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長最該讀的4本好書,可惜沒人告訴你

本文會有點長,但是不帶水分,絕對乾貨,沒有利益相關,不賣課!

全書在黃魚50元就可以淘到

我是數碼博主,本不應該來講讀書的,但我發現我的同學還有我的後輩,他們都有共同的迷茫和困境。甚至這段時間還會成爲幾十年後歷史書上的一頁。

時代的一粒塵就是一個人身上的一座山。月薪到手3000,學歷不夠,自卑,前途迷茫,困頓,還有對愛情的求而不得,這一代人的困難似乎都是那麼相似。

他們都希望有個人能幫助他們,我也嘗試過了解他們的內心,甚至還會在飛書指點一個素未謀面的後輩。

我一開始沒想着他能有什麼變化,直到幾個月後,他嘗試考研,在閒暇之餘讀了讀,大有裨益。特來飛書給我發消息。

也正是如此,我才決定,寫一份書單,推薦給年輕且有追求的你。希望你可以不爲自己是年輕人沒有積累而自卑。

我雖然不算博覽羣書,但是每本書都有認真消化(只是沒留下筆記罷了,理科生應該懂我的意思,閱後即焚是最好的記憶理解方式)我希望可以有價值的幫助到更多人

主要是兩個方向:成長 和 賺錢。

年輕人用時間兌現認知積累和財富積累,是很合理的規律。所以,有時候需要耐得住寂寞,認認真真把一本書看完,可能人生的答案就藏在那裏。

《高中政治課本》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十幾歲學習的東西在成年後正中眉心,這個就是教育的前瞻性。

我認爲在即將進入社會,或者適應社會最早期,一定要建立“元認知”,也就是建立認知的認知,得出方法的方法。說個時髦的詞就懂了——方法論

恰好《高中政治課本》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我在聯想工作時期把這本書讀完了。當時是帶我的大哥讓我讀的,我將信將疑,但還是買了並讀了。

我經常會在陷入困境的時候想起馬哲的觀點,它讓我擁有了一種非常實事求是又積極樂觀的世界觀。馬哲系列的思辨,它很多屬於是元認知。

什麼是開竅?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

網上的男女對立,仇富心理是什麼?

“每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了階級的烙印。”

如果你覺得自己困頓弱小,不如看看新中國是如何崛起的,國家崛起過程中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帶給你參考的東西。前提是你真的可以讀進去。

如果你認真的回憶會發現

《見識》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在本科老師推薦的,一開始我沒太在意。後來這本書緩解了我的精神內耗。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網上的信息所裹挾,實際上就是困在 “信息繭房” 的迷宮裏,導致價值觀已經扭曲,從而產生精神內耗,這本書能精準撕開認知的迷霧,爲迷茫的年輕人重塑正確的價值觀

吳軍教授在這本書裏說明白了:真正的見識,不是盲目追逐熱點,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用理性思維構建起自己的價值體系。

比如,作者是這麼介紹內耗根源的:“比較是內耗的根源,參照系決定了人生格局。”

他建議通過構建“多元參照系”化解困境:縱向對比過去的自己,感受微小進步的積累橫向則關注同階層奮鬥者的成功路徑,而非仰望頂層精英的終局。

這種思維的意思是,不能拿自己的20多歲比較富一代的50歲,而是應該拿自己的20歲比較人家的20歲。這種比較你會發現,他們的成果也不過是一波爆發而已。能有效緩解因自卑引發的焦慮,讓我們專注於自身成長節奏。而不是天天比較比較,讓自己內耗。

目前《見識》我已經看完了。後面還有《態度》《格局》,以及外傳《富足》都可以看看

先有見識,後擁有態度,最後上升到格局,當三者都有的時候,人要知足,才能常樂。

《鄉土中國》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能從文化和根基出發剖析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碰撞產生的問題,爲人情和關係提供根本性解決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焦慮只是更專注於關係本身。

這個是我本科時候的同學經常看的一本書,我也就順手翻了翻,直到畢業我都沒翻完。後來經常擠出時間看看這書,我才逐漸理解社會的本質——關係。

書中描述:每個人都生活在彼此熟悉的小圈子中,從出生到成長,再到老去,周圍都是熟悉的面孔。這種熟悉帶來了高度的信任與合作,人們之間的互動遵循着傳統的倫理道德與習俗規範。

那如果想要有關係,就要做什麼?主動構建新的關係網絡,以替代傳統親屬關係網絡的缺失。這種新的關係網絡不再是基於血緣與地緣的自然形成,而是需要我們通過有意識的社交活動、共同的興趣愛好以及長期的信任積累來建立。所以信用是很重要的資本和累積。時間久了,信用產生威望,威望決定社會地位

這本書也給出了答案:在面對職場要求時,年輕人可以嘗試尋找個人成長與團隊利益的結合點,將個人的職業目標融入到團隊的發展中。說白了就是用團隊和公司的自己爲自己試錯和積累,不要真給老闆純打工。

年輕人不僅僅要成長,還要搞錢,但是搞錢的前提是真正理解社會的運行進程,並參與到社會“生產”中去。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

推薦這本書原因是:我學會了要給自己留下冗餘,避免帶寬不足而做出短視的選擇,進而後悔。

這本書讓會告訴你人是如何陷入負循環的

當你擁有太少的東西,無論是時間,金錢,還是關懷時,你都會落入惡性循環,因爲你沒有時間完成這個事件,你就把另一個不太緊急的事件推後,這樣的結果是你之後又會再趕事件。在趕事件時你的效率看似會很高,但你犯錯誤的機會也會大……

不休息會使你不夠靈活,加班會使你缺少睡眠,效率不高。總是說Yes會讓你無法專注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事必躬親會讓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數據爆炸反而讓你不能洞察結論。

我們每天都處於信息過載中,解決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匱乏狀態,而是建立信息篩選機制,輔助挑選重要信息。

彩蛋

如果你看書比較多,可以挑戰看看某位清華博士的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這篇論文會告訴你“我國正在做什麼,以及未來準備怎麼做”。我相信你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未來的道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