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为了翻新一张Titan Z加购了两次导热垫的不专业评测者Thyme,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Nvidia的最后一张消费级双芯显卡,也是一张究极堆料的集大成者——Titan Z
————————————————————
当AMD不按常理地出牌的时候,R9 295x2注定成为了显卡历史的另一里程碑,打破了双雄竞争不成文的竞争底线:一个水冷,两个Hawaii,三水冷管,4K游戏,五位价格……无不向我们暗示AMD争夺2014年卡皇的决心(改编自PConline评测,原作者为Fison),反观N家,295×2的竞争力使TitanZ一次又一次跳票,终于,2014年的5月28日,这张售价高达21999元的显卡发售了,开启了Nvidia信仰的一次究极考验。
先来看看外观:不得不说泰坦皮实在是好看,十分甚至九分的帅气,延续了GTX690的设计,为保护背面设计有一块可承担散热与支撑功能的背板。同时可以看到2个8pin供电满足“绿色又环保”的375WTDP
IO接口方面,齐全的接口包括一个HDMI,一个DP,两个DVI,对于绝大多数的显示器是完全够用了(当然你要用VGA的话就当我没说)
在上一期HD7990的评测中,lz吐槽了其长度,只能说有卧龙必有凤雏,TitanZ作为一张公版卡,其厚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槽,虽然不算挡板的话其厚度大概为2.8槽,但是对于Nvidia来说,这应该是他们出的最早的一款公版超过双槽厚度的显卡。
与标准双槽卡HD7990对比
————————————————————
接下来是拆解部分:lz终于不用再引网图啦!来,让我看看!
拆下厚大的散热器,焊有两个满血GK110核心的PCB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与之携带的内面24科显存,可以看到一颗来自PLX的桥接芯片与来自海力士的单颗256mb GDDR5显存
卸下背板,另一面的24颗显存也显露出来,没错,这张显卡拥有一共48颗显存,共同组成了单颗核心6G,共12G的显存,是第一张突破两位数的显卡。
对于散热器,彻底分解后分为外壳,散热风扇带底板,两个底部为均热板的散热鳍片,以及那个时代常见的金属固定框(未拍摄进图中)
涂好硅脂并放置好导热垫,组装完成,性能测试如闪电般归来,下面为GPU截图:
————————————————————
测试依旧是老平台:
CPU:i5 14600kf
主板:TX B760m D4
内存:阿斯加特 3600 16×2
硬盘:SN580 1T
电源:玄武850se
1.理论新能测试3DMark
最为一张用来对抗295×2的4K级显卡,我们来给它上点小压力,FSE,启动! 可以看到其显卡分数来到了9024分,非常可惜,295×2的平均分为10484,相差甚远。
Timespy中,显卡分掉到了5226,相较于295×2的平均7030分不能说是差距甚远吧,也能说是有不小的差距了。
2.半条命2
没想到吧,lz找到新能支持双芯的游戏啦,全高关闭垂直同步,可以看到我们的Titan Z也是在半载的情况下跑到了将近300 帧,十分流畅
3.黑神话悟空
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貌似是驱动出错或是不支持,无论是默认的DX12还是DX11下均无法启动。
之前一向测试的文明六我忘了(笑),而使命召唤5世界战争由于太老了我并不认为对这张卡会有什么压力所以我也没测,实在没办法,lz穷鬼一个,游戏库的库存空空如也,只好给大家道个歉了。
————————————————————
总结:
当我们还以为4999元的显卡已经是土豪才会考虑的时候,21999元的Titan Z已经秒杀了显卡玩家的世界观,而为了散热妥协的两颗降频GK110给玩家门带来的性能并没有匹配其高昂的售价,所以才有坊间之调侃:哥买的不是GTX Titan Z,而是一种信仰。
此时AMD已经笑而不语了,原本R9 295x2已经获得了首款万元公版显卡的“荣誉”,但是其惊人的性能经过对比感觉价格也并不是不能接受,如此看来,TitanZ其实是步了HD7990的后尘啊。
后记:手持R9 295x2王牌的AMD,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完
————————————————————
感谢您看到这里,如果您喜欢本篇评测请点个赞,充个电吧,如果不喜欢也没关系,(个人感觉这篇测评的质量不如之前,悲),看看其他的说不定就有喜欢的了, 如果想要看到更多评测的话可以关注我,下一期将给大家带来更精彩的评测
预告:老矿渣的战斗,RX580与590之战(也算是有横评了嗷)
以及:295×2,14年超级双芯卡皇(先挖个坑,收到了的话立刻出评测)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