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基础知识之 相机基本原理、画幅、等效焦距

     各位盒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知识是相机的基本原理、相机的画幅以及等效焦距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一下。

一.相机的基本原理

    1.获取图像——小孔成像实验

     早在墨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就已经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线的直线传播。当光线穿过一个小孔时,会在小孔后面的任何一个实际的载体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我们来调节实际物体距小孔的距离,就可以获得一个清晰的实像。而小孔所在的木板和后面的实际载体的距离,就是焦距。

焦距示意图

      假设我们调节焦距大小,当我们保持物体与隔板之间的距离不动,并缩小传感器与隔板之间的距离时,就发生了有趣的现象:当焦距缩短一半时,成像的尺寸大小也会缩小一半;当焦距扩大一倍时,成像的尺寸大小也会扩大一倍。

焦距缩小一半示意图

       而隔板小孔的直径就被称为孔径,也就是相机的光圈直径。

孔径示意图

        当孔径比较大时,后面实际载体上一个点的像素格子由物体上多个点发出的光所贡献,也就导致孔径越大,所呈现的图像越模糊。

孔径变大示意图

        那么孔径变小一点呢?更小会不会成像效果更好?其实不然。在几何光学里面,认为光是粒子,在不受引力的作用下在均匀物质里面沿着直线传播。而在波动光学里面,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当光线穿过一个很小的孔径的时候会发生衍射现象,而且当孔径越小的时候,衍射现象越发明显。此时经过衍射的图像也会变得不符合实际效果。

光的波粒二象性

        2.聚焦成像——光学相机凸透镜成像原理

         在上面我们提到了利用隔板上面的小孔来进行成像的原理,根据实际生活来看,小孔成像的弊端就是隔绝了绝大多数的光线,仅仅通过一个小孔来获取图像是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成像的需求。此时,光学透镜凸透镜应运而生。在中学的时候大家都学习过凸透镜成像,那么我就直接说结论就好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

         3.捕获图像——光学底片

           (1)胶片

           最开始的相机是胶卷相机,采用的底片是胶片。胶片的全称为银盐感光胶片,也叫菲林,原理是将卤化银涂抹在乙酸片基上,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而彩色负片则是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每种胶片(包括彩色胶片)都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单层的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一个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片基。乳剂是由对光敏感的微细颗粒悬浮在明胶介质中而成。胶片上的明胶与某些食品所用明胶类似。在明胶中悬浮着的光敏物质是卤化银颗粒。这种颗粒如此微细,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在1平方英寸通常的感光胶片乳剂中,卤化银晶体的含量约达400亿个之多。所以这就是胶片相机拍摄出来的图像如此清晰的原因。

             (2)传感器

          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分为两种,CCD和CMOS。CCD代表电荷耦合器件。它是数字和机器视觉相机中用于捕捉静止和移动物体的一种传感器。CCD传感器捕捉光线,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数据以转换成图像。在CMOS图像传感器引入之前,CCD传感器被工业机器视觉系统广泛用于质量检查,检查和控制。CMOS代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这是一种为集成电路供电的技术。CMOS技术为当今的许多电子设备提供动力,包括电池,微处理器,数字和智能手机相机。与CCD传感器不同,CMOS传感器不需要特殊的制造技术。CCD和CMOS之间的差别和内容这里就不细说了,这个比较专业,感兴趣的盒友可以自行了解。总之,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就是传感器的根本原理。光信号被传感器捕获后转变为电信号,通过主板上的芯片处理最终形成图像,并存储在储存卡上。

传感器上的光电效应

二.相机的画幅

     在相机的发展历史上面,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奥斯卡·巴纳克。具体还得先从1913诞生的135胶卷谈起。那时候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拍摄35mm(36mm×24mm)电影胶片的Leica照相机后,35毫米胶卷又叫”徕卡卷”,后来世界各厂生产用于拍摄35毫米胶片的照相机越来越多,”徕卡卷”这个名称已不能适应了,于是就按胶卷的宽度改为”35毫米胶片”直到五十年代之后,为了区分35毫米电影胶片和照相机用的35毫米散装胶卷,在胶卷盒上印有135的代号。后来大家就公认把35mm胶卷称为135胶卷,把用135胶卷的相机称为135相机。而奥斯卡所制定的35mm标准的胶片规格就影响了数码相机画幅的发展。而简单的说,画幅就是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大小。

