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也没有为口袋复刻的败诉而哀悼!
立刻赶到法庭的是:幻兽帕鲁!
任天堂今日起诉幻兽帕鲁。幻兽帕鲁的抄袭其实大伙心里都有数,游戏刚出时就有疑问为何任天堂没有找幻兽帕鲁麻烦,毕竟任天堂以护权严格著称,多次对擅自修改该公司游戏的个人提出侵权警告。而今任天堂宣布和宝可梦公司共同起诉「幻兽帕鲁」开发商Pocket Pair,看来是已经完成调查取证工作,任天堂法务部已经收集到足够证据,能够一击必杀。
与此同时,“东半球最强法务部”再度活跃于人们的视野中。在过去数十年间,任天堂法务部处理了诸多颇具挑战性的案件。尽管在这些案件中任天堂并不总是占据有利位置,但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回顾这些历史,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任天堂众多部门中,被玩家誉为“最强”的不是游戏开发部或市场推广部,而是那位平时低调行事,一旦行动便雷霆万钧的幕后英雄——法务部。
在介绍任天堂法务部传奇前,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任天堂的历史:任天堂(Nintendo)是日本一家主要从事电子游戏软硬件开发的公司,电子游戏业三巨头之一,创立于1889年9月23日,以生产花札(一种日本纸牌)起家。
任天堂早期的店面
1977年投入电子游戏产业,1983年推出了第一代家用游戏机FC(即红白机)。
Family Computer,简称Famicom
任天堂已经在全球销售超过20亿份游戏软件,缔造了多名游戏史上著名人物,例如马力欧(Mario),大金刚(Donkey Kong)同时也创造了游戏史上非常经典的游戏,例如《塞尔达传说》(The Legend of Zelda)。任天堂生产和销售家用游戏机和游戏软件,包括Nintendo GameCube和世界上销量最好的掌上游戏机Game Boy系列。一直维持着20%以上的利润率,在日本的大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作为销售额超一兆日元的超大型企业,雇员仅有5000人左右,所以每位雇员平均创造的销售额也很高(约为丰田的5倍)。另外,其作为如此大规模的企业而不进行任何财界活动,可谓是特立独行。
回归正题,任天堂除了游戏公司的身份,它还坐拥一个在玩家群中流传已久的响亮名头:东半球最强法务部。
这样的称号可以追溯到四十多年前任天堂与环球影业的一场官司。1981年,任天堂在美国推出了街机游戏《森喜刚》(Donkey Kong),这款游戏迅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美国电影巨头环球影业也开始关注这款游戏。
▲电影《大金刚》和任天堂的《森喜刚》街机游戏。图片来自:The Gamer
当时,环球影业正好拥有电影作品“金刚”的版权,也经常以此为由向其它使用大猩猩作为主题的作品发律师函,颇有一股“仗着版权要遍天下大猩猩保护费”的势头,适逢《森喜刚》游戏热销,环球影业认为《森喜刚》侵犯了其电影《金刚》(King Kong)的版权,因为两者都有一个大猩猩和一个试图救出女孩的男主角。环球影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索赔的机会。而且在当时,任天堂还只是一家纯粹的游戏小公司,连红白机都还没推出,这让时为影视巨头的环球影业愈发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再赚一笔。于是1982年,环球影业控告任天堂的《大金刚》游戏侵犯了其电影《金刚》的版权,要求赔偿并禁止任天堂在美国市场继续开展电子游戏业务。
▲Tiger 的掌机上大金刚获得了环球授权,却在玩法上借鉴了任天堂的《森喜刚》。图片来源:Vice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时的任天堂北美分公司法律顾问霍华德·林肯(Howard Lincoln)以及后来加入的约翰·卡比(John Kirby)律师,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发现环球影业环球影业仅拥有原著小说《金刚》的翻拍权,而非排他性版权。此外,卡比律师在法庭上强调了《森喜刚》的设计理念与《金刚》电影的不同之处,然后任天堂反告一把,称是环球影业授权的《金刚》游戏抄袭任天堂,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最终法院判决任天堂胜诉,环球影业需支付任天堂5800万美元的赔偿金。任天堂一战成名,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而在法庭挥洒自如的卡比律师,也获得了独属于他的礼物,虽没有确凿证据,但普遍认为后来任天堂的新招牌系列“星之卡比”,就是宫本茂为了向卡比律师致敬而起的名。
