5060 8GB 曜夜来简单体验探究一番。
Tpis:实测在文章下半部,后续会再发一篇“狂测15款+游戏,告诉你RTX 5060真实体验”的内容,感兴趣可以关注一波~
开箱与外观
首先,曜夜这张卡走一个低调简约风,整体设计采用黑色与银灰配色。正面采用大面的拉丝工艺,右侧底部则为格栅设计,采用拼撞设计。
风扇为2枚直径88mm的9扇叶风扇,且其HerculeZ X2散热系统还支持风扇自启停技术,虽然正面整体采用PC材质,但采用复杂的拉花和格栅以及切削设计,使其观感并不差。
体积方面,曜夜为标准的双槽卡,具体规格为:225*116*41mm,实测重量为652g,组建SFF的主机问题不大。个人认为如果能够缩减风扇间距与优化布局,卡长缩减到200mm,很多小ITX机箱便可直插。
曜夜侧边则采用较为少见的全包设计,散热鳍片只露出一小部分,并且其中点缀着日系固态电容与密封电感,观感上相对常规卡有提升。
该卡采用单8Pin接口,功耗为145W,散热方面的压力要高于上代RTX 4060,毕竟实装了性能更强的GDDR7显存。
故从曜夜背部的不规则镂空中可见其大片的铝制鳍片与两根镀镍热管,且热管采用DHT直触技术,效率比常规双热管高,故哪怕是双风扇,应该也是压的住的。
接口方面,曜夜PCIe接口为5.0*16速率,比较挑主板,如果你近期考虑装一台RTX 5060主机,可优先考虑下放该接口的AMD系主板,性价比更高。
视频输出接口为3*DP2.1+HDMI2.1规格,并且带有和PCIe金手指一样的保护帽。以前高端卡才有的保护机制,现在基本上都已普及,好评。
规格参数&基准测试
GeForce RTX 5060主打功能为全新一代的DLSS4,支持最高4倍补帧,比以往的DLSS还猛,其夸张的帧率提升已经在RTX 5090 D/5080等设备上体现。
测试平台:
CPU:i5-14600KF
主板:技嘉Z790M-冰雕-WIFI版
显卡:映众INNO3D GeForce RTX 5060 8GB 曜夜
主硬盘:科赋C910 1T
散热:超频3 DC360 Pro Display
机箱:爱国者星璨岚
内存:金百达刃6400MHz 16GBX2
电源:振华冰山金蝶LG 1000W
那在RTX 5060上表现又如何?首先还得先看看基准参数:
基本规格
RTX 5060最新的GB206核心搭载3840个流处理器,显存容量与位宽为8GB/128 bit,和同定位的RX 7650保持一致。
功耗方面,哪怕新显存带来的功耗提升,使得RTX 5060整卡来到145W,相比RX 7650的170W功耗在电源选择上要轻松一些。
GPU-Z
得益于GDDR7显存,RTX 5060在和RTX 4060仍保持在128bit的前提下,显存带宽提升约为40%,达到448GB/s,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位宽瓶颈。
换句话说,采用256 bit GDDR 6显存的RTX 3070,和显存位宽为128 bit GDDR7的RTX 5060在速率上保持一致。
Time Spy
在代表2K分辨率游戏的TimeSpy测试中,默频状态下,显卡分数达到13485分,和RTX 4060Ti同一水平。
与默频状态下10600分的上代RTX 4060相比,约21%的性能提升,幅度还算可以。
并且相对于友商同定位的得分为11300左右的RX 7650Gre而言,有16%理论性能提升,英伟达略胜一筹。
压力测试
在甜甜圈压力测试中,映众RTX 5060曜夜并无散热瓶颈,核心温度稳定在69℃左右,且功耗更高的GDDR7显存温度也保持在72℃左右,相当凉快。
此时显卡风扇转速在1900RPM,风噪可控,在整机散热噪音中并不突出。
且显卡基本上达到145W的标称功耗,烤机过程中在140—147W徘徊,较为稳定,GPU核心频率在2700Mhz左右,显存频率在1750Mhz左右。
总的来说,甜甜圈的压力测试,RTX 5060曜夜双风扇两热管的散热规格完全够用,结合风扇启停,一般情况下还是很舒适的。
DLSS 4
在测试之前,先来聊聊DLSS4多帧生成技术(Multi-Frame Generation)。
DLSS 4 多帧生成技术可在传统渲染的基础上额外生成三帧,即在一帧的基础上,换来最终4帧的输出(x4)。
相对于之前老版本DLSS,DLSS4将原有的光流引擎、光线重现等模型推倒重来,取消了CNN,替换为新的Transformer引擎。
换句话说,这技术不是基于老DLSS迭代优化,而是取其经验,推倒重来的产物,有点类似于目前的AIPC,通过AI推理实现补帧。
这样的话Transformer引擎自然也可以参与到各类文生图、超分等领域当中。其原理与DLSS初代的图像生成路线一致,效果提升巨大,在纹理重建等细节方面比较拿手。
并且Transformer引擎并不限制型号,老版本RTX显卡后续驱动跟进,也有机会体验新技术,但满血版自然也得给到RTX 50系显卡。
回到游戏帧生成上,DLSS4也不能无限制的补帧,那和左脚踩右脚螺旋升天有什么区别?
