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到底要不要喫藥?

在生活裏,我們或多或少都遭受過發燒的折磨, 但當我們覺得要支撐不下去了,醫生卻說:沒有燒到38.5℃,多喝水,多休息,暫時不用喫藥。

可是,明明很難受了,爲什麼不能喫藥??

1.發燒是人體的保護機制

人體免疫系統依靠免疫細胞發揮作用,但免疫細胞需要及時趕到被感染的患處,纔會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免疫細胞移動速度的快慢,決定了免疫功能的強弱。而體溫,對免疫細胞的移動速度有非常大的影響

免疫細胞中有一種熱休克蛋白90(Hsp90),當Hsp90被大量表達在免疫細胞的細胞膜上時,可以極大地增加免疫細胞的移動速度。但只有當人體發熱達到38.5℃的時候,Hsp90纔會被大量表達。

可以理解爲,在正常體溫,免疫細胞只是“跑步前進”,但是當體溫到了38.5℃的時候,免疫細胞就坐上了“跑車”,可以飛速趕往感染部位,使免疫力得到大幅增強。而且Hsp90一旦被激活表達,即使體溫再次降低,其活性也能維持2天左右。

當人體發熱達到38.5℃持續6小時以上時,Hsp90就會被完全激活。此時再使用退熱藥物降低體溫,也不會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也就是說,發熱是人體的保護機制,可以大幅增強免疫力,所以醫生會建議讓體溫升上來之後再退熱,而不提前用藥抑制體溫升高。


2.退燒藥只是讓我們舒服一些

我們要明白一件事,退熱治療並不能幫助我們打敗病毒,但可以讓我們在打敗病毒的過程中更舒服一些。如果不是感覺很難受,也可以不用退熱藥物。只要體溫沒有高於40℃,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一般來說,當腋窩溫度達到38.2℃以上,或者雖未到38.2℃,但出現明顯精神狀態不佳,如煩躁、失眠、精神萎靡等情況時,就可以考慮服用退熱藥了。過早服用退熱藥可能會掩蓋症狀,不利於疾病的診斷。此外體質弱、年齡大、基礎疾病較重的人,對發熱的耐受程度低,也可以提前使用退熱藥物,不必苛守38.5℃的體溫值。

在感染病毒之後,免疫系統需要時間產生特異性抗體後,才能完全清除病毒,這段時間大約需要7~10天,人類目前的藥物不能直接殺死病毒,也無法縮短病程。


3.多喫幾種藥,好得更快?

有的人在出現症狀後,爲了“快點好”,會多種藥物疊加使用,認爲喫藥的種類越多,病就好得越快。

但事實上,有些藥只是名字不同,組成成分有相同之處。例如,單方的對乙酰氨基酚具有良好的退熱作用,而一些複方的感冒藥,如氨酚黃那敏膠囊、三九感冒靈、白加黑、複方氨酚烷胺片等,其中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成分。

如果多種藥物疊加使用,就相當於加大了服藥劑量,容易增加副作用,甚至出現藥物中毒的情況。所以,服藥前應該謹遵醫囑,仔細閱讀說明書,看是否存在相同成分避免重複用藥。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