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的顆粒有幾種?又是如何發展演變至今。

如果不包含一些特殊場景技術應用的產品外,只討論一般民用級固態硬盤(就是零售市場就能買到的),那麼按照顆粒單位單元存儲數據位數進行分類,可以分爲:SLC、MLC、TLC、QLC、PLC、HLC。

其中,SLC目前在固態硬盤中幾乎絕跡,僅在一些特殊的工控特殊環境產品中存在,價格高昂、容量小。雖然寫入速度(相對讀取速度)快,但在閃存工藝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已經不具明顯優勢了。

MLC也已經是上一個時代了,目前已經被TLC完全替代了。SATA時代的王者,不少成品硬盤在直寫模式下已經能塞滿SATA協議,但隨着容量需求的增大,模擬slc算法的加持,nvme協議更高的帶寬,MLC也就逐漸被替代了。

TLC是目前的主流,其實際並非nvme時代纔有的產品,早在10年前就已經存在,只是當時成本優勢不明顯、且最大容量也和當時的MLC拉不開差距,並沒有快速發展起來。在SATA時代的末期,3D閃存工藝的快速發展,讓TLC在大容量上的性價比逐漸凸顯,加之nvme對閃存接口帶寬的更高要求,讓TLC逐漸成爲了NVME時代的主流。

QLC在SATA末期已經出現,但初期更多以大容量低價盤形式存在爲主,但是由於壽命原因,也不太適合一些需要頻繁寫入的場景中使用。在3D閃存工藝的快速發展下,近年QLC成品也逐漸多起來了,而且壽命方面也得到了較大的進步,未來可能也會成爲一些低價產品的主要閃存類型。

PLC和HLC目前其實依舊處於沒有實際固態成品的階段,容量更大、壽命和性能也更差,還需要不少日子的發展。

除了上述常規類型的閃存外,其實還有已經退市的傲騰,還有SLC和傲騰的“接班人”——XL-flash。

傲騰和XL-flash是兩條完全不一樣的路線產品,都是針對高性能應用發展出來的,相比民用級要高出一等。

傲騰跟閃存技術完全不一樣,算是一顆獨苗,可惜最終還是敵不過市場需求低迷而夭折了。但是其超低的延時,是常規閃存、甚至是XL-flash所不可企及的。

鎧俠(東芝)的XL-flash,可以看作是SLC和MLC的超高速優化版本的產品,引入了3D等新生代技術。同樣的,XL-flash的優化方向和傲騰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針對傳統閃存讀寫延時較長的問題進行優化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