     全画幅:全画幅的传感器规格尺寸与传统的35mm胶片的感光部件尺寸相同,是36mm*24mm的规格。他的优点是成像细腻生动,细节捕捉能力极强,色彩还原度也很不错。缺点嘛,就是全画幅相机价格较高,配套镜头也贵,对于初学者或者预算有限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就难以接受。

     APS-C画幅(半画幅、残幅):APS画幅是小于全画幅的一种画幅尺寸,常见的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尺寸为23.6mm*15.6mm(不同的相机品牌可能略有差异)。它相比于全画幅,成像质量要差一点,由于传感器较小,像素密度较高,可能存在噪点增加、细节表现力下降等问题。

     M43画幅(4/3画幅):约是全画幅的一半大,尺寸为18mm*13.5mm。

     小画幅(1英寸画幅):小画幅的感光尺寸为13.2mm*8.8mm。

     中画幅:中画幅的尺寸大于全画幅,为60mm*45mm,感光元件尺寸如此之大,成像素质也非常高,不过价格十分的贵,十几万不是事。

画幅示意图

     统计一下各家相机系列的画幅情况(中画幅、一英寸、M43就不统计了,一个太贵,另外两个没有意义):

     全画幅相机:尼康DF、尼康D600、尼康D810、尼康D3、尼康D3X、尼康D4、尼康D4S、尼康D5、尼康D6、尼康D700、尼康D750、尼康D800、尼康D800E、尼康D810A、尼康D850、尼康Z9、尼康Z8、尼康Z7、尼康Z7II、尼康Z6II、尼康Z6III、尼康Z6、尼康Z5(D系列为单反相机,Z系列为微单)。

                   佳能5D Mark IV、佳能5D Mark III、佳能6D Mark II、佳能EOS-1D X Mark II、佳能5Ds R、佳能EOS-1D X Mark III、佳能5Ds、佳能6D、佳能5D、佳能1Ds Mark III、佳能EOS-1D C、佳能EOS R6 Mark II、佳能EOS R5 Mark II、佳能EOS R5、佳能EOS R8、佳能EOS RP、佳能EOS R3、佳能EOS R、佳能EOS R1、佳能EOS R6、(EOS系列为微单,XD系列为单反相机)。

                   索尼A7C II、索尼A7 IV、索尼A7RⅤ、索尼A7 III、索尼A9 III、索尼ZV-E1、索尼A7C、索尼A7 II、索尼A7R II、索尼A7R III、索尼A7S III、索尼A7R IV、索尼A1、索尼A9等等,索尼了解不是很多。

     半画幅相机: 尼康DX0系列、尼康DX00系列、尼康DXX00系列。佳能太多了并且不熟悉所以笔者就不整理了,索尼同样。

 三.等效焦距

      

等效焦距示意图

     由于画幅的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全画幅和半画幅的焦距差距。F1代表半画幅的焦距,而F2代表全画幅的焦距,明显可以看出半画幅焦距小于全画幅焦距。不同的焦距有一样的视角会给我们在使用镜头时带来困扰。为了方便摄影师选择镜头,就需要把半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转化 为全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

半画幅和全画幅的视角差异示意图

不同画幅视角的变换

     在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更小的传感器就是从原本的视角中裁切出来了一块面积。举个例子,半画幅相机使用50mm的镜头,而全画幅则需要使用80mm镜头,所以说,实际焦距50mm的镜头,装在半画幅相机上,变成了等效焦距80mm的镜头。等效焦距的计算公式是:等效焦距=实际焦距*焦距转换系数。

      全画幅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系数是1,不用转换,等效焦距就是实际焦距,而尼康、索尼、宾得、富士半画幅镜头的转换系数是1.5,而佳能的镜头转换系数为1.6,原因是佳能的半画幅传感器尺寸为22.7mm*15.5mm小于其他牌子的23.6mm*15.6mm。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了,感谢大家的观看,谢谢!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