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红厂,锐龙之前的CPU就不谈了,教小朋友装百元小炸弹传出去名声不好。分三节,第一节讲命名规则,第二节讲每代情况,第三节总结
命名规则
锐龙桌面端命名一直很规则而且数量少我们有篇幅降得详细一点。
这里方便理解就不区分ccd和ccx了,鉴于ccx已经不用了,统称ccd(问题很大,但是问题不大),也省略iodie相关问题,(问题更大,但是问题不大)
简单来讲台积电为AMD生产一种叫ccd的东西里面包括6或者8个核心。AMD的CPU一般会包括一到两个这样的ccd,ccd里面的核心相互访问延迟很低,两个ccd之间相互访问延迟高很多。
(🌿!这下该怎么讲3100和3300x呢)
锐龙的桌面端CPU名字由这几部分组成
Ra bcd0 后缀
a表示等级,分3/5/7/9
b表示代数,目前有1/2/3/4/5/7/9代
c表示等级,
2/3属于r3对标蓝厂奔腾赛和i3因为一直有四核八线程的规格所以其实有点以力服人的意思,目前随着对手奔腾赛扬淡出消费者选择范围,r3产量也减少了,但还是在更新。
4/5/6属于r5对标蓝厂i3/i5,一直是性价比之选,AMD每个ccd给的三缓r5/r7是一样的。加上开放超频,六核十二线程的够用规格,良率高了新产品几乎都能做到单ccd。价格跳水之后总是性价比装机的首选。
7/8属于r7对标蓝厂i5/i7,属于多两个大核的r5,八核十六线程。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默认频率一般会比r5高出一截,多出的两个核心价格也公道,主播等后台挂载任务多的小朋友可以选。
9属于r9,AMD在消费级的旗舰产品,对标i7/i9。
其中在d位置为0的型号为十二核版本,为5的型号为十六核版本。都开启两个ccd所以更适合生产力一点。这里提醒一下因为7800X3D涨价想着买7900X3D的小朋友,这玩意的十二个核心是两个ccd各开6个,所以就算学会运用软件锁ccd,它的多核游戏性能也比不上7800X3D。不像i9,非生产力用户我觉得还是单ccd的CPU合适,调度ccd以及X3D型号的缓存调度可一点不比大小核做得好。何况双ccd还有高延迟。
d有两种表示,5/0,5表示强化或者对Pro后缀的强调。r9的5表示16核心版本。
后缀:
X。表示支持XFR技术,总的来说就是超频更牛逼的型号,考虑到AMD大部分型号都能超频到最后还是比体质,所以没有什么用。
字母后缀+T。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频率的型号,一般出现在代际生命末期,良率上去了,搞出来再卖一波的型号。
E。表示低功耗版本。
G。表示有核显。
GE。表示有核显低功耗版本。
PRO。表示锁频率但是开放ecc内存支持版本,挺贵的咱们犯不上买。
F。7000系及以后无核显。
3D。在其中一个ccd上额外堆叠64m三级缓存。除5600X3D目前均锁倍频!
历代锐龙
1000系
不推荐!zen架构的一代锐龙用的还是前妻格罗方德的14nm工艺。在当时性能能追上四代开始一直挤牙膏的Intel看起来还不错。但是现在不够看的性能以及糟糕的内存效能再加上am4主板价格去年猛涨了一波之后,他已经失去了全部意义,即便有些后续型号换用了12nm还是一样的结论。
2000系
小更新架构为zen+,换上12nm,内存效能有所提升(尽管我入手过一块延迟还是逆天的137ns),功耗也优化了。一代神u r5 2600x正在此列。但是目前3500x价格也是两百多,就比2600x贵不多。考虑到3000系的提升我觉得还是3000系更值得。
3000系
zen2!一代传奇!从此AMD的单核追上了蓝厂。zen2一个是把ccx结构进行了优化,ccd内部核间延迟缩小还能共享三级缓存。另一个是将单ccd的三缓从16m提升到32m。不过还就是这个内存效能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当年我相信光选择了3700X,照着官方推荐用3200内存,就是稳不住,最后没办法3000频率用的。这个情况不算偶发,不过后期工艺上去了,绝大多数稳3200还是没问题的。推荐r5 3500x价格在280样子,六核六线程,要是有加十来二十块的3600也可以入,六核十二线程,多个超线程很值。
4000系
4000系就是一系列核显zen2CPU。因为工艺进步所以在跑分上小有提升。因为核显提频率之后够强大所以即使面对5000系的核显u其实也没落下太大下风。这里说一下AMD的核显CPU,他会在给一个不错的核显的同时阉割一半的三缓来腾地方,同时内存控制器也不再人屌分离,所以内存性能会好一些。同时4000系首次出现了阉割了核显的核显u,这些CPU在少一般三缓的同时会比较便宜。考虑到三缓主要对网游影响大,所以还是有购买的意义的(前提还是足够便宜)。至于4000系,无核显核显u就不推荐了,因为它不够便宜。有多核需求的核显用户呢也没法推荐,因为4000系r7现在货源不足传家宝也没必要买。
5000系
作为am4接口的集大成者5000系是合格的。一时间彻底战胜了对面蓝厂,重振红厂荣光。zen3在各方面都是不错的一代,网传的积热问题在低端其实并不严重。性能现在来看也是当打之年。上个星期我还给别人配置了一台r5 5600的主机。5000系主要推荐两颗u,一颗是5700X,打开pbo就是5800X。七百多块就可以拥有和11代i9类似的性能,很划算。只打游戏,后台挂载不会太多的推荐5600,这两颗u我都有,打游戏区别不大,尤其是吃单核,吃三缓的网游就更小了。两个u同样32m三缓,频率也能调到一个水平,但是5600只要550样子,还没那么要求主板供电更适合普通玩家。
5000系?
