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紅廠,銳龍之前的CPU就不談了,教小朋友裝百元小炸彈傳出去名聲不好。分三節,第一節講命名規則,第二節講每代情況,第三節總結
命名規則
銳龍桌面端命名一直很規則而且數量少我們有篇幅降得詳細一點。
這裏方便理解就不區分ccd和ccx了,鑑於ccx已經不用了,統稱ccd(問題很大,但是問題不大),也省略iodie相關問題,(問題更大,但是問題不大)
簡單來講臺積電爲AMD生產一種叫ccd的東西里麪包括6或者8個核心。AMD的CPU一般會包括一到兩個這樣的ccd,ccd裏面的核心相互訪問延遲很低,兩個ccd之間相互訪問延遲高很多。
(🌿!這下該怎麼講3100和3300x呢)
銳龍的桌面端CPU名字由這幾部分組成
Ra bcd0 後綴
a表示等級,分3/5/7/9
b表示代數,目前有1/2/3/4/5/7/9代
c表示等級,
2/3屬於r3對標藍廠奔騰賽和i3因爲一直有四核八線程的規格所以其實有點以力服人的意思,目前隨着對手奔騰賽揚淡出消費者選擇範圍,r3產量也減少了,但還是在更新。
4/5/6屬於r5對標藍廠i3/i5,一直是性價比之選,AMD每個ccd給的三緩r5/r7是一樣的。加上開放超頻,六核十二線程的夠用規格,良率高了新產品幾乎都能做到單ccd。價格跳水之後總是性價比裝機的首選。
7/8屬於r7對標藍廠i5/i7,屬於多兩個大核的r5,八核十六線程。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的,默認頻率一般會比r5高出一截,多出的兩個核心價格也公道,主播等後臺掛載任務多的小朋友可以選。
9屬於r9,AMD在消費級的旗艦產品,對標i7/i9。
其中在d位置爲0的型號爲十二核版本,爲5的型號爲十六核版本。都開啓兩個ccd所以更適合生產力一點。這裏提醒一下因爲7800X3D漲價想着買7900X3D的小朋友,這玩意的十二個核心是兩個ccd各開6個,所以就算學會運用軟件鎖ccd,它的多核遊戲性能也比不上7800X3D。不像i9,非生產力用戶我覺得還是單ccd的CPU合適,調度ccd以及X3D型號的緩存調度可一點不比大小核做得好。何況雙ccd還有高延遲。
d有兩種表示,5/0,5表示強化或者對Pro後綴的強調。r9的5表示16核心版本。
後綴:
X。表示支持XFR技術,總的來說就是超頻更牛逼的型號,考慮到AMD大部分型號都能超頻到最後還是比體質,所以沒有什麼用。
字母后綴+T。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頻率的型號,一般出現在代際生命末期,良率上去了,搞出來再賣一波的型號。
E。表示低功耗版本。
G。表示有核顯。
GE。表示有核顯低功耗版本。
PRO。表示鎖頻率但是開放ecc內存支持版本,挺貴的咱們犯不上買。
F。7000系及以後無核顯。
3D。在其中一個ccd上額外堆疊64m三級緩存。除5600X3D目前均鎖倍頻!
歷代銳龍
1000系
不推薦!zen架構的一代銳龍用的還是前妻格羅方德的14nm工藝。在當時性能能追上四代開始一直擠牙膏的Intel看起來還不錯。但是現在不夠看的性能以及糟糕的內存效能再加上am4主板價格去年猛漲了一波之後,他已經失去了全部意義,即便有些後續型號換用了12nm還是一樣的結論。
2000系
小更新架構爲zen+,換上12nm,內存效能有所提升(儘管我入手過一塊延遲還是逆天的137ns),功耗也優化了。一代神u r5 2600x正在此列。但是目前3500x價格也是兩百多,就比2600x貴不多。考慮到3000系的提升我覺得還是3000系更值得。
3000系
zen2!一代傳奇!從此AMD的單核追上了藍廠。zen2一個是把ccx結構進行了優化,ccd內部核間延遲縮小還能共享三級緩存。另一個是將單ccd的三緩從16m提升到32m。不過還就是這個內存效能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當年我相信光選擇了3700X,照着官方推薦用3200內存,就是穩不住,最後沒辦法3000頻率用的。這個情況不算偶發,不過後期工藝上去了,絕大多數穩3200還是沒問題的。推薦r5 3500x價格在280樣子,六核六線程,要是有加十來二十塊的3600也可以入,六核十二線程,多個超線程很值。
4000系
4000系就是一系列核顯zen2CPU。因爲工藝進步所以在跑分上小有提升。因爲核顯提頻率之後夠強大所以即使面對5000系的核顯u其實也沒落下太大下風。這裏說一下AMD的核顯CPU,他會在給一個不錯的核顯的同時閹割一半的三緩來騰地方,同時內存控制器也不再人屌分離,所以內存性能會好一些。同時4000系首次出現了閹割了核顯的核顯u,這些CPU在少一般三緩的同時會比較便宜。考慮到三緩主要對網遊影響大,所以還是有購買的意義的(前提還是足夠便宜)。至於4000系,無核顯核顯u就不推薦了,因爲它不夠便宜。有多核需求的核顯用戶呢也沒法推薦,因爲4000系r7現在貨源不足傳家寶也沒必要買。
5000系
作爲am4接口的集大成者5000系是合格的。一時間徹底戰勝了對面藍廠,重振紅廠榮光。zen3在各方面都是不錯的一代,網傳的積熱問題在低端其實並不嚴重。性能現在來看也是當打之年。上個星期我還給別人配置了一臺r5 5600的主機。5000系主要推薦兩顆u,一顆是5700X,打開pbo就是5800X。七百多塊就可以擁有和11代i9類似的性能,很划算。只打遊戲,後臺掛載不會太多的推薦5600,這兩顆u我都有,打遊戲區別不大,尤其是喫單核,喫三緩的網遊就更小了。兩個u同樣32m三緩,頻率也能調到一個水平,但是5600只要550樣子,還沒那麼要求主板供電更適合普通玩家。
5000系?
