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遊戲巨頭育碧(Ubisoft)旗下的免費6v6競技射擊遊戲《芯球爭霸》悄然上線Steam平臺,然而這場本應熱鬧的“開球儀式”卻成了業內笑柄——遊戲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僅有124人,其實時在線人數甚至跌至2人。
這一數據不僅刷新了育碧歷史上最慘淡的發行紀錄,甚至超過了被玩家戲稱爲“2024最慘災難”的索尼第一方遊戲《星鳴特工》的撲街程度(該作首發峯值約2363人,不久後在線人數跌至百人以下)
育碧的這場慘敗,似乎揭開了這家老牌廠商更深層的危機。
—————————————————————
一場持續數年的崩壞
從財報數據來看,育碧的問題早有端倪
根據2023-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育碧季度營收同比縮水**24%**至7.27億歐元,淨虧損擴大至4.1億歐元。其全年營收預期已從40億歐元下調至33億歐元,縮水幅度超過17%。
與此同時,育碧曾仰仗的“年貨三巨頭”全面衰退:
《刺客信條:幻景》銷量同比前作《英靈殿》下降31%(育碧官方承認“未達預期”)
《碧海黑帆》Steam在線人數已跌破500人,首發次周留存率僅8%
《全境封鎖:中心地帶》在投入1.2億美元后被腰斬
並且僅2024年,育碧就關閉了海牙、波爾多兩家工作室,並削減了蒙特利爾總部15%的人力資源。
—————————————————————
從“創新先鋒”到“市場盲人”
當我們將《芯球爭霸》《星鳴特工》作爲切片解剖,會發現育碧的問題與索尼高度相似:
1.對服務型遊戲的致命誤判
《芯球爭霸》與《星鳴特工》的失敗,本質上是兩家巨頭對服務型遊戲模式的集體誤讀:
行業分析師Serkan Toto指出:“《芯球爭霸》試圖縫合《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的亂鬥機制與《火箭聯盟》的競技模式,最終淪爲一場美術風格粗糙、手感平庸的大雜燴。”玩家並不是不允許縫合,只是討厭哪些封的不好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幻獸帕魯》的成功。
2.對玩家社區的傲慢與失聯
育碧與玩家的脫節在《星鳴特工》和《芯球爭霸》中暴露得淋漓盡致。這兩款遊戲本應爲服務型設計而生,卻都栽在了社區運營的致命缺陷上:
《芯球爭霸》在2024年6月開啓搶先體驗時,玩家反饋的核心問題(如角色移動手感遲滯、地圖設計缺乏縱深)直到正式上線仍未調整。在Steam討論區,關於“人物漂移感嚴重,像在冰面滑行”的吐槽帖被頂至熱門,但育碧社區經理僅回應“正在收集數據”。相比之下,《絕地潛兵2》開發組Arrowhead則通過每日高頻更新、實時回應玩家需求贏得了口碑,當然前期特別“作“確實沒得洗。
據參與《星鳴特工》封閉測試的玩家透露,開發者曾收到超過2000條關於技能平衡性的改進建議,但最終版本僅調整了數值的5%。一名匿名開發者對Kotaku表示:“管理層要求我們必須在2024財年底上線,改動的優先級被壓到最低。”
3.工業化流水線的反噬
育碧的“千人同屏開發模式”曾是業界效率標杆,如今卻成爲創新的枷鎖:
其祖傳的“開放世界模板”(爬塔解鎖區域、據點清剿、收集品陳列)已被玩家戲稱爲“罐頭生成器”。以《碧海黑帆》爲例,雖然主打海盜題材,但實際玩法仍是通過“佔領貿易站→製造新船→攻打更高級貿易站”的死循環堆砌內容。
《刺客信條:幻景》因沿用舊版Anvil引擎導致Bug頻發,而《芯球爭霸》使用的Unity引擎魔改版本,則因渲染效率問題被迫將畫質縮水至2017年水平(遊戲推薦配置與2018年《刺客信條:奧德賽》幾乎相同)。
—————————————————————
從“玩傢伙伴”到“資本工具”
育碧的深層危機更體現在玩家社羣信任的崩解。一系列決策失誤,讓這家曾與玩家共建《彩虹六號》《全境封鎖》等品牌的公司逐漸站到了社區的對立面:
2022年《幽靈行動:斷點》的NFT實驗引發玩家集體差評,育碧副總裁甚至聲稱“玩家只是還沒理解NFT的好處”,該言論導致遊戲Steam好評率一度跌至19%。
強制將PC平臺新作首發獨佔於Ubisoft+訂閱服務,遭Steam玩家抗議後被迫回調,但已造成商譽損傷。
2023年職業選手Pengu公開指責育碧“用皮膚銷售綁架平衡性設計”,新幹員“Solis”因付費皮膚特效優勢引發競技公平性質疑。
據Reddit用戶統計,《全境封鎖2》過去三年共有1273條高贊改進建議,育碧僅回應了8%,實際落地不足2%。
—————————————————————
危機邊緣,還是重生前夜?
當索尼憑藉《星鳴特工》的暴死意識到“服務型遊戲需謹慎”時,育碧的困境顯然更加複雜——它不僅輸掉了一場戰役,更像是輸掉了整場戰爭。
《芯球爭霸》的“2人笑話”絕非偶然,而是資本高壓、創新疲軟與社區信任瓦解的集成縮影。曾引以爲傲的“工業化生產線”成了創新的牢籠,“玩家至上”的口號淪爲財報會議上的蒼白註腳。若再不從“罐頭公式”中破局,育碧或將徹底退出一線廠商的行列。
但危機總蘊含轉機。《刺客信條:影》的成敗、舊IP的革新嘗試,以及管理層對玩家呼聲的重新重視,仍可能成爲扭轉頹勢的支點。問題在於,這家擁有3.7萬名員工的龐然大物,是否甘願放下“流水線之王”的傲慢,重拾早期《雷曼》《波斯王子》的冒險精神?
2025年,答案或將揭曉——要麼成爲教科書級的復興案例,要麼成爲“資本異化遊戲業”的終極警示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