除森喜刚事件之外,与老对手世嘉的俄罗斯方块版权之争同样精彩
1989年,世嘉计划在自家新主机MD上推出《俄罗斯方块》,而任天堂早已在FC上推出了该游戏。任天堂迅速将世嘉告上法庭,世嘉声称自己也拥有版权,但任天堂的法务部飞往苏联,确认了世嘉的版权仅限于IBM-PC相关架构的电脑,与家用机无关。
而任天堂的版权则是来自掌握俄罗斯方块所有知识产权的前苏联的外国贸易协会(ELORG),任天堂从那里拿到的是家用机版的使用权。败诉后的世嘉,当然对自家模糊不清的版权痛心疾首,想飞去莫斯科再次商讨家用机版授权事宜,可惜来迟一步——任天堂在诉讼取证时,顺带砸了一大笔钱,从前苏联那里敲定了主机板的独占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游戏行业的地位。
任天堂还与COLOPL等知名大公司打过官司,这些案例已经在业内被传播多次,随着一起又一起的官司胜诉,任天堂法务部逐渐声名远扬。「东半球最强」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任天堂在维护版权利益时的果敢迅速勇猛,也让任天堂逐渐树立起一个「法庭霸主」形象。
不过,任天堂与各个大公司间能够载入史册的精彩法庭较量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往往是一些未经官方授权的玩家内容会收到来自任天堂的律师函警告。此时,任天堂法务部的强硬态度,便遭到了不少民间非议。
▲图片来自:Nintendo Life
比如《马力欧大逃杀》这款将「吃鸡」和马力欧 2D 关卡相融合的自制小游戏,就因收到任天堂律师的警告,不得不更名为《DMCA Royale》,并移除了所有和马力欧相关的元素。
某个玩家制作了一款俯视角 2D 像素风格的《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Breath of the NES》,即便原作者 WinterDrake 声称这只是一款粉丝向的作品,而且不会收取费用,但他还是收到了来自任天堂的律师函,并被要求下架。任天堂并非完全禁止同人作品的出现,只要不涉及商业贩售也不会过度干涉,比如直播视频、画作、混音音乐等作品,在各大社交平台也能看到不少。大部分游戏厂商会赋予玩家自己制作同人作品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这不仅是游戏获得核心玩家认可的体现,也能为原作带来更大的热度。然而有一个领域会被任天堂视为“雷区”那就是自制游戏
在索尼 PS4 上,上架了一款和《我的世界》类似的游戏《Dreams》,允许玩家自由制造和创造内容。不少人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做的经典角色、关卡,自然也包括了被高清化处理的马力欧。然而任天堂既然不允许玩家修改自家游戏,更允许它们出现在竞品平台上。最终这名制作了马力欧角色的玩家便收到了索尼的来信,任天堂要求作者移除所有基于马力欧 IP 的内容,此事才暂告一段落。
一位名为「Unreal」玩家将任天堂的 N64 平台名作《超级马力欧 64》搬上了 PC 平台,并支持 4K 超高清分辨率、宽屏显示以及 Xbox 手柄控制,还在 YouTube 上发布了一段长达 12 分钟的试玩视频。事情本身其实没什么特殊之处,毕竟来自于其它主机平台的作品也能通过模拟器在 PC 端上游玩,然而这次比较特殊的是,「Unreal」是直接将游戏的源代码进行了逆向工程,更换成可在 Windows 系统下原生运行的程序,相当于是直接将整个游戏移植到了 PC 端上。
这种“未经授权进行移植”的行为同样触碰到了任天堂的底线,哪怕是像《超级马力欧 64》这种已经是 24 年前的老游戏也同样不被允许。很快,任天堂就要求 YouTube 撤下所有侵权内容的视频,而且还聘请了第三方律师事务所,对网络上所有包含程序下载链接的帖子、网盘进行排查,以确保游戏安装包不会在玩家间扩散开来。
▲这些同人游戏开发者一般都会收到 DMCA(数字千禧年著作权法)警告
有过多次同类事件后,大部分玩家也都对任天堂自制游戏的前景不得不抱以悲观态度。一旦开发者们在游戏中使用了任天堂旗下的角色,或者牵扯到和任天堂游戏相关的任何元素,玩家们也会互相留言提醒要小心任天堂法务。为什么任天堂会如此在意他们的 IP?
