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关于我用电子垃圾啃电子论文这件事

前言:宇宙间的文明若简化为点,在数学模型中十万光年内最多会出现三十万个文明,他们的演化过程会是什么样的?——《三体1·后记》

PS:本文为萌新(我)对《群星》这款4X游戏的粗略感受,本人实在无法在几十个小时内了解这款“电子论文”的全部,但会根据自己玩其他类型游戏的经验对《群星》及其新DLC进行一定的拆解,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虽然引用了《三体》的内容,但《群星》和《三体》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前者更像是星际文明的演化模拟,后者则是两个不同阶段文明之间的斗智斗勇,最后上升到黑暗森林理论甚至高阶、高维文明与宇宙机制等脑洞设计。《群星》虽上手苦手,但在个人看来,作为一款战略游戏,并没有脱离桌游中美系(战争)德系(发展)游戏的框架,甚至从我们经常玩的游戏类型中也能找到理解他机制与玩法的钥匙。

但也正如《三体1》后记,刘慈欣自己解闷时,在286机上用TUBOC编的“宇宙点状文明体系总体状态”那样,《群星》也是在一个“甜甜圈”(宇宙)里,密布的错综复杂的点阵(恒星系)中,玩家饰演随机(自己设定)出现的文明,通过探索(eXplore)、扩张(eXpand)、经营(eXploit)、eXterminate(征服)宇宙的4X游戏过程。

P社与他的4X游戏们,《群星》?狗都不....玩!玩得就是“电子论文”

作为P社当家作品,《群星》已经更新到4.0版本第九季了,每一个版本都相当于出了新一代游戏,每一季都会带来多个DLC,增加游戏内的种族、文明、选择机械、基因等科技树发展等。《群星》也是最让我这个普通玩家感兴趣的P社游戏,相较于造楼(《都市:天际线》系列),参与欧洲中世纪战争(《欧陆风云》系列)、欧洲二战(《钢铁雄心》系列),还有《维多利亚》与《十字军东征》等,大多是欧洲各个阶段的帝国斗争与文明发展。我个人可能更感兴趣和熟悉“三国”、“五朝十代”等国内的帝国争斗与文明发展,但对星空的好奇是人的天性。这玩意在XGP中,我一次都没打开,但XGP过期后入了Steam版就必须玩了,毕竟花钱了。。。

P社的游戏清一色是4X游戏,星际帝国发展与战争这样庞大的背景,是不是更难入坑?在个人看来,《群星》确实不容易入坑,官方开启了几天的免费周末,很可能是劝退周末,下载、头疼,卸载三连。这一方面是游戏本身的内容量很大,另一方面官方没有做强引导,只有各个选项的简介(甚至你可以关闭介绍),进入游戏你很可能进行哲学三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啥?(三W:who,where,what)。当然《群星》玩家可能会说《欧陆风云》引导更少,是的,魂玩家也觉得“老头环”很简单。

没有强引导或许是官方希望你凭好奇心自己探索,即使游戏添加了部分中文配音引导,但游戏的反馈也很漫长,失败、成功都需要挺长久的运营,在指引上也是,平时能按的按键有时就是点不上,他不会直接告诉你是缺了啥,就像做实验得自己排查问题。做论文最后发表时才能获得成就感,《群星》这篇“电子论文”或许是玩家少数玩不懂的游戏(群星:有的,兄弟,包有的),但经过我挂机一局(24小时)和认真一局短短30多个小时的体验,这不就是个“塔防”游戏?甚至用我整来的电子垃圾也能畅玩。

4X大战略游戏?超复杂超长运营?不就是个“塔防”游戏?


4X虽然说的很唬人,但探索(eXplore)、扩张(eXpand)、经营(eXploit)、eXterminate(征服)在我玩过的一个游戏也这样,而且那个游戏一个按键就能玩,甚至手机上也能玩的塔防游戏,《王国(kingdom)》。游戏就是用金币雇佣乞丐,给他们工作(弓箭、工人、农民),然后君王利用他们去扩展地图,从0到1建设王国抵御外敌的玩法。

简单来说就是圈地种田+塔防,《群星》前期也是如此,游戏开始有三种舰船:科研船、工程船(民用)和军用舰队,前两个用来探索和圈地,后者一般用来防御(也可以武力探索,有坠机风险),科研船在探索未知恒星系后,工兵(工程船)占领(设立恒星基地),在可以生存的星球(有地球这样的宜居行星)派人去生存繁衍(殖民船)。至此游戏前期的目标与玩法就很明确了,就是尽可能扩展与发育,那我是不是就不停建科研船与工程船,无限圈地就行?不是的,这里的科研船需要科学家掌舵,而科学家有等级提升,过度造船会拖科学家经验与资源(游戏的复杂性开始显现),这里建议开两局感受无限造船与有限开采的不同。