桌面端AMD沒有出6000系,順帶把閹割核顯的核顯u也放進5000系裏面了。分別是r5 5500和r7 5700,5700市面上貨源不多就不談了。說一下5500。這款CPU相當亮眼。六核十二線程,砍一半之後也有16m的三級緩存。而價格只有400出頭,低預算的小朋友很推薦這個CPU。
7000系
zen4是終於追上Intel12代的一代。但是am5接口開局並不美麗。捨棄ddr4的壓力,換新主板的壓力,新主板用料一般價格昂貴的壓力。儘管主流聲音是AMD承諾am5接口主板也會像am4一樣長壽,加錢買它是值得的。但是回頭看am4的時候,CPU確實可以上老主板,但是你想要體驗CPU新特性還是得換新主板。比如pcie4.0撤回事件。說回來,剛剛在內存頻率上超過對手的AMD來到ma5則在ddr5的支持上一直輸一頭。就像當年換上am4時候上僞銳龍撐場子一樣,這次換接口還是很狼狽。
7000系不做推薦,有這個預算當前更建議5000系的X3D或者12代觀望。新配電腦相對更推薦12代,因爲更加新一點,而且後面13代價格要是大崩盤,也不是不可以……對吧。畢竟抗縮肛bios對遊戲影響並不大……因此這一節推薦CPU爲服務器殘渣5700X3D和英特爾i5 12600kf。(爲什麼不推薦7800X3D呢?現在這個價格啊,要不你看我另一方面的攻略辦兩張信用卡?)
8000系
8000係爲7000系的大核顯版本(7000系開始CPU捆綁亮機核顯)核顯CPU第一次砍pcie寬度了,旗艦8700g/8600g只有x8,8500g可憐到只剩兩個x4。而且開始引入“大小核”,可以看出這是從移動端搬到桌面端的。雖然作爲核顯u問題不大,但是相當膈應。不8700g核顯性能相當於gtx1650,有小主機需求的朋友可以入,這個核顯已經比較可用了。至於閹割核顯的8400f目前並不推薦,主要原因不是它性能不夠優秀,而是am5主板的高位價格和拓展性二選一的問題,它本身拓展性的閹割,再加上強制ddr5,不如5000系來得划算。
9000系
zen5有提升,但是不大。這裏AMD學Intel搞avx512來湊ipc性能進而提升單核跑分成績。雖然說AMD這個avx512是滿血,雖然說這個avx512它對功耗熱量沒啥影響,雖然說算ai算科學計算這玩意很有用,但是架不住一點:這玩意拉高的是CPU浮點性能,對絕大多數消費者沒用啊,它就是個好看的跑分。近期Intel是衆矢之的,9000系這個跑分出來大家看得很過癮,但是不要上頭按着這個期望去買,不管現在還是以後跳水了。那這代u的整數提升多少呢?10%樣子,算是正常代際提升其實沒啥驚喜但也不差。反映到遊戲呢,比7000系高几幀十幾幀,有些幀數高到沒眼的遊戲差的多點。那一無是處嗎?也不是!能耗比非常好,比如這顆9600X在88w基本就跑滿了,可以用便宜的散熱器也可以裝悶罐itx,它好玩!推薦方面呢,我的意見是這樣的,首先首發肯定不買AMD,誰買誰是小笨蛋。那跳水之後呢?還是得看7000系價格,差價大一點肯定選7000系!至於9000系的X3D值不值得等呢,我認爲值得,功耗控制這麼好,我覺得有希望開倍頻啊!!
總結:實在缺點可以3500x;窮哥們5600或者5500主要看玩不玩網遊;多才多藝一點就5700X;富哥可以5700X3D或者12600kf。那再往上就不需要推薦了,只要出錢,自會有人爲您服務周到!!
其他:命名篇裏面有個漏洞:7000繫有一批Pro型號處理器AMD犯病按照移動端格式命名的。不過一般我們也接觸不到問題不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