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裏是爲了翻新一張Titan Z加購了兩次導熱墊的不專業評測者Thyme,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Nvidia的最後一張消費級雙芯顯卡,也是一張究極堆料的集大成者——Titan Z
————————————————————
當AMD不按常理地出牌的時候,R9 295x2註定成爲了顯卡歷史的另一里程碑,打破了雙雄競爭不成文的競爭底線:一個水冷,兩個Hawaii,三水冷管,4K遊戲,五位價格……無不向我們暗示AMD爭奪2014年卡皇的決心(改編自PConline評測,原作者爲Fison),反觀N家,295×2的競爭力使TitanZ一次又一次跳票,終於,2014年的5月28日,這張售價高達21999元的顯卡發售了,開啓了Nvidia信仰的一次究極考驗。
先來看看外觀:不得不說泰坦皮實在是好看,十分甚至九分的帥氣,延續了GTX690的設計,爲保護背面設計有一塊可承擔散熱與支撐功能的背板。同時可以看到2個8pin供電滿足“綠色又環保”的375WTDP
IO接口方面,齊全的接口包括一個HDMI,一個DP,兩個DVI,對於絕大多數的顯示器是完全夠用了(當然你要用VGA的話就當我沒說)
在上一期HD7990的評測中,lz吐槽了其長度,只能說有臥龍必有鳳雛,TitanZ作爲一張公版卡,其厚度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槽,雖然不算擋板的話其厚度大概爲2.8槽,但是對於Nvidia來說,這應該是他們出的最早的一款公版超過雙槽厚度的顯卡。
與標準雙槽卡HD7990對比
————————————————————
接下來是拆解部分:lz終於不用再引網圖啦!來,讓我看看!
拆下厚大的散熱器,焊有兩個滿血GK110核心的PCB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與之攜帶的內面24科顯存,可以看到一顆來自PLX的橋接芯片與來自海力士的單顆256mb GDDR5顯存
卸下背板,另一面的24顆顯存也顯露出來,沒錯,這張顯卡擁有一共48顆顯存,共同組成了單顆核心6G,共12G的顯存,是第一張突破兩位數的顯卡。
對於散熱器,徹底分解後分爲外殼,散熱風扇帶底板,兩個底部爲均熱板的散熱鰭片,以及那個時代常見的金屬固定框(未拍攝進圖中)
塗好硅脂並放置好導熱墊,組裝完成,性能測試如閃電般歸來,下面爲GPU截圖:
————————————————————
測試依舊是老平臺:
CPU:i5 14600kf
主板:TX B760m D4
內存:阿斯加特 3600 16×2
硬盤:SN580 1T
電源:玄武850se
1.理論新能測試3DMark
最爲一張用來對抗295×2的4K級顯卡,我們來給它上點小壓力,FSE,啓動! 可以看到其顯卡分數來到了9024分,非常可惜,295×2的平均分爲10484,相差甚遠。
Timespy中,顯卡分掉到了5226,相較於295×2的平均7030分不能說是差距甚遠吧,也能說是有不小的差距了。
2.半條命2
沒想到吧,lz找到新能支持雙芯的遊戲啦,全高關閉垂直同步,可以看到我們的Titan Z也是在半載的情況下跑到了將近300 幀,十分流暢
3.黑神話悟空
也不知道是什麼問題,貌似是驅動出錯或是不支持,無論是默認的DX12還是DX11下均無法啓動。
之前一向測試的文明六我忘了(笑),而使命召喚5世界戰爭由於太老了我並不認爲對這張卡會有什麼壓力所以我也沒測,實在沒辦法,lz窮鬼一個,遊戲庫的庫存空空如也,只好給大家道個歉了。
————————————————————
總結:
當我們還以爲4999元的顯卡已經是土豪纔會考慮的時候,21999元的Titan Z已經秒殺了顯卡玩家的世界觀,而爲了散熱妥協的兩顆降頻GK110給玩家門帶來的性能並沒有匹配其高昂的售價,所以纔有坊間之調侃:哥買的不是GTX Titan Z,而是一種信仰。
此時AMD已經笑而不語了,原本R9 295x2已經獲得了首款萬元公版顯卡的“榮譽”,但是其驚人的性能經過對比感覺價格也並不是不能接受,如此看來,TitanZ其實是步了HD7990的後塵啊。
後記:手持R9 295x2王牌的AMD,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完
————————————————————
感謝您看到這裏,如果您喜歡本篇評測請點個贊,充個電吧,如果不喜歡也沒關係,(個人感覺這篇測評的質量不如之前,悲),看看其他的說不定就有喜歡的了, 如果想要看到更多評測的話可以關注我,下一期將給大家帶來更精彩的評測
預告:老礦渣的戰鬥,RX580與590之戰(也算是有橫評了嗷)
以及:295×2,14年超級雙芯卡皇(先挖個坑,收到了的話立刻出評測)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