随着资源开发与自己文明帝国的发展,我们会遇到和我们一样在圈地发展外星人文明(可以是你的朋友PVP),这里又变成了《三国志》(SLG)与《魔兽争霸》(RTS)的玩法,文明帝国之间像是“三国”初期那样的群雄割据,玩家要像策略游戏那样占地、生产发展,然后像桌游中的美系与德系那样,选择经济上胜利还是战斗上胜利(当然后者也是经济赢了,都打没了肯定第一),圈地、发展、偶遇外星文明,选择建交或者对战都是像《星际争霸》等 RTS那样用键鼠操作,玩家在一团“战争迷雾”的甜甜圈(宇宙)找到不同的文明。

这样看,这游戏不难啊,就是一大型的帝国RTS嘛,不。。。RTS不能暂停。而“魔兽”“星际”“红警”等RTS的科技树是固定的,同时你玩的大部分游戏都在简化操作,而《群星》这样的4X游戏在复杂或者说丰富机制(这也是这游戏能出这么多DLC的原因)。他和RTS最像的或许都是键鼠操作优先,但对时效要求没那么苛刻,这也是我为什么能用我整的电子垃圾Steam controller手柄玩的原因。

大型战略游戏?Macbook+Steam controller手柄爽玩!

虽然《群星》是一款20G的战略游戏,但却能在Macbook上玩,还能平滑地运行(前期),这十分让人惊喜,毕竟mac上能玩的游戏屈指可数,但mac还很便携,带着办公随便玩玩游戏很爽,一般只有像之前介绍的《王国(kingdom)》一样的休闲游戏上mac。正好带上V社5美元抛售的手柄(邮费N美元[N>5]),电子垃圾+商务MacBook+大型战略游戏的组合就完成了,可以在任何一个快餐店坐一下午。

V社这个手柄Steam controller是想用手柄实现手柄与鼠标的双操作,但现实是两者做的都一般,可能与手柄的质量有关,也可能是设计问题,个人用其玩了《暗喻幻想》,用左侧的面板来控制方向,并没有很自由,面板灵敏度有限手指很累。玩普通游戏虽然能用,但很奇怪。

同样的问题放在《群星》中,就是右面板,用来局部控制鼠标,灵敏度又太高,舒适度一般,但《群星》的Steam controller鼠标映射用左面板、摇杆和右面板控制。其中左面板用来缩放(可以顺逆时针旋转也可以上下),摇杆控制镜头,右面板局部控制指针,可惜控制没macbook的面板那么舒服,不知道是否可以调节灵敏,但如果适应了会觉得还好,毕竟mac需要双指做右键,而Steam controller则是两个肩R2、L2做左右键(方向相反),能完成大部分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Steam deck和Steam controller是一样的设置,但屏幕小重量重是硬伤,V社手柄极轻,所以除非你是键盘微操党,V社手柄确实是玩4X大战略游戏不错的工具,在有了蓝牙连接不需要接收器后,又很便携。

万物竞发!血肉科技?选择众多的多流派的肉鸽“堵板”模拟沙盘

虽然游戏的入门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但如果你开了两把,自己探索玩法就会被其复杂的机制与丰富的科技路线图折服,无论是《三国志》还是《魔兽争霸》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MOBA游戏,都是简化了繁琐没有反馈的玩法(内政),或聚焦更有刺激性的东西(战斗),《群星》则更让你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把整个帝国文明运作的细节调教。如果你参加过学校的科协,玩过企业模拟和erp沙盘,就会了解这种调节数值并地图操作的过程了。

或可以说是资源获取与平衡上,能量币、矿物、食物、合金、影响力、凝聚力与建造、探索和战斗的关系上,就像一个名为帝国的水桶,你想要往里放更多的水,就要用各种方式平衡各种资源,不停堵住最短的板。

随着你储存了一些水,游戏又变成肉鸽发展游戏,你选择的文明与科技路线会随机产生发展项目,会决定你的资源、武器等,你的选择决定文明的发展方向。

更牛逼的是选择文明整体发展方向,进而为文明提供飞升天赋(图中玩法是错的,要先点满第一图“探索”实现飞升天赋[不过游戏内没有强引导。。。])。

当你用电脑默认的设置,这样玩上两三局后(大约50小时),恭喜你入坑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文明形态了,用不同种族、意识、生存形态重复成为宇宙最强的过程。

《群星》的DLC就是提供了更多不同的选择与发展路径,新扩展《万物竞发》就是其中的基因发展路线,实现巨型生物舰队,甚至让整个文明成为一个巨兽(巨兽天灾),让《蔑视》中的“血肉科技”在宇宙中做大做强。

总的来说,《群星》是一款蛮适合萌新入坑的4X游戏,可以给你超多流派玩法去选择,虽然新dlc有诸多bug,但或许等你熟悉机制了bug也修好了(毕竟太复杂有屎山代码的可能[狗头])


宇宙?或是对自身的一些思考

《群星》虽是一款演绎星际文明发展的战略游戏,但游戏内也有“联合国”星海共同体,也有投票机制,太空的文明也和我们地球文明一样发展演变嘛?国家和文明又是如何演化?

《群星》游戏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成为宇宙最强,也提供了挑战(天灾)与抉择(成为天灾),那现实中的文明呢?

我们眺望星空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人”观察着我们?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