我的理解是:当你的基础帧率能达到40FPS,可以尝试打开DLSS,把帧率补到80FPS,甚至更高,尽量减少“猜画面”导致的延迟。
对于RTX 5080/5090等高端显卡用户而言,DLSS更像是追求极致的玩具,让他们的4K高刷有用武之地。
而RTX5060带来的补帧,真有可能让用户体验一波高帧的快感,或让本难以运行的游戏有畅玩机会。
游戏体验
DLSS4体验《赛博朋克2077》
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1080p超级画质,DLSS4,4x帧生成,最终能做平均接近300FPS的逆天成绩,相较于DLSS3要强不少。
这算是DLSS4的非光追,常规画质拉满的输出形式,4x帧生成+DLSS质量自动。
画质并没有想象中的损失太多,甚至树木边缘观感相对自然,并没有之前DLSS过度锐化的“数码味”。
而下图在完全关闭DLSS的原生1080P模式,树木的细节质感等较为复杂,容易穿帮的部位与DLSS参数几乎拉满的表现并无实际区别。
并且在DLSS表现效果中比较受争议的《赛博朋克2077》铁丝网效果中,新的DLSS4与原生状态下表现一样自然。
这样看来,哪怕在DLSS4帧生成与DLSS动态分辨率双重影响下,1080P极致画质下,相较于原生80FPS的情况下,帧率提高4X的同时,画面并无太大损失,可用。
当然,如果你开了超级光追,把基础帧数压榨到40FPS以内,光追复杂的光线效果与细节,会让补帧后的整个画面看着雾蒙蒙的,并且帧率会经常从补帧后的100多FPS,回到30FPS的原生帧率,期待后续优化。
《荒野大镖客2》
1080p全高画质,RTX 5060在其中表现不错,平均帧数为92PFS,室内和近景可稳定在100FPS以上。
复杂场景,例如城镇与远近景交错的情况下,在80—90FPS,整体十分丝滑,2K分辨率,稍微降点设置,也是能畅玩的。
《CS2》
在1080P高画质,偏竞技设定的实用设定下,Dust2测试场景的平均帧在349.7,1%Low帧在181.1。
这1%Low帧甚至要比256bit位宽的RTX3070强,多了近40FPS,而平均帧差不多,都在350FPS左右,表现较为亮眼。
对于竞技玩家而言,反而要考虑CPU了,本人的i5—14600KF几乎遇到瓶颈,导致显卡利用率在90—100%跳变。
总结
首发2499元,INNO3D映众 GeForce RTX 5060 8GB 曜夜个人认为依旧延续英伟达驱动相对稳定的优势。
在今天20日首发后的第一版驱动中,DDU卸载老驱动,重启打上新驱动,即可识别到显卡,易用性没毛病。
性能方面,Time Spy理论成绩为13485分,打同级别的RX 6750Gre没问题,128 bit位宽的GDDR7居然可以打平256 bit的GDDR6,在高分辨率游戏上总算补齐短板。
映众曜夜本身设计相对较素,挺适合无光党组一个相对入门的游戏主机,侧边全包设计+背板带不规则镂空,也还挺耐看,比一整块素板好。
适合哪些人?
GeForce RTX 5060挺适合装机预算为5K左右的用户,偏向组AMD的CPU+英伟达GPU的用户,主打游戏性价比。
毕竟RTX 5060选择了战未来的PCIe5.0 x16接口,选择PCIe5.0普及度更广的B板性价比会更高。
性能也足够用,1080P 165Hz高刷电竞没问题,1080P原生画质下,90FPS左右游玩3A游戏,或2K60FPS也没问题,实在不行就调调画质。
最后冲击一下2K游玩高配需求游戏也可以的,基于Transformer引擎的DLSS4在超分补帧后画面依旧可用,延迟和损失也能接受。
当然,本人后续会推出基于这张显卡的游戏测试内容,以更多游戏展示其实际体验,感兴趣可关注一波!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