桌面端AMD没有出6000系,顺带把阉割核显的核显u也放进5000系里面了。分别是r5 5500和r7 5700,5700市面上货源不多就不谈了。说一下5500。这款CPU相当亮眼。六核十二线程,砍一半之后也有16m的三级缓存。而价格只有400出头,低预算的小朋友很推荐这个CPU。
7000系
zen4是终于追上Intel12代的一代。但是am5接口开局并不美丽。舍弃ddr4的压力,换新主板的压力,新主板用料一般价格昂贵的压力。尽管主流声音是AMD承诺am5接口主板也会像am4一样长寿,加钱买它是值得的。但是回头看am4的时候,CPU确实可以上老主板,但是你想要体验CPU新特性还是得换新主板。比如pcie4.0撤回事件。说回来,刚刚在内存频率上超过对手的AMD来到ma5则在ddr5的支持上一直输一头。就像当年换上am4时候上伪锐龙撑场子一样,这次换接口还是很狼狈。
7000系不做推荐,有这个预算当前更建议5000系的X3D或者12代观望。新配电脑相对更推荐12代,因为更加新一点,而且后面13代价格要是大崩盘,也不是不可以……对吧。毕竟抗缩肛bios对游戏影响并不大……因此这一节推荐CPU为服务器残渣5700X3D和英特尔i5 12600kf。(为什么不推荐7800X3D呢?现在这个价格啊,要不你看我另一方面的攻略办两张信用卡?)
8000系
8000系为7000系的大核显版本(7000系开始CPU捆绑亮机核显)核显CPU第一次砍pcie宽度了,旗舰8700g/8600g只有x8,8500g可怜到只剩两个x4。而且开始引入“大小核”,可以看出这是从移动端搬到桌面端的。虽然作为核显u问题不大,但是相当膈应。不8700g核显性能相当于gtx1650,有小主机需求的朋友可以入,这个核显已经比较可用了。至于阉割核显的8400f目前并不推荐,主要原因不是它性能不够优秀,而是am5主板的高位价格和拓展性二选一的问题,它本身拓展性的阉割,再加上强制ddr5,不如5000系来得划算。
9000系
zen5有提升,但是不大。这里AMD学Intel搞avx512来凑ipc性能进而提升单核跑分成绩。虽然说AMD这个avx512是满血,虽然说这个avx512它对功耗热量没啥影响,虽然说算ai算科学计算这玩意很有用,但是架不住一点:这玩意拉高的是CPU浮点性能,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没用啊,它就是个好看的跑分。近期Intel是众矢之的,9000系这个跑分出来大家看得很过瘾,但是不要上头按着这个期望去买,不管现在还是以后跳水了。那这代u的整数提升多少呢?10%样子,算是正常代际提升其实没啥惊喜但也不差。反映到游戏呢,比7000系高几帧十几帧,有些帧数高到没眼的游戏差的多点。那一无是处吗?也不是!能耗比非常好,比如这颗9600X在88w基本就跑满了,可以用便宜的散热器也可以装闷罐itx,它好玩!推荐方面呢,我的意见是这样的,首先首发肯定不买AMD,谁买谁是小笨蛋。那跳水之后呢?还是得看7000系价格,差价大一点肯定选7000系!至于9000系的X3D值不值得等呢,我认为值得,功耗控制这么好,我觉得有希望开倍频啊!!
总结:实在缺点可以3500x;穷哥们5600或者5500主要看玩不玩网游;多才多艺一点就5700X;富哥可以5700X3D或者12600kf。那再往上就不需要推荐了,只要出钱,自会有人为您服务周到!!
其他:命名篇里面有个漏洞:7000系有一批Pro型号处理器AMD犯病按照移动端格式命名的。不过一般我们也接触不到问题不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