▲这部《超级马力欧兄弟》的真人电影挺重口味的
一些人将这个原因归咎于 1993 年那部《超级马力欧兄弟》的同名电影。当时任天堂曾寄希望于靠好莱坞的名气,进一步打开欧美市场的大门。然而,由于本作的改编情节实在过于滑稽荒谬,角色设定也和游戏中的形象大相径庭,最终票房惨遭滑铁卢,就连扮演马力欧兄弟的演员们,也在多年后的采访里自认“这是我拍过最烂的片子”。有了这段「黑历史」,任天堂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给第三方任何授权,基于自家 IP 去制作内容的机会。
不过也有部分玩家表示,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这些同人游戏、作品是否带有「盈利性」,而在于任天堂希望确保它们旗下 IP 的对外形象和名誉不受到损害。毕竟,如果你也拥有像马里奥或是皮卡丘一样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IP,能够在诞生后的几十年仍然具有庞大的号召力,你也肯定不希望其他人滥用它们的形象。
▲图片来自:AsiaOne
日本街头卡丁车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你曾到访过东京秋叶原或是台场等地,不难刚好撞见一群身穿马里奥、路易吉衣服的人,开着卡丁车在大马路上转悠。这就很难让人不和任天堂旗下的经典游戏《马里奥赛车》产生联想。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赛车时,确实也以为它们是任天堂授权的真实赛车,抱有类似想法的游客肯定不在少数。但它真的是吗?并不是。
▲由于交通事件频出,这些卡丁车还一度登上的日本电视台。图片来自:日テレNEWS24
比起角色形象的侵权,更令任天堂在意的是这些卡丁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而当类似的事件频频出现后,甚至还引发了日本当地电视台的关注。你可以试想一下,一群身穿你家公司吉祥物的人,开着卡丁车在街上狂飙,发生了意外,还登上了电视台,观众们又会抱有什么想法呢?
为此,任天堂于 2017 年正式起诉这家名叫 Maricar 的卡丁车租赁公司,要求他们停止为客户提供和马里奥元素相关的衣服。在经历了长达 3 年的法庭拉锯战后后者最终败诉,向任天堂支付了大约 5000 万日元的赔偿金,并且不得不专门在车身贴上一个“与任天堂无关”的标志。
▲宝可梦系列诞生了很多同人游戏
然而就算存在被任天堂告上法庭的可能性,一些玩家仍然打算将自制游戏做下去,有的甚至在游戏内容未完成前就选择先公布截图或是试玩 Demo。很多时候粉丝们花心思创作同人游戏,都是为了向经典致敬,表达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不是要拿去赚钱,或者是去争夺原作的人气。制作和分享这些同人作品本身也是游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文提到的任天堂粉丝 WinterDrake 也说,玩家们的反馈和支持其实是支撑自己制作同人游戏的动力之一,如果他为了规避风险一直不公开,那么游戏很可能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更何况,一些优秀的同人游戏,也会被官方认可。比如像世嘉推出的《索尼克狂热》游戏,其制作人克里斯蒂安·怀特赫德便是一名狂热的索尼克粉丝,而且还独立开发过一款名为《复古索尼克》的同人游戏,随即被世嘉官方发现并召至麾下。比起采取封禁、发律师函警告等手段,任天堂的粉丝们更希望官方能提供一个更宽松更自由的环境,允许玩家在遵守相关规则的情况下展开自由创作,就像是基于原版游戏的自制 MOD 一样,而不是总得用一桶冷水来浇灭玩家的热情。不过,相比起之前的一贯保守,最近任天堂对于自家 IP 的态度已经是越来越开放,也会主动和其它公司展开合作。比如在游戏上,除了第一方作品外,任天堂就尝试和育碧合作,推出了《马力欧+疯兔》这样的联动游戏,至今仍然是 Switch 平台最成功的第三方作品之一。
《马力欧+疯兔》
更多的合作则诞生在游戏之外的领域。比如日本大阪环球影城便宣布将建成一个以马力欧为主题的“任天堂超级乐园”;而乐高也携手任天堂,推出马里奥系列的积木玩具。
宫本茂在接受 Fami 通采访时谈到,任天堂未来不仅仅会在游戏产业中继续发展,也会扩展到主题公园、电影或是周边产品等业务,让更多人接触到任天堂旗下的角色们。“这就像是一家有很多签约艺人的经纪公司,任天堂希望让这些角色在现实中变得更加活跃繁荣。”借此契机,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任天堂能改善与同人游戏开发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人们在聊起该类作品时,可以将关注点放在游戏品质种类或是玩法上,而不是总担心会收到一张律师函。
回到标题,幻兽帕鲁对宝可梦形象复用肯定有的,当然帕鲁那边肯定有反制手段,至于赢不赢得了就是后话了。
当然,无论起诉结果如何,我都会说“任天堂纯属不思进取,懒狗好死。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